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关系与社会互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社会关系与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角色与社会关系第二节社会互动第三节社会结构第一节社会角色与社会关系一、社会角色二、社会关系一、社会角色(一)定义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社会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规范与行为模式。社会学意义:表示人们被期望些什么,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我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人格和社会情境的特性来调整行为,扮演社会角色。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男女不过是这舞台上的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活动场所,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二)社会角色的特点1、普遍性社会角色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第一,社会角色普遍存在于各种社会之中,它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相伴随。当不同个体结成社会关系、形成共同活动的体系时,社会角色也就自然产生。第二,社会角色是同类社会成员共享的行为模式。社会角色是社会性的而非个人性的,它是指导某类社会成员而不是个别成员的行为规范。如说话与身份。2、具体性。社会角色是具体的,它表现为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中人的地位的具体的确认,每一种角色都表现为众多具体的规范和行为模式。这些具体的规范并不一定“正规化”、文本化,但社会和角色的承担者却都知道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应有的行为。3、复杂性。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社会角色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社会角色是社会关系两端的人们的行为模式,社会上有多少社会关系,就有多少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角色。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社会分化的加剧都使社会角色变得日趋复杂。其数量和种类难以计数。4、表现性。社会角色是指导人们行为的成体系的社会规范,它是靠角色承担者的表演、扮演来表现的。只有人们的表演才能说明这一角色的存在,否则它只是潜在的。也就是说,社会角色是以符合其要求的人们的行为为基础的,只有这些行为才使角色表现出来。(三)社会角色的类型。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1)先赋角色先赋角色指由人们的先天性或生理性因素,如血缘、遗传等形成的社会角色。如一个人一出生就被赋予了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父子、男女、长幼等就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先赋角色。在传统社会,人们的很多角色都是先赋的,如世袭的贵族等;工业化以后的现代社会,一些原来属于先赋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如职业角色和阶级角色是由人们后天获得的,不再是由先天决定的。(2)自致角色。自致角色是经过个人的努力而获得的角色。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某种社会地位,与此相应,他也就获得了某种社会角色。“寒门出贵子”是说出身贫苦的年轻人因为奋斗不息而终于成就一番事业,他由此获得的地位和与之相关的角色就是自致的。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从政、经商或从事学术研究,以及能达到何种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自致性的。社会学认为,自致地位和自致角色的获得与个人的努力有关,也与社会的制度有关。在现代的开放社会中,人们通过个人努力获得自己所期望的地位和角色的可能性更大。2、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1)规定性角色是指对角色的行为规范和标准有明确而严格地规定的角色。它具体地指出了角色承担者的权利与义务、应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甚至指出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即对承担这种角色的人的行为进行了严格限制。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组织中的角色规范要求都比较明确,对某些重要职位的要求更加具体和严格,比如政府公务员、警察、法官、医生、会计、社会工作者等。因为他们手中握有这样、那样的权力,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对其工作、服务对象造成伤害。三种蛇。(2)开放性角色。在现实社会中,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社会对许多角色并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而只是指出了扮演这种角色所应遵循的基本思路,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这种角色叫开放角色。比如,父母、夫妻、兄弟、子女、亲戚、朋友的行为规范都有很大伸缩性,只要不“出格”就行,他们的行为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即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约定选择他们认可的行为。3、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1)理想角色。对于处于任何社会位置、承担某一角色的成员来说,社会都为其设计了一套应该遵守的、理想的、被期待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其行为,这套行为规范称为理想角色。如我国古代儒家作品《礼记》曾为每一个社会角色规定了行为标准,例如为人君者要仁,为人臣者要忠,为人父者要慈,为人子者要孝。如二十四史中记载了很多道德典型的故事。(2)实际角色。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人实践其所应遵行的角色规范,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角色。尽管理论上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但是由于个人社会化程度、社会条件、现实情境等多方的原因,人们并不一定都能照理想角色去做,达到理想角色的要求。《孟子》中有许多舜的故事。实际角色与理想角色之间的差距被称为角色距离。(四)社会角色1、社会角色的扮演(1)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人们在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时,首先遇到的就是社会或他人对于这一角色的期望,这种期望往往是明确的。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就是我国传统社会对为人父母和为人师表的角色要求和行为期待。《三字经》。如李天一事件的影响。(2)个人对角色的理解。在扮演某种社会角色的时候,除了受到社会期望的影响以外,角色承担者自己的想法,也不可避免地会加入进来。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人们对角色的认识、理解或角色领悟的结果常常有很大的差别,甚至迥然不同。但是,因为对角色的期望反映的是社会上多数人的看法,一般来说,个人在这一阶段需要努力缩小自己的理解与社会的期望之间的差距。如大学时代对各位教师“绝招”的理解与领会。(3)个人对角色的实践。角色实践是指个人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角色扮演活动,它受到实践时主观、客观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有可能使得一个人无法完全按照自己领悟的角色期待进行实践。打饭时的插队现象。(4)角色发展。人们在实践角色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很多事前料想不到的困难、问题或情况,角色的扮演者不得不随机应变地创造出一些过去为这一角色所不具有的行为规范。例如,父母亲的角色在传统社会具有非常大的权威性,因而,传统社会更多强调子女要服从父母;现代社会则认为,父母亲和孩子都是平等的,父母亲应该更多地倾听孩子的声音。这就是角色不断发展的结果,角色发展能够创造新的角色规范。2、社会角色扮演的失调。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的失调。(1)角色混淆第一,角色认知不清。角色不清是指社会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与行为模式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比如婴幼儿可能会采用对待家人的行动来对待客人,不会说委婉的礼貌语,也不会根据复杂的情境而采取微妙的行动。这是因为儿童的社会化还未能达到与现实的复杂生活相适应的水平,天真的儿童发生角色混淆的现象是经常的。第二,场景分辨不清。角色扮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某种情境中的角色行为不能用于另一种情境之中。人们承担着多种角色,当他们活动的领域发生变化时,其角色行为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由于人们习惯于某种情境中的角色关系,有时会把这种角色行为带进另一种场合,从而发生角色混淆。比如,人们将工作时间的上下级关系移至业余时间,下级在非工作场合对上级毕恭毕敬。(2)角色紧张。随着人的发展,他所参与的社会活动也会增加,因而所承担的角色也会增加。一个人承担多种社会角色的现象称为复式角色。比如,一个人在工作单位是一名处长,在家庭中是丈夫和父亲,他在社区基层组织中也有兼职,还是某学会的理事。这样,在他身上就呈现出复式角色。有的人参加了大量不同的社会活动,承担着许多社会角色,以至于出现没有基本的时间和精力去扮演某些角色而疲于应付的现象,这就是角色紧张。(3)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角色冲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间的冲突,即不同角色扮演者之间的冲突。它主要是由角色利益、角色期望的差异或人们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了角色要求,或者一个人所承担的几种角色的行为规范互不相容,或者某一角色需要在两种尖锐对立的目标间做出选择,这时便容易发生角色内冲突。角色冲突可能会妨碍与破坏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因此应尽力避免。自古忠孝难以两全。(4)角色中断。角色中断是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产生矛盾的现象。例如,青年男女从单身到夫妻再到父母的角色转换,老人对于突然到来的退休生活的适应等,都存在着角色中断的情况。角色中断的发生时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直接冲突。因此,从角色承担者个人来说,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设计,提前为未来的角色做些准备工作。彭林老师的提问:结婚准备。从社会来说,应加强对各种不同角色的咨询和培训工作,并为人们提供适当的帮助。(5)角色失败角色失败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没有完成角色任务或不得不终止承担角色的现象。如,失业、离婚、犯罪等都是角色失败的表现,它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会给社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并使角色承担者受到很大打击。角色失败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的承担者终止扮演角色,上述失业、离婚、犯罪等现象都属于这类情况。另一种是,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如学生考试不及格,职工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等。角色失败通常属于负面事件,但是处理得当也可以把它转变为好事。例如,个人可以吸取角色失败的经验教训,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二、社会关系。(一)社会关系的含义社会关系是指人的行为的固定化形式。人的社会生活离不开交往与互动,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式就会形成一种固定化的行为模式,即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二)个人层面的社会关系1、初级关系范围较小、人数较少、互动频率较高,且多为面对面的互动。如父子关系、夫妻关系等,其互动方式不能转换到其他的人身上。2、次级关系。为了实现特定目标,通过明确的规定和既定的角色将个人联系在一起的关系。次级关系是一种较正式的科层关系,由于涉及人数众多、范围广泛,而且互动方式以电话、信函等间接往来为主,所以,次级关系的感情色彩较淡薄,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和可置换性。如工厂、学校、政府机构中的人际关系。(三)群体层面的社会关系1、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人的先天联系,从人类社会产生时就存在,并且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比较重要的血缘关系有:种族、氏族、宗族、家庭等。血缘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联系紧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其地位和作用也各不相同。传统社会中,血缘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地位非常重要;工业化社会以来,血缘关系的地位和作用日趋下降和减弱。从功能来看,血缘关系在联结和凝聚群体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现代社会血缘关系中的家庭仍然承担和发挥着重要的人口再生产、经济、教育等社会功能。但是,血缘关系也容易使人们处在一种相当被动的局面,因为人无法改变自己出生的家庭背景,无论这种背景对个人的影响是好是坏。2、地缘关系地缘关系是指以地理位置或空间结构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从人类社会采取定居以后开始存在,其稳定性和牢固性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增加。城市被认为是地缘界限明确化的标志之一,也是突破传统血缘关系束缚的重要表现之一。3、业缘关系。业缘关系是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传统社会的自然分工有重要差别。业缘关系虽然对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它也带来了人和群体关系的部分异化,人们被局限在某一个职业领域,甚至一辈子从事着非常枯燥乏味的单一工作或职业,公式化、程式化的次级关系成为群体成员社

1 / 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