1黔江区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特殊教育学校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智障儿童,尤其是中重度智障儿童踏入了特殊学校的大门。一方面反映出特殊儿童对特殊教育需求的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却是特殊教育研究的相对滞后,特别是中重度智障儿童教育研究。近几年来,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的聋生生源逐渐减少智障学生生源越来越多,而在招收的智障学生中,中重度的比率占到90%以上。因为自身对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差,且家庭对这类残疾孩子不良的教养方式,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现各种不良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在智障学生的教育中加强研究,重视智障学生特别是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和塑造。为此我们提出开展“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我们提出开展本课题研究,就是要寻求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并在我校的教学与活动中实施这些策略与方法,逐渐改善我校中度智障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目前关于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培养与塑造的研究可供借鉴与参考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十分稀少,能够查阅到的仅为极少数心理学方面的零星论文,而与本课题相似或相近的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或者说系统研究几乎属于空白。究其原因可能是智障学生的教育发展历史不长,对这类特殊儿童的教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的研究。二、课题概念的界定中度智力障碍学生:是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障碍,这类儿童的智商介于35-40至50-55之间,约占智力落后儿童总数的20%。通过学习他们通常可以形成基本的交际技能和生活自理技能。但学术能力有限,其阅读、写作和数学技能经过训练也只能达到小学一、二年级水平。多数中度智力落后者有明显的器质性异2常,普通人通过观察其行为和身体的外部特征就可以较容易地判断其异常。例如,他们的语言能力较差、社交能力也很有限、运动能力有缺陷、有特殊的面容等。对这类儿童的鉴定结论很少有不同意见。尽管许多中度智力落后者在儿童期和青春期仍保留着某种程度的依赖性,但他们的最终的日常生活能力在某种程度会由于他们接受的良好教育和训练的质量,以及对他们的要求水平而有实质性改进。良好行为:是指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需要且能够掌握的各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策略:是指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策略:就是指在特殊学校的教学与活动中,为杜绝中度智障学生不良行为,培养其健全人格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三、研究价值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培养中度智障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急迫性和困难性。如何科学分析智障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他们的身心康复,培养良好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就成为了我们特教工作者所面对的一个重要而又实际的新课题。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着重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度智障学生实施教育,帮助中度智障儿童逐步树立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四、研究对象、目标及内容(一)研究对象黔江区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中度智障学生。(二)研究目标研究为实践服务,实践深化研究,本课题围绕两大目标进行:一是通过科研的方式推动教师德育观念的转变和提升,进而提升我校培智部的德育水平,增强德育实效性。二是通过对多个学生不同行为表现的研究,分析其差异,努力探索出一些具体的可循的教育方法。1.调查中度智障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2.探索出培养中度智障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策略3.探索出培养中度智障学生良好生活行为的策略4.探索出培养中度智障学生良好社会交往行为的策略5.总结出如何培养中度智障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3(三)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次课题将以学习行为、生活行为、社会交往行为三个方面的行为,划分为三个专题,对中度智障学生进行行为现状调查,对中度智障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对中度智障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方法进行研究,归纳应该养成的良好行为标准与规范,探索良好行为培养的教育策略与方法。1.中度智障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培养策略与方法研究我们所界定的学习行为包括学生课堂、课间的行为。针对智障学生不自信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站姿、坐姿、回答问题时音量的大小、语言表达等细节的训练,让智障学生从外在动作与形象上得到矫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在课间则注重引导智障学生开展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转移智障学生的不良嗜好。减少智障学生,尤其是中低年段智障学生中较常出现的撕书、撕纸、疯赶打闹、破坏公物、攻击他人等不良现象。2.中度智障学生良好生活行为培养策略与方法研究我们所界定的生活行为包括学生卫生、劳动、就餐、就寝的行为。让智障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公共卫生习惯,如衣着保持干净,穿戴整洁,不乱写乱画,不乱丢垃圾等。加强督察,让学生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基本劳动技能,克服智障学生中存在的依赖他人以及懒惰的思想情结,形成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在学校生活中遵守就餐、就寝纪律,如排队打饭,按指定地点就餐,不浪费粮食懂得节约水电等。3.中度智障学生良好社会交往行为培养策略与方法研究我们所界定的社会交往包括学生在校与老师、同学,在家与家人长辈,在社会上与他人交往的行为。旨在通过学校的教育引导,帮助智障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尊师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行体现出来,如见到老师主动问候,不直呼老师的姓名等。在与同学的相处能做到不以大欺小,讲团结讲互助,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家中能听从父母正确的教导,尊重、孝顺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社会生活中能遵守社会公德,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一)本课题研究的途径1.矫正与鼓励并行行为养成的过程是一个培养教育的过程。即不断向学生灌输积极因素,鼓励强化学生的好习惯,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给学生打预防针,这包括熏陶、感化、启发、采取一些少儿喜欢的、容易接受的鼓励方式,如评选“讲卫生个人”,谁今天最讲卫生就给贴上一个小红星。经常开展比谁的手最干净,谁的衣服最漂亮,启发诱导学生4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习惯。对学生已经出现的消极倾向,要及时进行矫正,进行批评、引导。对于表现好的行为通过各种激励及时进行表扬,使学生能从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2.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特殊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少,所以每个学生和老师接触的机会特别多,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零距离接触进行点滴渗透。生活情境就是教室,学生的活动就是教材。家长和老师要善于捕捉生活场景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扮演成学生的母亲、父亲与学生亲近,教师被学生认同后有利于教师有目的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如开展一些感恩情感的讨论,“你生病后是谁照顾你”“你长大后有工资了最想给谁买东西”,“哪个教师你最喜欢,为什么”,抓住讨论互动的机会,教师扮演成与学生同等地位而不知不觉地渗透做人的道理。看似平常的交谈,点点滴滴,渗透了关心和爱护,也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教育引导的效果。3.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学生行为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完成。学校具有主导性,可以通过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行为认知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教育与评价。涉及学生的大型活动,如艺术节、运动会,请家长到校了解学生的成长变化。家庭是每个孩子人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成员间血缘亲情特别适合一对一的具体关怀和指导;定期召开家长会,汇报学生在家的一些表现,评选优秀家长。每学期坚持教师到学生家走访。社会具有基础性,社会环境可以检验、印证、巩固学生在学校、家庭传承来的正确观念和正确行为。把学生带出校园,到十字路口观察过往行人和车辆体验文明交通,把学生带到福利院,帮老人洗洗头,打扫房间,三者各负其责,不可替代。4.融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学生的行为培养不同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单靠老师的说教,因为学生的行为表现是通过活动展现出来的,因此需要通过行动去进行教育与引导。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将把活动作为重要的教育与评价媒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而领悟到活动本身的教育价值。如常年开展“马路参观团”“家常菜大家尝”“清明扫墓”“春游踏青”“小小卫生监督员”“超市售货员”“小保安”等主题活动,融教育于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生存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教育学生做文明守纪的小公民。5.做到小步子多循环5中度智障学生在接受新的东西方面比较慢,且行为易反复。根据学生情况的特殊性,在文明行为的培养与塑造方面,每个训练的内容要细化,教育过程中经常采用回放方式。同一内容定期回放,不同内容交替往返重复,并做好重复回放记载,每次回放前可提示帮助学生回忆上次是怎么做的,因而强化学生记忆,面对行为的反复,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二)本课题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中采用调查法,一方面是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分析原因,研究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情况及良好行为的培养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矫正课题实验的偏差,保证实验正常开展并取得成效。2.文献资料法本课题研究采用文献法,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为我们所归纳总结的良好行为培养与塑造的策略与方法寻求理论依据,同时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来关注与本课题相关的其它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所借鉴。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课题研究将以学校教学与活动为主阵地,以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交往中的不良行为表现为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与活动中,通过活动和情境设计等灵活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评估,并总结反思我们的教育引导过程,归纳总结出有效的培养与塑造良好行为的策略与方法。4.个案研究法个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采用的又一个主要方法。课题研究将通过对个案在一定时期的行为表现、教育方法和行为结果的跟踪记录,取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从重多的个案研究中寻找有共性的、有规律性的培养方法,从而形成我们所期盼的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培养策略与方法。六、研究步骤及时间安排(一)研究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9月)1.完成课题论证、课题申报,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开题等相关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2.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63.完成研究前期的调查方案及调查工具的设计,并利用调查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前的调查,主要调查中度智障学生在学习、生活与交往中的不良行为表现、调查家长对中度智障学生良好学习、生活及交往行为的期望。(二)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2月)1.进行学习培训,使参研教师切实掌握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操作方法,以便课题研究的深入。2.课堂教学观摩、课题研讨会。3.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对课题的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后及时调整,使活动有效开展,课题深入研究。4.提炼出关于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策略方面的论文、经验文章等。5.个参研人员以学期为阶段、制定学期研究计划、进行阶段研究小结、撰写相关的论文和教育案例。(三)总结评审阶段(2017年1月—2017年5月)1.课题组进行收集、整理资料,提炼研究成果,完成《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的相关工作,并向黔江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结题。2.提炼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培养的策略与方法,编辑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培养策略与方法文集。并在学校的教育与实践中进行推广与应用。七、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一)课题指导专家郭林(重庆市黔江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徐月华(重庆市黔江区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主任)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