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标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化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公共基础选修课程,是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①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二)课程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的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使学生获得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认识和了解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科学地理解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初步分析、解决与化学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①沿用200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的分类。2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和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变化与平衡思想、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微观结构差异和特点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依此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原子和分子的视角,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物质变化与平衡思想认识物质是变化的,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能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能敏锐地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并能用规范的化学语言准确描述反应现象;能根据物质的结构特点,分析、推理物质具有的性质,并依此解释化学现象,揭示3现象的本质,认识变化的规律。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实验探究是进行科学发现与解释、分析与推理、创造与应用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收集有关信息,设计探究方案,开展实验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在实验和探究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会沟通与合作,树立劳动观念,养成“5S”行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之美以及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贡献,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树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上述5项核心素养贯穿学生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它们既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变化与平衡思想”从学科层面体现具有化学课程特质的思想和方法;“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培养和激励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在推理中认知,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则从更高层面揭示了化学学习的价值追求。上述素养将化学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探究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要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二)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的目标是:1.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4奠定基础。2.指导学生用科学方法观察、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的变化,并学会用化学语言进行记录和表述。3.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4.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感受化学与自然、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5.培养学生运用调研、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6.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劳的劳动观念和敬业态度以及创新意识,树立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其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三、课程结构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特点,结合对中等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现状和不同专业对化学知识需求的调研分析,选择确定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方法,选取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化学反应及其规律、溶液与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简单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六个主题为基础模块,满足学生基本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设置了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三个拓展模块,满足不同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一)课程模块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组成。1.基础模块是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化学5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拓展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等相关专业需要的必修内容。该模块包括反映职业特点和后续专业学习需要的知识性内容,以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必备的实践性内容。(二)学时安排基础模块教学时数为45学时。拓展模块教学时数分类设置,其中医药卫生类建议学时为28学时、农林牧渔类建议学时为24学时、加工制造类建议学时为12学时。1.基础模块主题内容学时安排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原子结构6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化学反应及其规律化学反应速率4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溶液与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9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盐的水解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8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简单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烃12烃的衍生物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糖类6蛋白质6高分子化合物合计452.拓展模块模块专题内容建议学时医药卫生类溶液、胶体和渗透压溶液及稀释定律4胶体渗透现象和渗透压缓冲溶液缓冲作用4缓冲溶液的类型和组成缓冲溶液在医药上的意义闭链烃脂环烃2苯的同系物烃的衍生物醇、酚、醚4羧酸含氮化合物脂类油脂4类脂糖类单糖4双糖多糖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杂环化合物2生物碱氨基酸和蛋白质氨基酸47模块专题内容建议学时蛋白质合计28农林牧渔类缓冲溶液、胶体及渗透压缓冲溶液6胶体渗透现象和渗透压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概述12酸碱滴定法脂类油脂4类脂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杂环化合物2生物碱合计24加工制造类电化学基础与金属防护原电池6电池类型电解与电镀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化学与材料非金属材料6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合计128四、课程内容(一)基础模块本模块由“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化学反应及其规律”“溶液与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简单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六个主题组成。1.主题一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内容要求】(1)原子结构认识原子的结构,了解原子的组成,知道1~18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元素周期律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导致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原因。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认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以及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为例,了解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周期律(表)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3)化学键结合典型实例,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建立化学键的概念。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知道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4)实践活动①必做实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认识化学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必做实验,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识别常见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安全标识,知道常见化学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了解防火与灭火常识,树立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②探究实验: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实验探究是实验解释与发现、分析与推理、应用与创造的科学实践活动。9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③案例研讨:以元素周期律(表)对新元素发现、新材料开发的指导作用为题,讨论元素周期律(表)对化学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④案例研讨:以遵守实验安全规则的重要性为题,讨论实验室内突发安全事件的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学提示】(1)教学策略指导①应注重运用实验事实、数据等证据素材,帮助学生掌握核心内容。②组织学生交流、研讨,归纳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指出这些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③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概括关联、比较说明、推论预测、设计论证等活动。(2)教学实施建议①组织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有关原子的内容,由此引入原子组成的教学。在教学中,抓住“电性”和“质量”两条主线,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②组织学生通过相关图表的观察,思考并认识到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等元素的性质都与原子序数的递增有着密切关系,由此概括出元素周期律。③关于元素周期表的教学,组织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的横行、纵列与周期、族的关系,思考、归纳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位置特点,进而挖掘右上角、左下角等特殊位置所对应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和化学性质特点。同时,也可通过介绍化学发展历史,让学生体会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对化学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④结合实例,引入化学键的概念,着重认识这是“相邻”的“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通过回顾初中化学中钠跟氯气的反应,启发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离子键的本质和形成条件。通过设问两个氯原子能否通过离子键结合,提出共价键的概念,并从共价健的成因、共价键形成的表示方法等开展课堂讨论,进行突破,使学生对共价键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认识。102.主题二化学反应及其规律【内容要求】(1)化学反应速率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事实,体会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知道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2)化学平衡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了解可逆反应的含义,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知道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反应条件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3)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典型实例,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4)实践活动①探究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主要因素。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因素。②案例研讨:以合成氨工业为例,讨论反应条件的选择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对合成氨产率的影响,了解与工业合成氨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③案例研讨:以飞秒化学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