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ppt整理20160705++++++++++++++++++++++++++++++++++++++++++++++++++++++++++++++++++++0绪论机械自然观的要点:①宇宙像空架子,绝对静止——绝对空间;②时间永远以等速流逝,与物体运动无关;③机械运动是唯一的运动规律,宇宙是一架大机器;④分析、分解的方法是研究自然的主要方法。因为惯性存在,所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推动。机械自然观的意义与局限:①意义: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当时科学的发现水平相适应。机械自然观成为此后相当时间中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持的观点。②局限:静止、片面、孤立、绝对,最终回归神学的上帝。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中心思想:①物质和运动之不可分离(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态);②运动的各种在性质上不同的形态以及研究这些形态的各种不同的科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③从一种运动形式辨证地过渡到另一种运动形式以及相应地从一种科学辨证地过渡到另一种科学。++++++++++++++++++++++++++++++++++++++++++++++++++++++++++++++++++1.2系统自然界物质的同一性:①统一于物质;②元素和结构上的统一;③起源和发生,过程的统一系统: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经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的描述: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环境、边界整体:自然系统的有机整体。部分:自然系统的组成元素。突现:由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所生成的单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行为、功能、结构。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①系统整体由部分构成,不能脱离部分独立存在。整体保留了要素单独存在时所具有的某些属性,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某种加和关系或守恒关系。如分子的质量是构成分子的原子的质量之和,自然科学中各种守恒定律表明在自然界物质系统中,在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某种共同属性,对于这些属性的可以量度的方面表现出整体等于部分之和。②系统的要素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得处于系统中的要素的性质不同于自然状态下的性质,组成部分的原有的一些性质被屏蔽,另一方面系统通过相互作用产生要素原来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由部分构成整体时,有新质的出现,旧质的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这是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或非加和性原理。结构与功能的基本规律: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决定功能,而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2.2自然界的系统演化-自组织演化混沌:指混乱而没有秩序的状态,在哲学中,混沌指虚空,或者没有结构的均匀状态可逆过程:系统从初态出发经历某一过程变到末态,若可以找到一个能使系统和外界都复原的过程,则原过程是可逆的。(系统回到初态,对外界也不产生任何影响)eg无耗散的准静态过程不可逆过程:该过程不能反转,系统和环境不能同时复原。Eg热、生物进化序:时空结构的规则性信息: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熵: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自组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形成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过程,而非按外界的干预或指令。eg贝纳德对流自组织演化的机制和条件:①开放是系统进化的先决条件②非平衡是有序之源③非线性机制是实现自组织的内在根据④随机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线性:线性系统各作用因素相互独立,如果作用于同一对象,遵循叠加原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线性系统有均匀性和确定性。非线性:相互作用具有相干性,使得叠加失效,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非线性呈现不规则性和非均匀性。系统的非线性作用产生的相干效应、分叉效应和临界效应是系统存在和进化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机制。涨落:对系统状态平均值的偏离。++++++++++++++++++++++++++++++++++++++++++++++++++++++++++++++++2.5生态自然观生态危机: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③环境污染。污染对象(气水土)、污染机制(物化生)生态问题的根源:①人口根源。②经济、技术根源。③观念根源。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论的主要观点:①人是自然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担负道德责任②大自然不仅有工具价值,还有内在价值③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①确立了生态概念;②自然界是一个生态系统;③人与自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④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的自组织系统。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①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②人是系统中的一员;③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④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生态文明的内容:①文化价值理念上,对自然价值的全面认识;②生产方式上,运用生态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③生活方式,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④决策和政策上,生态观念渗透在决策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3科学观4技术观5工程观亚里斯多德的知识分类:①实践知识:主要包括伦理和政治,和人的社会活动相关②制造知识:技术应用的知识③理论知识:自然哲学、数学和神学科学的本质特征:①经验特征: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②理性特征:真理的普遍性超越于感官。④实践特征:具备外化和对象化力量的主体通过实验介入科学科学本质的多维透视:①体系化的知识②认识世界的活动③科学方法④科学的社会建制⑤科学是生产力⑥累积的知识传统⑦科学改变世界观⑧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理论的特点:逻辑一致性;②经验检验性;③解释性;④预见性;⑤可错性技术的定义:①作为客体的技术——人工物。包括:衣服、器具、建筑物、工具、机器、自动机等。②作为知识的技术。③作为活动的技术。包含以下实践行为:制作、发明、设计、制造、劳动、操作、维修。④作为意志的技术。技术和不同种类的决心、动力、目的、渴望、意图和抉择相联系。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历史):①前科学时期技术的发展并非来自科学的指导。技术来源于实践中观察性发现和经验积累。技术发展走在科学的前面②技术与科学的结合第一阶段:技术与科学的相互融合。技术发展更多来自于生产实践的推动,有效的技术改革主要来自于工匠和发明家,他们多数人没受过正规的科学教育。技术反过来为科学提供支持。第二阶段:以科学为基础的高技术发展。科学技术一体化——大科学的概念技术与科学的区别:科学技术研究目的首要目的:求知基本目的:求用研究对象自然界人工系统研究核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只需事实判断,不涉及价值判断和规范判断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不仅需要事实判断而且需要价值判断和规范判断社会规范同: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竞争性的合作精神、为全人类造福的精神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普遍主义、知识公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精神技术有国界、私有的、保密的。技术有专利有知识产权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①社会需要导向型②科学理论导向型③现象发现导向型④日常改进型技术的演化过程:(1)技术演化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技术目的既要考虑社会需要,也要考虑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条件的可能性。技术手段是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和保证,包括为达到技术功能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应用工具的方式。(2)技术发展的一般特征①技术发展并不总是累积的,存在过程的渐进与飞跃相互交织的发展特点。②技术的选择受到了来自社会、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③技术发展并不是线性发展,而是体现出技术与科学的协同进化。多样性、延续性、跃迁性技术与科学协同进化。技术促进科学:①技术发明为科学提供可观察材料和实验手段,从而促进了科学的发展。②出于解决技术问题的需要引发了相关的科学研究,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如各种遗传疾病的治疗困难推动了基因科学的发展。狭义工程:和生产实践密切联系、运用有关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得以实现的活动,如水利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建筑工程等(具体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本课)广义工程:人类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包括狭义工程,还包括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如“五个一”工程、安居工程、希望工程、引智工程、下岗再就业工程等。工程的定义:工程是为了满足人类特定目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情境中,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建造某一特定人工物的活动。工程的最终成果:工程实体工程的特性:①工程活动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②工程具有特定的实现目标③工程与环境相互影响④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⑤工程需要最优化⑥工程包含不确定性和风险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1.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1)技术支撑工程的实施,工程依赖技术的发展。2)科学技术和工程都是生产力,都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3)现代社会中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都负荷价值2.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区别比较的依据科学技术工程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认识世界“是什么”改造世界“怎么做”改造世界物化呈现研究的主体科学共同体技术共同体工程共同体研究过程和活动方式追求精确数据和完备理论,从认识上升到理论追求比较确定的实用目标。由理论向实践转化工程目标选择、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综合过程研究核心和对象好奇取向-发现与社会弱联系自然界目的取向-发明社会联系密切人工客体任务取向-建造社会利益多方联系实践客体研究规范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以获取经济和物质利益为目的、保密和专利团结、协作、团队精神成果性质评价标准理论或知识体系;是非正误,真理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发明、专利、商品性;利弊得失,功利工程实体;“目标-计划-实施-监控-反馈-修正”,预期目标+++++++++++++++++++++++++++++++++++++++++++++++++++++++++++++++6科学方法论思维:是对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理性认识。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逻辑:研究抽象思维的形式结构方面的规律。狭义逻辑:只研究必然性推理,也叫演绎逻辑。广义逻辑:不仅研究必然性推理,也研究或然性推理,其中主要是归纳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方法归纳方法:是从个别事物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方法。它是在考察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基础上,抽取其共性并推广到该类的全体,从而形成关于该类对象的一般性认识。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方法。演绎推理方法是一种必然推理,只要前提为真,结论就必然为真。演绎的局限性:①演绎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受前提制约,前提的可靠性在演绎逻辑的范围无法解决;②演绎方法是一种创造性较小的方法,结论包含的前提中,结论所提供的知识不会超出前提的范围。科学假说: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对某一科学问题所作的假定性解释。科学假说的特征:①假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是以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的。②假说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它是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猜想,有待于验证。科学假说的作用:①假说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②假说之间的争论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术繁荣。假说的检验:①直接检验:对于某些预言性的假说,多数以单称陈述形式出现,所以可直接验证假说的真假。②间接检验:多数的假说是全称陈述,很难直接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必须从全称陈述中通过演绎逻辑推出结论或预见,再用观察结果与其比较。科学理论的评价:1)理论的经验标准,一个理论是否被接受,可接受程度多高,依据于是否获得经验事实的支持,以及获得的数量和质量。2)理论的功能标准:解释和预见功能。不仅能解释已知的自然现象,还能预见尚未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解释力和预见力较大的理论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论。3)理论的结构标准:理论内部具有简单性和逻辑自恰性。简单性是指理论体系中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应该尽可能的少。逻辑自恰性是指理论内部的无矛盾性。4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