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皮乌斯师承关系分析一、贝伦斯与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1969)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1868-1940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1868-19401.人物简介•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建筑师•工业产品设计的先驱•“德国工业同盟”的首席设计师•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1886-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美术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后改行学习建筑。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离派成员,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七人团”,开始建筑设计活动,1903年,贝伦斯被任命为迪塞尔多夫美术与工艺学院校长,在学校推行设计教育改革。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与领袖人物,同年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并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从20世纪初开始,贝伦斯开始探寻适合大工业机械生产方式的设计道路,在设计的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而成为德国工业同盟最著名的设计师,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3.主要主张他主张对造型规律进行数学分析。他的风格接近几何图形,因而易于转向纯工业形式的创作。贝伦斯还指出,在关于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中,与艺术家所坚持的传统相比,技术更能够确定现代风格,同时通过批量生产符合审美要求的消费品可以逐渐改善人们的趣味。技术和文化的结合是文化的新源泉,与其说它服务于生活的审美改造,不如说它服务于全民的社会利益。因此贝伦斯在考察艺术形式时,力图表明视觉形式对于作为人类文化一部分的物质环境而形成的意义。4.影响贝伦斯的事业跨过了“青年风格”时期、工艺美术运动、直线构成现代主义及新古典主义四个阶段。涉足A.E.G的现代工业设计只是贝伦斯设计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1907年他又转向了新古典主义。贝伦斯作为艺术的新生命,本身也就像是“水晶”一般从大地的深处散发出一抹新精神的光亮。他在建筑和设计方面的深远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2.主要成就1.建筑设计2.工业设计3.平面设计4.教育①主要建筑理念: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回应。工业技术与建筑结合,回应工业文明所要求的建筑形态。②作为工业设计师,贝伦斯设计了大量的工业产品奠定了功能主义设计风格的基础。他把外貌的简洁和功能性作为工业产品的审美理想。③贝伦斯也是平面设计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最早清楚地表达出20世纪新思想下新的视觉设计语言要素。他的平面设计具有很强烈的个人特征。彼得·贝伦斯人生中的三件大事1.1907年为德国AEG公司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套CI。2.1907年同时为该公司设计了一系列的工业产品——及工业设计。如电风扇、台灯提出了形式自然获得思想,即形式追随动能,成为功能主义的第一人。3.1907年开办了德国第一家自由设计事务所。招收了三个重要的工人: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和勒·柯布西耶三大弟子•格罗皮乌斯:1907年建立包豪斯,1938年改造哈佛。•密斯·范·德·罗:技工学校还没毕业,父亲石匠。但清楚构造,可以说出20多种构造,对现代的表述一流,相信有一天世界上的所有建筑都会变成钢筋混凝土。1907年进入贝伦斯事务所。•勒·柯布西耶:瑞士人放言要改造城市,改造人们的生活,1910年进入贝伦斯事务所。•格罗皮乌斯发展了建筑工业化的观点•密斯继承发展了严谨而又规律的手法•柯布西耶专注艺术与工业时代的关系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1969)•1.简介•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出生于德国柏林,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1903至1907年间,他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彼得•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工作。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52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格罗皮乌斯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格罗皮乌斯坚定地贯彻自己的原则,决心使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法古斯工厂的幕墙由大面积玻璃窗和下面的金属板裙墙组成,室内光线充足,缩小了同室外的差别;房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2.思想及主张3.关于包豪斯与格罗皮乌斯格罗皮乌斯认为,必须有一种崭新的设计观念来影响德国的建筑界,否则任何一个建筑师都无法实现他心中的理想,他只有模仿那些已经司空见惯的古旧的东西。这之前的欧洲,建筑结构与造型复杂而华丽,尖塔、廊柱、窗洞、拱顶,无论是哥特式的式样还是维多利亚的风格,强调艺术感染力的理念使其深刻体现着宗教神话对世俗生活的影响,这样的建筑是无法适应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格罗皮乌斯针对此提出了他崭新的设计要求: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设计的又是实用的,同时还能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制造。为此,由其担任校长的包豪斯与传统学校不同,在格罗皮乌斯的学校里,学生们不但要学习设计、造型、材料,还要学习绘图、构图、制作,于是,包豪斯拥有着一系列的生产车间:木工车间、砖石车间、钢材车间、陶瓷车间等等,学校里没有“老师”和“学生”的称谓,师生彼此称之为“师傅”和“徒弟”。4.贝伦斯与格罗皮乌斯1907至1910年间,他师从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也是他一生中所受的最大影响。后来他也受到勒·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的影响,经常与建筑大师马塞尔·布劳耶(MarcelBreuer)进行合作。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格罗皮乌斯后来说:“贝伦斯第一个引导我系统地合乎逻辑地综合处理建筑问题。在我积极参加贝伦斯的重要工作任务中,在同他以及德意志制造联盟的主要成员的讨论中,我变得坚信这样一种看法: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煞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因而在设计思想方面,包括后来格罗皮乌斯的一些主张,从某个层面上发展了贝伦斯关于探寻适合大工业机械生产方式设计道路的思想。同时,格罗皮乌斯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他主张设计面向大众,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新材料,为尽量压低造价,他强调摒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实质上,他是希望通过设计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建筑产品,希望人人能享受设计。这师承于贝伦斯关于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中,认为技术更能够确定现代风格,同时通过批量生产符合审美要求的消费品服务于全民的社会利益是分不开的。贝伦斯格罗皮乌斯20世纪初开始,探寻适合大工业机械生产方式的设计道路。他拒绝复制历史风格,坚持理性主义美学原则,风格接近几何图形。在关于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中,技术更能够确定现代风格,同时通过批量生产符合审美要求。在学校推行设计教育改革,他认为视觉训练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对于几何形态的比例分析,力图表明视觉形式对于作为人类文化一部分的物质环境而形成的意义。主要建筑理念:名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回应;工业技术与建筑结合,回应工业文明所要求的建筑形态。——“功能主义设计风格”主要建筑理念:提倡工艺与建筑设计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功能第一,形式第二”主张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他认为技术上的成功同时也就是艺术上的成功。建筑师的职责包括视觉环境,同时还应该通过团队的方式来完成各项工作。这理论涵盖了各种设计,即对特殊需要的部分和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筑工业化的观点二、格罗皮乌斯与贝聿铭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1969)贝聿铭I.MPei(1983~~)贝聿铭I.MPei(1983~~)1.生平简历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省广州市,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年,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奖。2.代表作品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肯尼迪图书馆、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北京香山饭店、中银大厦等。菲利普·约翰逊PhilipJohnson1.生平简历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埃森曼称他为美国建筑界的“教父”。于1906年7月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2005年1月25日去世。他最初在哈佛大学学哲学,但自从读了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和沃尔特·格罗佩斯等建筑大师的相关文章之后,他就固执地转了专业。33岁的时候,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学士学位,1927年毕业。于1932年任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部主任,同年与希契科克合著《国际式风格》一书,并举办展览,首次向美国介绍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同时,他又与建筑史家H·R·希契科克(HenryRussellHitchcock)一起撰写关于“建筑国际风格”的相关著作,该计划中有多名伟大建筑师参与。1979年获第一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该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2.代表作品约翰逊故居、范斯沃斯住宅、美国纽约电话与电报公司大厦、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等。保罗·鲁道夫PaulRudolph1.生平简历保罗·鲁道夫是美国建筑师。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1904-1943年间他得到格罗皮乌斯的指导,1958年起任耶鲁大学建筑系主任。保罗·鲁道夫重视建筑的创造性,提出“建筑设计表现个人素质。如果建筑师把自己的作品当成艺术品看待,那么参与工作的人越少越好,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评价建筑,首先应该是他的创造性,然后才是别的。”在教学上他宣扬设计简化哲学,指出割爱的必要,认为建筑设计不可能把所有要求都予以满足,只能重点突出的解决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