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断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什么叫断句文言文断句常用虚词是标志抓住“曰”“云”“言”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借助修辞与骈句相同词语相连中间断根据句子结构成分常用虚词是标志(一)常用句末语气词(句尾助词)后面可断句。•如“矣、耶、哉、与(欤)、焉、兮、耳、而已、(乎)、(者)、(也)”等。•特殊情况:•1、“者”,在作“……的人”或者表示间断停顿、或“者也”连用时,其后不能断句。•2、也”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诵读时不能停顿,其后不能断句。•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断句。(二)常用句首语气词(发语词)前面可断句。•如“岂(岂独)、其、盖、唯、盍、夫、且、且夫、若夫”等。•例:•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②且庸人尚羞之。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常用虚词是标志•(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前后都可断句。•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四)常用句首时间词前可断句。•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常用虚词是标志(五)常用句首关联词前面大多可断句。•如“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于是)、苟、纵、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等。•例如:•①于是余有叹焉。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⑤然是说也,余尤疑之。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⑦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常用虚词是标志抓住“曰”“云”“言”•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如果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习惯句式掌握住•(一)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如:•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2、一/壹何……(译为“多么……啊”)•3、(其)……之谓也/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4、直/特……耳(只不过……罢了!)•5、惟……耳(只是……罢了!)•6、亦……哉(也真是……啊!)•(二)表揣度的固定格式•1、得无……乎/耶/邪(可译为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2、无乃……乎(耶)(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3、……庶几……欤(……或许……吧?)•4、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习惯句式掌握住•(三)表疑问的固定格式•1、可得……欤•2、孰与……乎•3、如……何•4、奈……何•5、若……何•6、何……焉为•7、何也(何……也)•8、何哉(何……哉)•9、何以……?•10、何所……?•11、何为……?习惯句式掌握住•(四)表反问的固定格式•1、何……之有(宋何罪之有?)(“有何……”的到装)•2、何……为(何辞为?)•3、不亦……乎(不亦说乎?)•4、无乃……乎(无乃不可乎?)•5、得无……乎(得无异乎?)•6、其……乎/也/耶•7、安……哉•8、况……乎习惯句式掌握住•(五)表选择的固定格式•1、与其……孰若(无宁)……(可译为“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2、“不……,则……”、“不……即……”(可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4、“非……则……”,“非……而……”,(可译为“不是……就是……”,“不是……却”。)•(六)被动句式•1、为……所…•2、受……于……•3、见……于……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固定词组,不要拆散,可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名,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淆。如:何易于、中期、骑劫等。•借助文言文的两大特点来断句:•1、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2、句式整齐,四六句多。•⑴顶真: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例子中就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借助修辞与骈句•⑵对称: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借助修辞与骈句•骈偶句多用于赋体文字之中,散文中也有,句子成对儿或成组出现(含有排比、对偶、反复等),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正确断句。•如: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②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助修辞与骈句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根据句子结构成分断句•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先找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见(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对此句,如果断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就完全错了,因为“犬”不是后一句的主语,而是“坐”的状语,意为“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注意:理解划分句子结构时要注意常见的倒装结构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等。文言断句小结•常用虚词是标志•抓住“曰”“云”“言”•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借助修辞与骈句•相同词语相连中间断•根据句子结构成分•此外,还要理解内容大意,联系前后文。•长期培养:看课本(打牢基础)--读经典(培养语感)--常实践(经常练习)再练•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练习一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答案: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练习二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答案: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无知无觉的样子)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练习三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练习四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答案: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参考译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练反复,反复练,断句也要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