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第二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学傅建明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第二讲学前教育与儿学前儿童课程内容第一节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第三节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第四节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美育本章学习目标与要求了解学前教育在人一生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各因素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运用相关原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效果达到最优化(重点、难点)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明确幼儿园的任务(重点)明确并运用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重点)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解决学前儿童出现的行为问题等(难点)学前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教育对象是学前儿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教育的依据,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还必须研究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从总体来说,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前教育对人内在发展和外在发展的影响。第一节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学前教育与个体认知的发展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醉驾期,5.5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一、学前教育与人的内在发展(二)学前教育与个体个性的发展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个性使人各具特色。个性的初步形成是从幼儿期开始的。一、学前教育与人的内在发展(三)学前教育与个体情绪能力的发展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能力的重要品质之一,它能及时使人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学前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帮助学前儿童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儿童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对儿童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学前教育与人的内在发展(四)学前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发展人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概念反映了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没有社会成员之间在社会行为、态度与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基本一致,任何社会和群体的存在都是不可能的。一、学前教育与人的内在发展社会化社会化的内涵: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个体的社会化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社会化的类型基本社会化或早期社会化:它发生在个体生命的早期,即婴儿至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这个时期,对个体而言是基本的但至关重要的社会化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和掌握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的交际语言、认知技能和行为规范等,并将社会文化和价值标准内化,建立行为和评价系统,学会承担和扮演各类角色,并初步形成自己的人格特质。社会化的类型继续社会化或发展社会化:现实生活中,许多成人在生活不断出现新情况、新内容时,诸如家庭的建立、工作的调动、经济生活和业余生活的变更、社会关系和社会责任的变化、知识和技能的更新等,往往感到不适应,从而导致自己的认知与行为难以与环境和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此,促使个体步入一个新的社会化进程——继续社会化。它是在基本社会化基础上的发展和扩大,即继续学习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角色。社会化的类型再社会化:它是指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转变、适应和内化的过程。这意味着个体放弃原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认同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再社会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再社会化通常是指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人们自觉地转变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过程。狭义的再社会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化,是强制性再社会化。社会化的类型反向社会化:它是指年青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前辈的过程。比如老人像年轻人学习怎么用智能手机。社会化过程—儿童期初始社会化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动作的沟通逐渐被语言代替,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生活技能和社会规范。青年社会化,是儿童社会化的继续和发展,但它有许多不同于儿童社会化的特点:①来自成人对社会化控制的范围和强度显著缩小和降低;②外在强化的方式(父母或成人的奖赏与惩罚)转化为逐渐由个人对环境的认识等内在因素调节;③对成人行为的模仿和对榜样的选择,有更大的主动性;④社会化的媒介更广(儿童社会化的媒介主要是父母,青年社会化的媒介的范围越来越大)。社会化过程—儿童期一个人的生物需要,尤其是早年生物需要的满足,是其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部分。与他人的早期接触是婴儿的基本生理需要,父母与婴儿的互动,对婴儿的智力和情感,乃至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五)学前教育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纵观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从理论界到幼儿园,从家长到教师,尽管“身心健康、个性完善”很早就被列为学前儿童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在实践的层面上,还远远未落实,致使在学前儿童阶段,表现出许多与健康心理相悖的行为。研究表明,良好的学前教育对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将会有积极的意义。一、学前教育与人的内在发展二、学前教育与人的外在发展(一)学前教育与学习成就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为儿童提供早期经验。二、学前教育与人的外在发展(二)学前教育与与中学毕业率由于在较小的年龄时就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并感受幼儿园的正规教育,儿童能够在认识、记忆、个性、社会化、心理等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有助于其智力的发展、良好学习成就的获得,最终有利于其审理完成学业,获得较高的毕业率。二、学前教育与人的外在发展(三)学前教育与文化水平实验表明,孩子到19岁时实验组的成人文化水平高于对比组。还有研究者指出,重点高中学生的智商水平与是否收到学前教育相关,受到过学前教育的学生的智商高于没有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智商。二、学前教育与人的外在发展(四)学前教育与职业发展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为个体良好个性的形成、情绪能力的发展、个体社会化的进行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些都是个体参与工作、与人交往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二、学前教育与人的外在发展(五)学前教育与经济独立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个体社会化相对来说比较顺利,社会情绪发展比较良好,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术技能。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在其以后的生活中经济上能够比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的独立性强,领取救济金的较少。二、学前教育与人的外在发展(六)学前教育与犯罪率通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儿童获得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初步发展,而且儿童帮助、安慰或救助他人,与他人合作、分享、谦让等品质和行为都得到发展。二、学前教育与人的外在发展(七)学前教育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为将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它的投资对未来的收益起着间接的作用。第二节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头脑平静地生活。一、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案例:有其父必有其子(P69)溺爱专制民主放任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案例:以幼儿的快乐与发展作为出发点(P72)(一)幼儿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1.模仿学前儿童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如模仿教师在教学中怎样使用剪刀、怎样游戏等等。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2.认同认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前儿童把教师的态度、信仰、特征、价值观作为他们自己的参照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认同是指向教师或其他真实的榜样,但有时也同一种理想或想象的榜样相联系。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3.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在幼儿园中,教师对不同学前儿童提出的不同愿望和发展要求,都会在无形中对儿童产生一种心理暗示作用,也会影响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也有译为“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二)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案例:快乐洗手(P75)1.幼儿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诱导作用学前教育阶段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前教育能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2.幼儿园教育能激发学前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又称为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动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过程,没有儿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配合,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三、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案例:在大学校园观光(P77)(一)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补偿性教育(二)积极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三)为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四)为学前儿童提供特定的精神环境(五)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行为第三节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一)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事业培养人的总体的质量要求,但由于社会所需要的人是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且各有特点,所以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提出了特殊的具体的要求,即各级各类教育的目标。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学前教育机构统一的知道思想。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学前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短期目标活动目标上述几个层次的目标由抽象到具体有机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目标结构体系。二、幼儿园的任务要不要根据家长要求提供服务?某医院附属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大多是医院的医护人员,所以虽然该幼儿园不是寄宿制幼儿园,但却书24小时开放的。因为经常有家长由于急诊任务而把孩子放在幼儿园。还有一些年轻的家长,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脱身,就打个电话告诉老师今天不能来接孩子,请代为照顾。时间一长,教师开始有了抱怨,而家长显得无可奈何。园长不知该不该继续提供这样的服务?二、幼儿园的任务(一)不断地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成了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二)努力拓展为家长服务的范围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单一、服务范围狭窄、机制不灵活的现状就不可避免地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三)建立制度化的幼儿园工作运行机制制度化的幼儿园工作运行机制是实现幼儿园双重任务的必要保障。三、幼儿园工作的原则(一)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学前儿童的发展应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