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之消化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消化道教学课件河南医学院基础解剖学教研室内脏学概述内脏学(splanchnology)是内脏学主要研究内脏的形态结构,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共同点:1.大部位于胸、腹和盆腔内2.借管道直接或间接通于外界3.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代谢和生育繁殖。腹部分区和胸腹部标志线:腹部分区:4分法:左、右上、下腹部右、左季肋区左、右腹外侧区腹上区、脐区、腹下区(耻区)左、右腹股沟区器官分类:中空性器官:内有空腔,如胃、肠、膀胱实质性器官:为实质性,如肝、脾、肾门:指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管道进出脏器的通道,如肝门、肺门、肾门等。9分法腹部分区胸腹部标志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第3章消化系统学习目标1.口腔的境界分部,咽峡的概念。舌的形态、粘膜,口腔腺的位置、开口。2.牙的形态、构造、名称、排列和记录。牙周组织的构造。3.咽的位置、分部和沟通关系。4.描述食管的分部和狭窄。5.描述胃的位置,形态及分部。6.小肠的分部,识别十二指肠位置,分部及空回肠的差异。7.大肠的分部和形态特点,阑尾的位置,根部体表投影。8.直肠位置,形态,肛管粘膜的结构特点。组成消化管消化腺口腔、咽、食管、胃、小消化腺:胃、肠腺、小唾液腺大消化腺:肝、胰、大唾液腺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功能上消化道下消化道摄取、消化、吸收、排泄第3章消化系统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第1节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除口腔外:粘膜层:口腔、咽、食管和肛管处为复层扁平上皮:耐摩擦力,保护功能其它为单层柱状上皮,消化、吸收为主。粘膜下层: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和粘膜层共同向管腔突出,形成粘膜皱襞,扩大了表面积,有利吸收和消化。肌层: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处为骨骼肌,其它部位为平滑肌,一般为两层即内环外纵。外膜:在咽、食管、直肠下段等处为纤维膜其它部位为浆膜,浆膜表面光滑可降低器官运动时的摩擦。第2节消化管一、口腔:腔隙口腔前庭固有口腔边界前界:口裂上界:腭下界:舌+软组织左、右界:颊后界:咽峡分部借第三磨牙后方相通方便给昏迷病人灌流质饮食或药物1.唇:上唇和下唇人中:上唇表面正中线上有一浅沟。“人中”穴:在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汇处鼻唇沟:从鼻翼两旁至口角两侧各有一浅沟。是唇与颊的分界线。2.颊:在平对上颌第二磨牙处的颊粘膜上有腮腺管的开口。掐人中掐人中可以用于各种休克引起的昏迷。包括:中风、低血压、婴儿惊厥、产妇昏迷等。掐的时候要注意手法,一般情况下用大拇指指端按在人中穴上即可。具体的操作:把大拇指指端放到人中穴上,其他四指放在下颌处就是下巴磕下面,把大拇指放好之后,先从中间往上顶推,行强刺激,此步要注意不断活动大拇指,不能一直放在穴位上不动。时间控制在20-40次/每分钟为宜,当然如果一刺激就苏醒,底下也不要再掐了。3.腭(1)分部:硬腭+软腭(2)主要结构:腭垂(又称悬雍垂)、腭舌弓、腭咽弓、扁桃体窝(容纳腭扁桃体)、咽峡(3)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4.舌位于口腔底。(2)舌的下面:光滑,有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粘膜深面有丰富的血管。舌的组成:骨骼肌+粘膜(1)形态:舌体—前2/3舌根—后1/3界沟(3)舌背面舌乳头舌扁桃体舌粘膜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味蕾轮廓乳头叶状乳头界沟舌扁桃体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舌体舌根舌乳头:位于舌背面和侧面的许多微小的乳头状突起,但其乳头数和分布情况是各有不同的:1.丝状乳头:数量最多,呈白色,遍布舌背,界沟的前方,体积最大,和一般感觉有关;参与构成舌苔。2.菌状乳头:主要分布在舌尖和舌缘3.轮廓乳头:主要分布在人字界沟的前方,体积最大,呈圆轮状。4.叶状乳头:成人退化上述类型中,一般除丝状乳头外,在其上皮中均具有味蕾(味觉感受器)。舌苔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舌苔(4)舌肌舌内肌:纵肌、横肌、垂直肌作用:收缩时改变舌的形状颏舌肌舌外肌:颏舌肌作用:收缩时改变舌的位置牙腔牙冠牙龈牙根牙颈牙槽骨牙髓牙冠腔釉质牙质牙骨质牙根管牙周膜牙根尖孔牙冠:牙冠腔牙根:牙根管牙颈牙组织构成: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形态5.牙:最坚硬器官牙嵌入上、下颌骨牙槽内,可咬切和磨碎食物,并对辅助发音。牙髓牙髓:牙髓组织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主要包含神经、血管、淋巴、结缔组织和造牙本质细胞,其作用是造牙本质,具有营养、感觉、防御的能力。当牙冠某一部位有龋或其它病损时,可在相应的髓腔内壁形成一层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以补偿该部的牙冠厚度,即为牙髓的保护性反应。牙髓神经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可产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的疼痛。牙髓炎痛为刀割样痛,严重时病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牙髓炎造成的牙痛的原因是牙齿内部炎症造成压力过大,神经受刺激而疼痛。排列:乳牙:I-V牙式(+)恒牙:1-8种类:乳牙和恒牙切牙尖牙磨牙4个中切牙:门牙牙的萌出与分类乳牙(20个):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大致在半岁到两岁萌出,六岁左右开始脱落,一般到十二岁掉完。恒牙(32个):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六岁开始萌出,十八岁左右出齐。六岁前全是乳牙,称“乳牙列期”.六岁至十二岁正在换牙,称“替牙列期”。十二岁以后乳牙掉完,称“恒牙列期”。智牙1.第三磨牙:又称迟牙,智牙,可以终身不出,也可不出齐,因此成人恒牙数是28-32个。2.第三磨牙是人类口腔中萌出最晚的一颗牙,往往在18-25岁才萌出。随着人类的进化,由于颌骨变小,而没有足够的位置,从而形成智齿错位萌出,这种牙又叫阻生牙。它往往会使牙冠周围软组织产生炎症,即尽头牙发炎。这种牙不但无功能反而有害,必须尽早拔除,以防止进一步发炎。构成:牙槽骨+牙周膜+牙龈作用:保护、固定、支持牙周组织大唾液腺位置开口腮腺腮腺咬肌区腮腺管乳头下颌下腺下颌下三角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舌下阜深面大管开口于舌下阜小管开口于舌下襞6.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鼻咽口咽喉咽咽隐窝咽扁桃体腭扁桃体二、咽: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1.位置和形态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颅底下:C6体下缘漏斗形肌性管道咽淋巴环:咽扁桃体、两侧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腭扁桃体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喉咽:喉口两侧各有一深凹,称梨状隐窝,为异物易嵌顿滞留的部位。口咽鼻咽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扁桃体鼻咽口咽喉咽咽隐窝咽扁桃体腭扁桃体2.分部咽的交通鼻咽口咽喉咽鼻后孔鼻腔咽峡口腔中耳鼓室喉口喉腔食管军事上形容上战略要地:咽喉之地咽喉炎:显示容纳腭扁桃体肿大和淋巴滤泡增生三、食管:食管是咽和胃之间的消化管分部颈部(约5Cm)胸部(18-20Cm)腹部(1-2Cm)位置上:C6下缘(咽下缘)下:T11左侧(胃贲门)食管的狭窄1.第一狭窄:咽与食管交接处即起始处,约C6平面,距中切牙约15Cm2.第二狭窄:与左主支气管的交叉处,约胸骨角平面(T4-T5间),距中切牙约25Cm3.第三狭窄:穿膈处,约T10平面,距中切牙约40Cm意义:三处狭窄是异物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狭窄四、胃:是消化管的最膨大部分形态和分部位置胃壁的微细结构胃的功能:容纳、储存食物;分泌胃液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1.胃的位置:不固定在中等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2.胃的毗邻胃前壁右侧部为肝左叶下面所遮盖。左侧与膈、脾相邻,被左侧肋弓遮盖,前壁中间部分在剑突下方直接与腹前壁相贴,是胃的触诊部位。胃后壁隔网膜囊与众多器官相邻接,由下向上依次是横结肠、胰、左肾和肾上腺、脾等。2.胃的形态和分布两口:贲门、幽门两弯:胃小弯,胃大弯两壁:前、后壁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角切迹Updown胃底胃体贲门部幽门部胃小弯胃大弯幽门贲门1.粘膜:有胃小凹,胃腺即开口于胃小凹的底部(1)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分泌粘液。(2)固有层:有胃腺。贲门腺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胃底腺粘液细胞:分泌粘液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幽门腺2.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组成,起缓冲作用。当胃扩张或蠕动时,粘膜可伴随这种活动而伸展或。3.肌层:较厚,内斜、中环、外纵。环形肌在幽门部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控制食糜进入小肠的速度。4.浆膜层:即外膜层,光滑,有利于胃肠蠕动。胃液胃液•1.盐酸:又称胃酸,属强酸,有腐蚀性,盐酸过多引起胃溃疡。盐酸的功能:(1)杀菌(2)提高食欲(3)激活胃蛋白酶原等。•2.内因子:促进VitB12的吸收,从而促进红细胞成熟。•3.粘液:湿润和保护胃粘膜。•4.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分解。攻击因素: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防御因素: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动态平衡正常五、小肠位置:上接幽门,下续盲肠。长5-7米,位于腹腔中下部。组成: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一)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间,“C”形,约25Cm分部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十二指肠上曲十二指肠球:易发生溃疡十二指肠纵襞十二指肠大乳头:胆汁和胰液进入小肠的共同通道十二指肠下曲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悬肌(Treitz韧带)手术中的识别标志名称空肠回肠长度2/53/5位置左上腹右上腹管径粗细管壁厚薄粘膜皱壁密而高疏而低血供、颜色丰富、粉红色较丰富、粉灰色动脉弓分布1-2级弓4-5级弓淋巴滤泡孤立孤立、集合(二)空肠与回肠的比较空肠回肠结论: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发现,空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远大于回肠(三)小肠粘膜形态与微细结构特点1.环形皱襞2.小肠绒毛:是上皮和固有层突向肠腔内的指状突起,特有结构3.柱状细胞的游离面有微绒毛。皱襞+绒毛+微绒毛→扩大小肠的表面积,有利于对营养的吸收4.杯状细胞:分泌粘液,润滑保护5.肠腺:分泌小肠液,碱性,保护肠壁;分泌多种消化酶和溶菌酶,参与消化。6.淋巴组织:防御装置。空肠形成散在淋巴滤泡,回肠形成集合淋巴滤泡六、大肠起自回肠,终于肛门,约1.5米分部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盲肠、结肠的特征性结构: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大肠的功能吸收水分,分泌粘液,储存和处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人体四大细菌(正常菌群、寄生菌)库:皮肤、口腔、大肠和阴道,均和外界相通。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征1.盲肠左接回肠,上续结肠,下连阑尾回盲口:回盲瓣,控制小肠内容物进入盲肠的速度,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的消化吸收;防止大肠内容物反流至回肠。入口:胃幽门。幽门括约肌控制胃内容物进入小肠的速度。出口:回盲口。回盲瓣,控制小肠内容物进入盲肠的速度。有利于食物在小肠内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小肠2.阑尾位置:位于右髂窝长6-8cm根部位置固定,其体表投影(麦氏点):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阑尾的根部:三根结肠带的汇集点。手术中寻找和识别阑尾的标志。3.结肠1.升结肠:结肠右曲2.横结肠:结肠左曲3.降结肠4.乙状结肠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横结肠4.直肠:不直1.起止:上接乙状结肠,下接肛管。2.长度:约10~14cm。3.弯曲:骶曲(凸向后)+会阴曲(凸向前):操作时注意弯曲4.直肠横襞:2~3个,承托粪便。镜检标志5.直肠壶腹:排便时容纳粪便,但平时空虚。5.肛管1.长度:约3~4cm,上接直肠,下端终于肛门。2.主要结构: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白线和肛梳。3.齿状线:是皮肤和粘膜的分界;内、外痔的分界。4.白线: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肛门内括约肌为平滑肌,协助排便。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控制排便。痔疮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阻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内痔:表面由粘膜覆盖,位于齿线上方,由痔内静脉丛形成。外痔:表面由皮肤覆盖,位于齿线下方,由痔外静脉丛形成。混合痔:在齿线附近,为皮肤粘膜交界组织覆盖,由痔内静脉和痔外静脉丛之间彼此吻合相通的静脉形成有内痔和外痔两种特性。痔疮巩固案例患者陈某,女,53岁,服氧化乐果农药250ml,三小时

1 / 8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