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第一节工业的出现与发展第二节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第三节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世界工业中心迁移路径图一、工业革命的前提与基础二、英国的工业革命三、工业生产的扩散和继续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出现和发展(1)专门的技术领域出现了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工匠成为工业革命的前提;(2)文艺复兴运动为工业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3)经院学者与工匠的结合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4)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一、工业革命出现的科学前提与基础1.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英国在军事与海外贸易上成为欧洲与世界霸主,1689年的“光荣革命”所确定的君主立宪制成为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圈地运动”推动土地集中,实现农场经营,提高农产品产量,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劳动力。(1)制度方面(2)劳动力(3)资本(4)科技(5)市场(6)社会观念二、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并不是突然爆发、短期内发生的,而是从一系列生产技术的发展开始,并一个连着一个,一个推动一个,使整个生产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最终发生变革。(1)纺织工业标志——“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的出现使工厂布局摆脱了地理条件的严格限制。(2)钢铁工业主要革新:1、用煤代替木炭做燃料2、工艺方面革新2.英国的工业革命过程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铁产量占1/2,其工业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47%,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2.英国的工业革命过程(3)采煤工业,钢铁工业发展带动了采煤工业的兴起。(4)运输业,采煤带动了运输和机械工业的发展。(5)机械工业(6)化学工业,纺织工业带动了化工工业的发展。(7)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带动了食品工业的发展。主要扩散方向是欧洲与北美(1)向欧洲的扩散:比利时(采煤技术)------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荷兰、俄国等。(2)向北美的扩散:主要是美国,其工业化稍晚于西欧,但其发展速度较欧洲快。三、工业生产的扩散和继续发展(一)工业生产的扩散图1.1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示意图(一)工业生产的扩散(3)向其他地区的扩散:到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工业生产才扩散到东欧、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二战后,开始向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扩散。至今,欧洲以外的国家中,工业生产最发达的是日本。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二战后开始发源地英国德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时代影响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标志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力微电子技术工业部门棉纺织工业钢铁工业电力、化学、石油开采、汽车和飞机制造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工业分布由分散走向集中,由河流峡谷走向煤炭产地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工业摆脱能源的地域限制,向新区扩散,形成新工业区(二)工业生产的继续发展表1.1三次工业革命比较有人认为21世纪将进入纳米技术(NanometerTech)时代,全球科技趋势从微米转入纳米,纳米技术的创新将带来下一波的工业革命。但也有人认为促进新能源经济的发展,可以推进能源结构乃至经济结构的转变,对国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发展新能源(NewEnergyResources)可以被看成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思考:第四次科技革命?第二节工业类型及工业区分布一、工业类型二、工业区分布三、其他产业及其与工业的关系一、工业类型1、按产品性质分重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轻工业: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工业是指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主要包括第一产业中的伐木业、捕捞业、采矿业以及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和建筑业。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工业分做不同类别。2、按产品加工程度分采掘工业加工工业(制造业)3、按投入主要因素分资源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资金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一、工业类型4、按主要影响区位因素分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性动力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5、按工业发展分类传统工业新兴工业此外,还可以根据规模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采掘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原材料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加工,电力,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加工(制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其他行业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表2.1中国现行工业部门分类表二、工业区分布北美工业带欧洲工业带俄罗斯与乌克兰工业带日本工业带其他国家的工业带1.新英格兰区:波士顿,纺织和成衣2.中大西洋工业区:纽约,金融、贸易、交通、旅游3.摩霍克河谷区:纽约中部,电机、化学、光学机械、钢铁4.匹兹堡-伊利湖南岸区:宾州西部、俄亥俄州东部,钢铁、煤5.大湖西岸工业区:芝加哥、底特律、托莱多、密尔沃基,运输网络中心。6.圣劳伦斯河谷-安大略工业区:加拿大,工业、机械、化学等7.东南工业区:8.海湾工业区9.佛罗里达中部工业区10.西海岸工业区欧洲工业带主要集中于英国和欧洲西部,从苏格兰向南,经南英格兰,从莱茵河进入西欧,由荷兰和法、德接壤处到意大利北部,主要包括:1.英国工业区2.莱茵-鲁尔工业区3.莱茵中部工业区4.意大利北部工业区俄罗斯与乌克兰工业带,过去为苏联工业区,现俄、乌虽各自独立,但仍有较密切联系。1.中央工业区2.伏尔加工业区3.乌克兰工业区4.乌拉尔工业区5.库兹涅茨克工业区二战后,日本利用劳动力的低工资,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其工业水平,加上合理的组织,吸收消化他国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出口为导向,面向世界取得显著成绩。由于需要进口原料,输出产品,其工业区都面向太平洋一边。1.京滨工业区2.阪神工业区3.中京工业区4.北九州工业区1.拉美工业区2.亚洲工业区3.非洲工业区4.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工业区世界主要工业地带:(一)北美工业带——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地带发展的有利条件(1)与欧洲的市场和技术有密切的联系;(2)原料与能源丰富;(3)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裕;(4)具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运输条件优越。(二)欧洲工业带欧洲工业带从苏格兰向南,经南英格兰,从莱茵河进入西欧,由荷兰和法、德接壤处到意大利北部,主要包括:1、英国工业区;2、莱茵-鲁尔工业区;3、莱茵中部工业区;4、意大利北部工业区。(三)俄罗斯和乌克兰工业带主要包括中央工业区、伏尔加工业区、乌克兰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以及库兹涅茨克工业区。图2.1俄罗斯主要工业带分布图(四)日本工业带二战后,日本利用廉价劳动力,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其工业水平,加上合理的组织,吸收消化外国先进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出口为导向,成为除欧洲以外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日本工业带主要包括京滨工业区、阪神工业区、中京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五)其他国家的工业带拉美工业区、亚洲工业区、非洲工业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工业区三、其他产业及其与工业的关系(1)第三产业: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等。(2)信息产业:指以计算机和通讯设备行业为核心,以信息的收集生产传播处理贮存流通和服务等为职能的产业。(3)文化产业: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一、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二、工业区位论三、工业分布的新变化四、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第三节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工业分布市场劳动力自然条件资本环境因素资源、能源社会因素社会协作一、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图3.1影响工业分布因素图一、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1.自然条件(地形、水文、气候)地形——厂址的选择(自然灾害、地价)水文——供水、排水、水质气候——空气的温度与湿度2.资源条件(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农业资源等)工业导向类型主导因素工业生产特点举例原料导向型工业市场导向型工业动力导向型工业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技术导向型工业原料产地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市场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动力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炼铝厂廉价劳动力需要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伞制鞋技术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技术要求高表3.1工业区位类型表3.能源条件①工业化初期,动力以水力为主,工业企业布局在河流附近;②蒸汽机的出现使工厂区位由河流附近转向靠近煤炭产地;③电力的广泛使用使工厂摆脱能源限制,选择自由区位。4.市场条件市场规模、市场特性一、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6.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工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等世界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5.劳动力条件(量、质、劳动成本)根据工业生产过程对劳动力的数量、质量的不同要求,将产业部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污染水源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空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水泥厂酿造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印染厂发电厂钢铁厂工厂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污水排放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化工厂炼油厂图3.2环境与工业布局日益实体化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东盟、欧盟、APEC、OPEC……7.区域协作和全球一体化克里夫兰弗林特布法罗车轴费城挡板巴尔的摩密尔沃基图3.3美国雪弗莱汽车生产的空间联系8.国家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等社会因素工业生产活动投入产出特点自然因素影响弱科技是重要动因发展落实到地域上工业的区位选择原则经济原则环境原则社会原则区位因素原料、水、土地、能源、劳动力、技术、市场、政府表现集聚分散工业联系集聚效益形成工业地域形式分类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域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域工业城市问题新兴工业的发展可能分散的好处跨国公司表现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程度变化部门变化投入变化市场变化分布变化在假定其地形、气候、种族、技术、政治制度、政策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韦伯认为影响生产布局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燃料费用,劳动成本、运费以及集聚等。理想的工业区位和企业厂址,应当选择在生产费用最低的地点,即在运费、工资和集聚三者关系中寻求最佳区位。1.韦伯工业区位论二、工业区位论1.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构建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1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离。2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离。32.其他的工业区位理论(1)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以韦伯区位论的静态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将地理学的地域性与综合性特点同区位论学说相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市场区位论。(2)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市场区位理论廖什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理论,从利润原则出发,同工业产品销售范围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提出需求圆锥体和市场区、市场的网状组织等构想,建立起以垄断资本的竞争代替韦伯的自由竞争。(3)美国经济学家伊萨德—成本-市场学派伊萨德主张从“空间经济论”出发研究区位论,利用比较成本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等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工业区位分析,把工业区位论作为“区域科学”的核心。三、工业分布的新变化对动力和原料地依赖性弱,区位选择更灵活劳动力数量影响减弱,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对信息通达性和市场、劳动力质量依赖性强交通条件改善和能力提高工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