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对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探索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思想和优良品德的重要时期,长期以来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问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没有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针对这一现象,怎样抓好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面对农村德育工作的诸多问题,必须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工作,切实有效的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一、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首先是领导领导不够重视。德育工作机构不健全或者形同虚设。据了解有些农村中学根本没有德育工作机构,有些学校虽有但只是摆设而已,甚至连起码的德育工作计划都没有,更谈不上开展有关“德育”的工作了。领导只讲不抓或走走过场罢了,有些学校领导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教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部分教师政治思想觉悟不高或不关心政治。正因为部分教师不关心政治、少问及政治,因此他们只埋头传授知识,什么德育、政治,那是学校领导的事情,作为教师,“授业、解惑”才是天职。片面追求学习分数、注重教学质量。他们认为只要自己所教的班级总分高、教学质量好,什么也就好了,一俊遮百丑嘛!正因为只注重教学质量,搞题海战术,哪有什么时间顾及德育工作?虽然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学校领导衡量教师的工作成绩还是依据教学质量的好差,如果哪个教师差了就要“戴着笠帽等雨淋了”,因此教师只有注重教书、狠抓教学质量,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其次是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我们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研究,所以,长时间来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主要停留在把学生在学校的信息或学校、班级的有关情况提供给家长,要求家长如何给予配合,这样做的结果把家长在家庭中作为德育教师的地位大大消弱,最后我们的家长没有扮演德育教师的角色,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除了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外,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有时不畅通、家访有时不及时甚至不家访、对家长有时还存在不尊重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打击了家长的积极性,有时我们还在经常埋怨家长素质怎么这么差。家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把德育教育全推给学校,孩子在家期间放任自流。许多家长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一推了之,甚至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最后是随着“四、二、一”和“留守儿童”家庭的激增,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直接影响到日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成为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一大隐患。在这样的家庭里一般“母慈”有余“父严”不足,溺爱盛行,缺乏严格的要求和教育。由于没有兄弟姐妹,难以感受到协作、平等、“有序”等人伦关系的体验,所以造成他们的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个性,无疑这一切都增加了日后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加之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大部分家长进城务工,又出现了大批的“留守儿童”,他们基础道德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关心他人”方面做得差。这部分学生处处表现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二是“攀比”思想严重,表现在比吃、比穿、比玩上。三是劳动观念淡薄,这部份学生在劳动中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表里不一。二解决农村初中德育工作问题的对策1、学校要端正认识要深刻认识把德育摆在首位的必要性、时代性。要清醒地认识到德育首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负面的、丑陋的、腐朽的东西入侵,青少年一代深受其害。另外西方国家经常无端指责中国人权,利用台湾、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挑战中国核心利益,如最近美国会通过“售台”武器法案、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达赖”等。因此非常必要、及时地从时代的发展需要、从国家利益高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确保德育首位,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要深刻认识德育的特点、难度。在当前搞好德育确实不容易,这需要充分认识。德育有难点,一是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现实的实践性;二是它具有克己性。德育的社会性比智育、体育大得多,学生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来自方方面面,思想表现也是方方面面,可控程度较低,这就加大了德育的难度。德育既要抓“外用”又要抓“内化”。“外用”就是学了就用、讲了就做,这不容易;“内化”就是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点要求变成学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方法,那更不容易,没有时间和关键时刻的考验,难以测量。克己性是德育的特点,德育不是教人利己而是克己,克己奉公一直是我国提倡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德育更讲求克己,因此要知难而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集中力量,加大德育工作力度,保证教师工作要到位。学校德工作主要靠教师来做,德育工作要落实,教师必须到位,到人师之位。经师易做,人师难求。所谓“人师”,就是具有人类灵魂工程师资格的教师;而经师就是教书不育人的教书匠。如果教师进到人师岗位,为人师表,管教管导,德育为首,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德育为首。2、家庭与学校共同配合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大的。“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中的基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是一个人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条件。那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注重身教,形成良好的家风。其次,家庭成员之间要彼此尊重信任、关心爱护,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最终,要严爱结合、要求统一。爱孩子是家长的天性,但应该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溺爱只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扭曲孩子的个性,产生病态心理。尤其是在“四、二、一”和“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中父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多给孩子施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做到严爱结合、刚柔相济。学校要与家庭密切联系。学校教育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对原有认识、观念的加深、扩展或补充,因此学校与家庭应及时保持联系。学校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进一步深入教育。另一方面,定期举行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教育科学方法,对家庭德育进行指导,推动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协调一致地做好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保证德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的实现。通过交流经验,促进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分发挥情感陶冶法——长期培养,适时运用。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初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学校行政、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优良的校风、班风可以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校风、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3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当代教育学理论提出: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是德育的核心。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要在实践中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当然,道德评价的获得并非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所需要的是让道德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性。因而,实践锻炼还必须经反复进行予以强化,方能取得实效。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而又矛盾的工作。各校要根据各自的实情因地因时制宜,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优秀班集体建设策略的创新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拥有优秀的班集体是一种理想和追求。班集体的主要成员是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主张,同时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群体。他们尚未定型,还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怎样才能成为这些孩子的一个合格的引领者?以下就我在创建优秀班集体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措施,具体地谈一下我的几点浅见。一、班主任应提高自身修养优秀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老师的教导是密不可分的。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导者,他的态度决定了他所带班级学生的精神风貌。班主任只有爱和包容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要时刻记着“坚持”这两个字。教育是一项反复的工作,对孩子的教育,可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你前脚批评完了他,后脚他走出办公室就“记恨”你了。这时只有你的爱心、宽容心、坚持之心齐头并进,才能继续对这个孩子的教育工作。总而言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少不了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班主任的优秀关键在于他自身的修养,班主任身上的优秀品质在日常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不知不觉之中你的学生成为了你。所以优秀班集体的前提是要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二、班主任要改变对学生的评判标准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很多时候仅仅是以考试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优劣。在这种非常陈旧的观念下,很多孩子的特长得不到展示。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还曾经遭遇退学的命运。如果不想让这些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学生身上,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应该改变自己的评价标准,多角度地来欣赏每一位学生。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抓住学生的一个个闪光点,带着赏识把这个学生的优点放大,从而唤起他对其他事情的信心,也许这可以改变他人生的轨迹。孩子们身上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每个孩子又都不是完人,他们身上的缺点和优点并存着,其实正是这些优点和缺点构成了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很多优秀的班主任正是用他们的点睛之笔,把这些特点一一转化为了优点。三、班主任要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建设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老师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还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例如,课前每一个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班会课上可以互赠,可以采用朗诵、讨论等形式加深对格言的领悟。还可以开展名着传递活动,组织学生捐出自己的优秀读物,形成班级中的小图书馆,并且推选出图书管理员,制定具体的借还书政策,让优秀的读物创造一种良好的班级风貌,鼓励班级学生读优秀作品,做优秀孩子。借助这个活动,提高学生的读书和学习的积极性,让书文化成为一种班级精神。由此可见班级文化形成的关键在于让某一种正面的因素对班级的成员起一种正面的引导作用,形成一种独特的、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级就是一个小小的“染缸”,班级的成员天天在这个“染缸”中生活,他们的生命中必然带上这个“染缸”的气息,所以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四、班主任应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优秀的班集体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班级凝聚力和班级向心力超强。那么怎样把一个班级的成员联结在一起呢?哪些方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首先必须给班级制定目标,让全班同学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在劲往一处使的过程中,既能获得班级荣誉,又把全班同学的心聚拢到了一起。当然,班级目标的制定必须合理。打篮球有个“篮球架效应”,如果球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