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标内容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学习要点导言目的“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战国)韩非子“(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西汉)桑弘羊“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宋代)王安石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他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起初,卫鞅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曾被公叔痤推荐为丞相执政,但一直得不到魏惠王的赏识和重用.在魏国不得志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1课——变法背景重点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兴起的根本原因?2.从秦国改革前的有利条件看变法的成功.阅读第一个标题下的内容回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大变革?•1、东周建立(前770年——前221年)–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2、特点:–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和–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社会大变革表现影响:1、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牛耕、兴修水利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3、商业日趋活跃: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人身依附关系2、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新兴地主、自耕农政治: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吴起社会大变革1、目的: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2、途经:变法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社会大变革——改革变法的动力:1、春秋:争霸战争2、战国:兼并战争3、主要动力:富国强兵文化: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社会大变革1、背景:经济发展、社会大变革、宽松的文化氛围2、表现:“百家争鸣”:“儒、道、墨、法”3、诸侯国变法的思想武器:“法家”《韩非子》书影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大变革?经济:政治:军事:思想: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诸侯兼并,战争频繁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百家争鸣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小结:(一)社会经济的发展:1、农业生产的发展: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3、商业日趋活跃:铁农具、牛耕、兴修水利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改革(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小结:(一)社会经济的发展:1、农业生产的发展: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3、商业日趋活跃:铁农具、牛耕、兴修水利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改革(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新兴地主、自耕农(三)上层建筑的改革:1、目的:2、途径: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变法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学思之窗】当时兵家、法家为什么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变法改革与战胜攻取又有什么关系?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奖励军功。法家是地方阶级的改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进步思想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基础,指导社会变革的进程。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封建的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结合图示,说说秦国面临怎样的外部形势?李悝吴起诸侯兼并战争,其他国家变法图强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履亩而税”承认土地的私有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战国时期:李悝吴起魏国李悝变法:率先强盛楚国吴起变法:成为强国公元前445年1)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2)推行“平籴法”3)制定法经加强法制1)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爵禄2)强令旧贵族迁居3)裁减冗员,节余养兵和奖励军功.4)要求官员秉公执法小结:各国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春秋时期的改革名称内容含义本质成效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不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①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加速了齐国井田制瓦解②使齐国率先成为中原霸主鲁国初税亩不论公田和私田,都征收实物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认识顺乎了时代需要;局限:重在经济改革(改革税制,增加收入),没有改革旧的世卿世禄政治制度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国家名称内容含义成效魏国李悝“选贤任能”,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政治)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旧贵族特权“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土地(经济)建设农田水利,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加强法治,制定《法经》(法律)我国第一部法典;维护秩序稳定政局楚国吴起创建强大军队“卒”使“秦兵不敢东向”秦国商鞅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最为彻底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法家学说的主要主张:顺应时代进行变革;以法治国这些改革家们分别是哪些思想派别的代表?体现了他们的什么思想主张?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地理环境•2、不利状况:落后•3、有利因素:–政治:君权集中–思想:重法学–民风:质朴、尚武–其它:外患减,人才聚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权力集中法家学说民风质朴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迫切性落后邻国削弱士人游说…………条件…………机遇秦孝公下令求贤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史记》商鞅入秦4、商鞅来到秦国,面临着哪些变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1)秦孝公支持(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三家分晋;中原地区众多士人的游说,追求建功立业。有利条件:历史机遇: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变法背景)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本课小结客观:经济:政治:文化:军事:(1)秦孝公支持(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主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国语齐语》材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汉书食货志》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史记蔡泽列传》请回答:(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2)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3)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答案:(1)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2)“平籴法”(3)促进个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思路引领: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答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新兴的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因此,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改革变法影响比较大?答案提示: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革已经开始。著名的有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的改革。齐国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权。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主持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影响也较大。主张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和改良社会风气。楚国经过改革,成为了战国中的强国。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