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第一课时文言知识点自学和初读感受课前预习注意:在没有把握的答案旁边打上问号(一)、基础字词1.识记字音僇.人(lù)惴栗..(zhuìlì)施施..(yíyí)斫.(zhuó)榛.莽(zhēn)茅茷.(fá)箕踞..(jījù)衽.席(rèn)岈.然(xiā)若垤.(dié)攒蹙..(cuáncù)遁.隐(dùn)培.(pǒulǒu)颢.气(hào)引觞.(shāng)颓.然(tuí)冥.合(míng)2.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的意思)(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3.古今异义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古义:未尝;今义:没开始)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转折连词)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递进连词)醉则更.相枕以卧(古义:更换交替;今义:更加)到则披.草而坐(古义:拨;今义:覆盖在肩背上)颓然就.醉(古义:接近;今义:就是)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从前;今义:朝)故为之文以志.(古义:记;今义:志气,志向)是.岁,元和四年也(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4.一词多义异A意动始指异之。B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特A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B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为A成为自余为僇人B作,写。故为之文以志。得A得到,找到莫得其涯B能够莫得遁隐而A连词表修饰则施施而行。B连词表转折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2C连词表承接卧而梦D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E连词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F连词才穷山之高而止。则A连词就醉则更相枕以卧。B转折连词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动词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名词模范榜样以身作则。与A动词连接外与天际。B介词和悠悠乎与颢气俱。C连词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其A代词我的日与其徒上高山。B代词那些其高下之势。C代词它的而莫得其涯。D表反问的语气助词其如土石何?5.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箕.踞而遨(像簸箕那样)(2)形容词作动词始指异.之(认为……奇异)穷.回溪(穷尽)(3)形容词作名词萦青.缭白.(青山白云)6.文言句式(5)文言句式1.故为之文以志。省略句2.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句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4.皆我有也。被动句(二)、文学常识1.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著有《柳河东集》。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就像《岳阳楼记》。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四、初读感受或疑惑3要求:根据写作背景提示和自己的初读感受,把你对这篇游记的感想写下来,可以是对柳宗元被贬永州的评价,也可以是你对文章某句话理解上的困惑,还可以是你对全文写法或思路的梳理。第二课时知识点回测和内容探讨学习目标1.理解柳宗元喜爱西山的真正原因,深度把握柳宗元刚被流放时的心理状态。通过阅读拓展,深入理解贬谪文化,伟大文人在人生低谷中的伟大人格。重点,需要加一课时进行延伸2.归纳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难点3.通过课外阅读练习,对文言知识点进行迁移难点(一)对第一课时知识点的回测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著有。他是唐代杰出的、,与韩愈同为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始得西山宴游记》是的第一篇。二.基础知识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僇人lù惴栗zhuì颓然就醉tūB榛莽zhēn衽席rèn施施而行shìC若垤dié攒蹙zù引觞满酌shāngD培pǒu塿颢气hào箕踞而遨jī2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惴栗(担心)漫漫而游(任意)B披草而坐(身上披着)意有所极(到)C缘染溪(沿着)攒蹙累积(收缩)D引觞满酌(酒杯)游于是乎始(从此)3与例句中“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A穷.山之高而止B欲穷.其林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44与“到则披草而.坐”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施施而.行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倾壶而.醉D蟹六跪而.二螯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A故为之文以志B是岁,元和四年也C凌万顷之茫然D皆我有也附加题: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A属予作文以记之B士大夫之族C岂他人之过哉D不知日之入三.语段阅读(一)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百,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6解释下列加点词。A始指异.之B遂.命仆人过湘江C缘.染溪D斫.榛莽E然后知是.山之特立7翻译A穷山之高而止B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D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E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8请分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一句,在文中有哪两层意思59根据要求填空A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游西山精神解脱,达到物我合一境界的语句是,。B文中点题的句子是,(二)内容探讨探究点一:作者为什么如此喜欢西山?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探究点二:为了突出此次西山之游的独特,作者多处运用了比照映衬的手法,试试你能找出几处。第一处:例如:作者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的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由“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高悬下望所见之山,好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一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的感受。我们自然如身临其境,仿佛和作者一同饱览这高峻西山,发出相同的感慨。在这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作者卓尔不群之人格才更具感染力。以下为学生作答,教师参考第二处: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却开篇从他处着墨提示: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第三处: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提示: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他要“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愉悦不言而喻。前后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学生归纳:比照映衬手法有对写作有哪些好处?1.内容与主旨:使写作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也使作者的情感抒发更为强烈2.在结构上:前后呼应,结构圆润,逻辑感强。(三)对学生预习时的初读感受进行整理答疑,或者学生课堂交流并释疑。(四)知识链接:阅读读本上柳宗元的《钻钴坶谭西小丘记》,结合柳宗元初到永州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和苏轼被贬黄州的《赤壁赋》,对中国古代文人被贬谪后的心路历程进行探究,谈一谈你的感想。(五)课外延伸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柳宗元传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障,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10、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禹锡终易连州易:改任B.下笔构思,与古为侔侔:相等、等同C.时人义之义:正义D.以男女质钱质:作抵押(作人质)11、下列加点词古今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B.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C.览之者为之凄恻D.古之学者必有师12、分别比较加点的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以没者②动必以文③为骚文十数篇④便为永诀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表现柳宗元文学才华受到世人称赞的一项是()①宗元少聪警绝众。②当时流辈咸推之。③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④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⑤即草章奏。⑥仍出私钱赎之。⑦凡经其门,必为名士。⑧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A.⑦②⑥B.②⑧⑦C.③④⑥D.①⑥⑧1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柳宗元从小就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后考中进士,被推荐为宏辞科,任永州司马等职。B.王叔文等人特别看重并任用柳宗元,但正赶上顺宗居位不久,他们都被贬谪了。C.巴在长江至江岭之间,想考进土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D.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得到世人的称赞,但还未被重用就遭贬了。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7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附:参考答案1D2B3C4C解析C与例句均表承接关系,A表修饰关系B表递进关系D表并列关系。5C解析C定语后置,与例句同,A省略句,B判断句,D被动句。附加题:D6A觉得……奇异,认为……奇异;B于是;C沿着;D砍伐;E这7A一直攀登到山的最高处(山顶)才停止。B附近所有的几个州的山川(或土地),都在坐席之下了。8第一层,总结西山的特点:高而独特;第二层,流露出作者的性情:与众不同,超世脱俗。9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上高山,入深林/斫榛莽,焚茅茷岈然洼然,若垤若穴萦青缭白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饪席之下/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10、C11、C.凄恻12、B(A.以:已经B.成为C.写D.是)13、C(A.永州司马B.顺宗居位不久D.已被重用过)14、B15、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16、(略)译文: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人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年),柳宗元任监察御史。唐顺宗继帝位以后,王叔文、韦执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