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第一节概述3(一)观察法:观察法就是不对研究对象施加任何实验措施,观察人群在自然状态下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分布特征。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分类4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分类(二)实验法: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所“介入”并前瞻性地观察介入手段的效应。可以人为地控制条件,直接验证可疑病因与疾病之间是否有关联及是否为因果关联。5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分类(三)数理法:又称理论流行病学,用数学公式定量地描述病因与宿主之间的数量关系,来预测疾病流行规律。6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各种研究方法的设计内容和所需经历的研究过程大体相同。系统的研究思路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7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一)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此次研究将说明的科学问题(研究目的)是什么?研究目的应该是具体的,可望又可及的。8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二)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内容:过多、过细,超出了研究的需要是不可取的;但研究内容过少、过粗,无法说明研究目的将会毁掉整个研究。9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三)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10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四)根据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1、目标人群:即研究结果能够适用和推论到的人群。2、源人群:目标人群中适合研究的人群,或者说能够产生合格的研究对象的人群。3、研究对象:来自源人群的直接用于研究的个体。11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五)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1、自评表:被调查者根据要求自己填写。2、他评表:调查者向调查对象提问或采集某些数据后由调查者填写。12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六)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1、培训调查员:按照标准方法进行统一培训;2、确定方法后,在科研过程中都应保持一致,以保证信息的同质性;3、建立检查、监督机制。13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七)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1、检查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理清分析思路:说明最关键的医学问题需要依赖于统计学、逻辑学和医学三方面知识的完美结合。14第二节描述流行病学方法15一、概述(一)概念: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根据专门设计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或已有的各类资料,按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人群特征分组,将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特点真实地展示出来,为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16一、概述(二)描述性资料的来源:1、专门设计的调查研究2、常规记录资料17一、概述(三)描述流行病学的用途:1、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2、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3、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18二、现况研究—(一)概念现况研究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19二、现况研究—(一)概念该研究是某一时点或在短暂时间内完成的——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横断面调查。它所用的指标为是患病率——又称患病率调查。所收集资料既不是过去的暴露史,又不是随访调查,而是调查当时所获得的资料——现况研究。20二、现况研究—(二)用途1、探索疾病的病因。如: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因素;2、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如:AIDS在中国的流行现况;3、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214、达到早发现病人、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第二级预防的目的;5、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参考值范围。二、现况研究—(二)用途22二、现况研究—(三)种类普查抽样调查231、普查(Census)※(1)概念: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全面调查或检查。二、现况研究241、普查(2)必备条件:※①有足够的人、财、物力;②适用于患病率较高的疾病;③有比较简易而准确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并对所调查出的疾病有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二、现况研究252、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1)概念:按一定的概率或特定的方法抽取某研究人群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查。※抽样要遵循随机化原则,且样本必须足够大,这样才能获得有代表性样本,通过样本信息推断总体。二、现况研究26抽样方法27基本抽样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5、多级抽样抽样方法281、单纯随机抽样也称简单随机抽样,按照一定技术程序以一定概率的抽样方法。先对被研究的对象进行编号,再用抽签法、掷币法、随机数字表或电子计算机进行抽样。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抽样方法291、单纯随机抽样优点:简便易行。缺点:抽样范围较大时,工作量太大、难以采用;抽样比例较小而样本含量较小时,所得样本代表性差。抽样方法302、系统抽样—概念按一定比例或一定间隔机械地每隔一定数量的单位抽取一个单位,又称间隔抽样或机械抽样。抽样方法312、系统抽样—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样本在整个人群中的分布均匀,代表性比较好。缺点:当总体的观察单位按顺序有周期趋势或单调增(减)趋势时,易产生系统误差。抽样方法323、分层抽样—概念将总体单位按某种特征(如性别、年龄、居住条件、文化水平、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分为若干层,然后从每一层内随机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法系统抽样法抽样方法333、分层抽样--优点抽样误差小;便于对不同层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便于对各层独立进行分析。当层间差异大,层内差异小时最适合应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样方法344、整群抽样整群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例如学校、工厂、村庄等,再对整群内所有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抽样方法354、整群抽样优点:便于组织,节省人力和物力,多用于大规模调查。缺点:抽样误差较大,分析工作量也较大。抽样方法365、多级抽样从总体中先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称为一级抽样单元(例如省、自治区、直辖市);再从每个抽中的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较小的二级单元(例如县、区、街道);最后抽取其中部分范围更小的三级单元(例如村、居委会、学校)作为调查单位。抽样方法37抽样调查样本量的估计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①预期的患病率(阳性率、感染率等)P:P越接近50%,所需样本量越小;②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精确性要求高则样本大。381、分类变量资料(计数资料)公式:P—估计的现患率q=1-Pd—允许误差=总体率-样本率α—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显著性水平)22dPqun样本量391、分类变量资料当允许误差d=0.1P时当允许误差d=0.15P时n=400Q/Pn=178Q/P样本量40例:某工厂有职工一万余人,现需估计全体职工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情况。该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约10%。现采用抽样调查,要求允许误差为0.15P,计算需抽样调查人数。根据题意P=0.1Q=1-P=0.9d=0.15Pn=178×Q/P=178×0.9/0.1=1602(人)样本量412、数值变量资料(计量资料)公式:当α取0.05时,u0.05=1.96≈2;s为样本预期标准差,d为允许误差简化公式为:2/unn=4s2/d2样本量42例:某防疫站欲了解该地成人白细胞数是否偏低。据文献,正常成人白细胞数的标准差约为1000个/mm3,若规定允许误差为100个/mm3,样本含量至少应抽取多少人。(d=0.1S)n=4s2/d2=4*(1000/100)2=400(人)样本量43现况研究资料的收集441、收集的内容(1)个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等;(2)职业情况:工作性质、工作年限、与职业有关的情况等;(3)生活习惯及保健情况:饮食情况、吸烟史、身体锻炼等;资料的收集451、收集的内容(4)妇女生育情况:月经史、生育史等;(5)人口学资料:抽样总体的人口数、人口学特征等;(6)环境资料: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资料等。资料的收集462、制定调查表(1)问句的措辞:准确、简练、通俗易懂、易于回答。尽可能不用专业术语,避免引起被调查者的误解或不同理解。“大肠癌病例对照调查表”应改为“生活与健康调查表”;资料的收集472、制定调查表(2)调查的项目:与本次调查有关的项目一项也不能缺,而与本次调查无关的项目一项也不应有;资料的收集482、制定调查表(3)问题的排列:按逻辑顺序和心理反应排列,先易后难,先一般后隐私,可提高被调查者对调查的依从性或应答率,不能遗漏可能的答案;资料的收集492、制定调查表(4)表式:“闭关式”:将各种可能的答案列在调查表上由回答者选择其中一个答案;“开放式”: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不受限制。适合难于限定答案尺度的问题;资料的收集502、制定调查表(5)核实性项目:如,同时设“您今年多大年纪(实足岁)?和”您是哪年哪月哪日出生的?”,核实被调查者对年龄的回答是否正确,借以评估整个调查内容是否正确;资料的收集512、制定调查表(6)时间记录:设调查开始和结束时间等项目,以核查调查员在调查时的认真程度;资料的收集522、制定调查表(7)预试:正式开始调查前应对拟好的调查表进行预试验,以确定调查表的可行性。资料的收集533、收集的方法(1)常规登记和报告;(2)专题询问调查与信涵调查;(3)临床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的有关资料。资料的收集54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1、常用抽样调查,结果有较强推广意义;2、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3、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55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1、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关系;2、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3、研究对象可能处于临床前期而被误定为正常人。56第三节分析流行病学方法57一、病例对照研究58图1病例对照研究结构模式调查方向:收集回顾性资料比较人数暴露分组病例对照+-+-acbd)(caa)(dbb59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一)概念60特点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2、设立对照3、观察方向从“果”至“因”4、研究因素可以有多项5、不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61(二)用途1、初步检验病因假设;2、提出病因线索;3、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62(三)种类非匹配成组病例与对照匹配病例与对照63又称成组比较法,在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选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仅要求对照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数量,除此之外再无其它规定。(书-p53,表3-5)1、非匹配成组病例与对照种类642、匹配病例与对照匹配:或称配比,是以对研究结果有干扰作用的某些变量为匹配变量,要求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匹配变量上保持一致的一种限制方法。种类652、匹配病例与对照(1)频数匹配:(又称成组匹配)要求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上相同。如病例组男女各半,对照组同样如此。种类662、匹配病例与对照(2)个体匹配:以病例和对照的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叫个体匹配。种类67(四)研究对象的选择基本原则:代表性:可比性:681、病例的选择--(1)要求诊断可靠,尽量使用金标准;选择确诊的病例。691、病例的选择--(2)来源1)社区病例:(又称为以社区为基础的)。2)医院病例:住院或门诊的病例。701、病例的选择--(3)类型1)新发病例:2)现患病例:3)死亡病例:712、对照的选择--(1)要求1)采用与病例相同的诊断标准明确排除的非患者作为对照;2)按规定病例人口学特征和其它外部特征的相同要求选择对照;722、对照的选择--(1)要求3)对照应该是全人口的无偏样本,足以代表人群中无病人群;4)或者是病例所来自的实际人群中的全部非患病者的随机样本。732、对照的选择--(2)来源①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②病例的邻居或同一居住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742、对照的选择--(2)来源③社会团体人群中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④社区人口中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⑤病例的配偶、同胞、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