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漫说滕王阁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漫说《滕王阁序》(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铜川727031)【内容提要】该文述说了李元婴建阁的经过、王勃的经历、《滕王阁序》的创作经过、与《滕王阁序》相关的名人及诗文,探究了《滕王阁序》成功的一些成因。【关键词】李元婴王勃滕王阁序创作传说评说成因作者简介:郝水平男1958年生,本科学历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语文教学法的教学和研究。2001年9月,秋高气爽,我有机会来到心幕已久的南昌,乘兴登上了千古名阁——滕王阁,仰望孤鹜蓝天,俯瞰江水船帆,眼送南浦飞云,目入西山积翠,感受滕阁秋风,思考沧桑变化,禁不住吟诵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佳句。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今日诵读《滕王阁序》,不觉勾起些许回忆与思考。一.滕王名臭蛱蝶香滕王阁为何流传至今,久负盛名?话还得从唐代的滕王李元婴说起。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贞观十三年(639)六月被封为“滕王”,实封千户。李元婴品行不端,骄奢淫逸,毫无政绩可言。任金州刺史期间,“骄纵失度”。在太宗驾崩期间,依然无所收敛,“集官属宴饮歌舞,狎昵厮养。”①对去世的哥哥毫无哀思。他做过许多荒唐事,“凝寒方甚,以雪埋人。”②所巡察的地方,不事公务,“从民借狗求罝,所过为害;以丸弹人,观其走避则乐;城门夜开,不复有节。”③正史还记载,“官属美者,绐(欺哄)为妃召(呼唤使来),逼私(逼迫私通)之。”④他属下一位典签(书记小官)崔简的妻子郑氏被哄2骗去,欲行非礼,“崔简妻谩骂,以履抵元婴面,血流乃免。元婴惭,历旬不视事。”⑤滕王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录事参军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捽辱之”⑥,每每揪打出手,进行人身侮辱。但李元婴很有艺术才情,善画蝴蝶,被誉为“滕派蝶祖”。战国时期有个庄子,喜欢白天睡觉,常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故有庄子梦蝶的故事。一千年多年后的公元639年,一群蝴蝶飞进了李元婴建的腾王阁,绕过回廊,穿过花窗,飞进了滕王的梦中。蝴蝶的飞舞有自由的音乐,灿烂的色彩,那乐声,滕王听到了,那色彩,他看到了,他用彩笔把自己的“蝴蝶梦”留在了宣纸上,他成为“滕派蝶画”的鼻祖,有“滕派蝶王”之美誉。我国历代画论、画史典籍,如《历史名画记》、《宣和画谱》、《中国绘画史》、《芥子园画传》等,对此多有记述。明人陈文竹在《重修滕王阁记》中说:“滕王阁者,唐高祖子元婴建也。永徽中,都督洪州。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舫,极亭榭歌舞之盛,以王而名阁,系封于地也。”唐著名诗人王建有诗云:“避暑昭阳不掷卢,井边含水喷鸦雏,内中数日无呼唤,拓得滕王蛱蝶图。”由此诗可知,滕王的蛱蝶图在皇宫中备受宫妃们的青睐,在不被呼唤的时候,常描摹縢王的蛱蝶图。宋代诗人陈师道曾说:“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将縢王的蛱蝶图江都王画的马相提并论,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宋代诗人谢无逸有诗赞美蝶画曰:“粉翅翻飞大有情,海棠庭院往来轻,当时只羡滕王巧,一段风流画不成。”清人黄凤题对唐史中只字未提滕王擅长丹青颇有不平,他说道“当日滕王留粉本,千秋知有彩毫夸。”“如3何新旧唐书在,不载丹青绝妙才?”滕派蝶画从元婴之子湛然之后,则传入梁家(当时梁蔚曾在滕王府邸为幕宾,常伴湛然做事,故得滕派蝶画真传),从此梁家视为珍宝,内部相传十数代之久,并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之规定。梁家世代传承,历经唐宋元明清,传至清末梁冠三。上世三十年代,梁冠三违祖制将绝技传至河南开封佟冠亚手中,即被誉为“蝶先”“蝶叟”,与鲁迅先生是世交,鲁迅先生常责佟将此中国画史上的“独门”、“冷门”、“缺门、“绝门”、“祖国的瑰宝”绝技传下去、钻下去。1934年春,佟先生拿出蝶画三十幅在北平中山公园水榭,参加张大千、齐白石等大师联展,一鸣惊人,所绘蛱蝶堪称今世一绝,受到鲁迅、张大千、齐白石等人赞赏。自1995年以后,佟冠亚的作品数度成为外交部礼宾司送给外国元首、贵宾的礼品,1992年,江泽民访问日本时以滕派蝶画作为国礼赠送日本友人,1998年11月22日,江泽民将《三蝶图》作为国礼,送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6年5月7日,佟先生偕其二弟子,携五十余幅蝶画,登上滕王阁,举办了“滕派蝶画传人佟冠亚先生画展”。这一古老的画派重放异彩,成为文化艺术界的一件盛事。结语:滕王为政品不端,黎民遭难苦无边。谁知蛱蝶画中舞,丹青绝艺古今传。二、滕王高阁临江起李元婴颇有艺术才情,然而政治上很不得志,一再被贬。多数学者认为在永徽四年(653),由苏州刺史“转”洪州都督之际,创建4了滕王阁。洪州在当时是荒蛮之地,是安置贬官的地方,元婴到此,郁郁寡欢,寻找精神慰藉,天高皇帝远,声色犬马,为所欲为,哪管高宗的警告。据传,滕王爱好畋猎,有一次,逐猎到了赣江东岸,但见西山横翠,南浦云飞,江上帆影绰绰,鸥鹜翔集,洲渚百花竞发,群莺乱舞,一派江南美景,不禁乐而忘忧,流连忘返,每每日暮而归。后来,滕王再次带领一班幕僚和歌舞伎,来到赣江门外的冈峦之上,远眺近观,心旷神怡,摆开酒宴,放歌起舞。可是城外冈峦之上,杂草乱石之中,歌伎们难施技艺,倘若风疾雨骤,则更狼狈。面对如此美景,总感美中不足。上有所好,下必有投,随行的幕僚就有人提议在江边岡峦之上建一座阁楼,既可揽山川之盛,又可极歌舞之乐,岂不两全其美?滕王听后,连声称善。回府后,立即下令选拔能工巧匠,勘察设计,精选木石,吉日破土,昼夜营造。几个月后,一座瑰伟壮丽的高阁就江边冈峦之上落成了。落成之后,滕王常常和一帮狎客饮酒赋诗,歌舞作乐,有时则自度曲律,轻敲檀板,慢拢丝弦,横吹玉笛,亲为伴奏。又打造青雀舸,率僚属游乐江中,踏歌洲渚。洲渚上野花竞发,彩蝶纷飞,善丹青的滕王,其心境不言而喻。滕王阁本是李元婴为自己“游观宴集”而兴建的,他怎么也想不到日后会有王勃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给洪州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南北文化交流以及江南歌舞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结语:屡遭贬谪荒凉边,志受压抑郁寡欢;放歌伴舞滕阁起,赋诗饮酒宴游观。5三、即兴挥毫赋诗序再说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治今山西河津)人。王勃《春思赋》序文说:“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上推,勃当生于永徽元年(650)。若据《旧唐书·文苑·王勃传》所载推算,生年为贞观二十二年(648)。据杨炯《王子安集原序》所载推算,则生年为贞观二十三年(649)。王勃本人记载比较真实可靠。勃卒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6),终年二十六岁。王勃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勃起上推八世,多数世祖居官,人人皆有著述。八世祖王玄则著有《世变论》,七世祖王涣有《五经决录》,六世祖王虬有《政大论》,五世祖王彦有《政小论》,四世祖王一有《皇极谠义》,曾祖王隆有《兴衰要论》。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大教育家,曾任蜀都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后弃官,以著书讲学为业,依《春秋》体例著《元经》,又依《孔子家语》、《法言》体例撰《中说》,皆为儒士所称,死后门人议谥为文中子,当朝政坛显要魏征、房玄龄等都是他的门徒。叔祖王绩是初唐最早的诗人,成就亦大,风格较独特。父亲王福畤,在唐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参军,六合、交趾二县令,以及齐州、泽州二长史等,撰《王氏家书杂录》。王福畤生有六子,即勔、勮、勃、助、劼、劝,勃排行第三。王勃兄弟皆以能文为人称道。《旧唐书·文苑·王勃传》说王勔、王勮、王勃都有文才,父友杜易简曾称许他们是王氏“三珠树”;又说其后王助、王劼“又以文显”;又说王劝“亦有文”,韩思彦看了王劝的文章后说:“生子若是,6可夸也。”王勃与两位哥哥都有“神童”之誉。《旧唐书·文苑·王勃传》说:“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撰《指瑕》十卷,指摘颜氏失误。十岁时,在较短的时间内,精通了六经。此后又从长安名医曹元学习《周易章句》及《黄帝素问》、《难经》,将近两年的时间。王勃素有雄心壮志,俊才豪情,他在《游冀州韩家园序》中说:“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气。”传说:王勃十岁那年重阳节,父亲带他郊游赏菊,见秋光正浓,黄花正盛,不免诗兴大发。父亲吟得上联:“重阳郊游,郊野黄花如金钉,钉满野郊。”王勃不假思索地题了下联:“中秋赏月,月浸白蘋如玉盏,盏尽浸月。”父见天上雁行,即吟:“北雁南飞,两翅东西扇上下。”王勃边看地上行车印迹,边随口对出下联:“前车后辙,双轮左右辗高低。”听罢,父亲暗吃一惊,心里高兴口却不言。快到城门,见有关帝庙一座,父子稍息于庙内,接过和尚的茶,边喝边四周观赏,只见关云长雕塑雄伟:左手托三绺长须,右手握青龙偃月刀,秉一支红烛,读一本《春秋》,后侧有一黑脸周仓,牵赤兔马以侍。父亲突生一联,对王勃说:“捧青须三绺,对青灯读青史垂青名手中握青龙偃月。”王勃正看那匹泥马,忽听父亲出题,眼睛一亮,脱口而出:“芳赤县千古,秉赤面掬赤心输赤胆跨下骑赤兔追7风。”这一回,父亲连声说:“好,好,好!”王勃十四岁时,已知名于世。与王勃同时代并齐名的杨炯,在其所撰写的《王子安集序》中述道:“年十四,时誉斯归。太常刘公,巡行风俗,见而异之,曰:此神童也。因加表荐,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十四岁不到就去应幽素举。传说应试之日,他来到禁卫森严的考场,用眼四观,全是年长公子,束发秀才,白首童生,惟独自己还是一个孩童。当主考官点到王勃时,见其长衫拖地,乳臭未干,一脸稚气,心中颇有几分不快。王勃非常聪敏,见状,连忙上前叩拜施礼,说:“宗师爷在上,学生龙门王勃前来参拜聆教。”这几句话,听者颇觉字字顺耳。主考官此时突生奚落之念,出口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勃仗胆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主考官笑,再戏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勃趣答:“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主考官窃喜,拊掌道:“神童,神童,果然是龙门神童,准考。”⑦王勃赴考高中后,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嗣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十六岁上献《乾元殿颂》,十七岁上呈《宸游东岳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高宗见此两篇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不久,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王府修撰,十分爱重。十八岁时,8为《黄帝八十一难经》作序,十九岁时,献《九成宫颂》《拜南郊颂》。这几年,是王勃一生中最为春风得意的几年。沛王贤、周王显,均是贪嬉少年,相与以斗鸡为乐,不惜千金求珍禽,以较高下。二王素来喜欢与王勃谈笑,每次斗鸡时,必请王勃一道畅饮欢宴。王勃仗着文才,戏为《檄英王斗鸡文》,不料此文传到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其词,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于是,王勃被逐。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心情是沉重的。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凄怆悲苦和愤激不平。总章二年(669)五月,王勃悻悻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文章憎命达”⑧,患难中的王勃吟咏之作自然不少,自编《入蜀纪行诗三十首》(序存诗佚)。咸亨元年(670),举办时选,朝中显要先后征召王勃,勃因病辞谢了。在入蜀的三年中,先后到过许多州县,诗文很多,影响很大,“每有一文,海内惊瞻。”⑨到咸亨三年(672年),王勃二十三岁,由蜀还长安,后至虢州任参军,因匿杀官奴曹达,按律应判死罪,巧遇大赦免死,仅除名,但其父因受牵连而由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令。不过,王勃并没有象第一次废官后那样寄情于山川烟霞,而是更珍惜这劫后余生。“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在乎辞翰,倍所用心。”⑩第二年朝廷虽恢复王勃原职,但他决计9弃官为民而不就任。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续书》所阙十六篇的补阙,刊成二十五卷。撰写了《周易发挥》五卷、《唐家千岁历》、《合论》十篇、《百里昌言》十八篇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这是王勃一生中创作最为宏丰的时期。王勃于上元二年弃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