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是江苏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五年,也是我校更改校名后重新定位、戮力同心进行“二次创业”的关键五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把握和迎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增强学校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责任和能力,努力将学校初步建成多科性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我们必须回顾以往,审时度势,科学确立“十一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制定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一、“十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回顾“十五”期间,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各项事业都获得长足发展,基本实现或超额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一)主要成绩1、扩大发展规模,拓宽服务面向,初步建立了多科性大学的办学框架2000年2月,我校由中国气象局管理划转为江苏省管理。在管理体制改变后,我校从原来主要为气象行业培养人才,开始向既为气象行业,又为江苏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转变,服务面向大为拓宽。“十五”以来,我校自觉适应社会发展-2-需要,积极创办新专业,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学校的学科专业面拓宽到理、工、文、管、经、法、农七大学科门类,各类在校生达到18000余人。在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我校还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升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质量,积极开展国际培训和国际国内合作办学,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格局。“十五”期间,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9000多名高素质专业人才,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学校抓住机遇,完成了“学院”更名为“大学”的工作,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2、狠抓教学质量,加强科学研究,开始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十五”期间,我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迎接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努力提升办学理念,挖掘和培养办学特色,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质量,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2005年11月,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成绩。在“数学建模”等全国和省部级各类竞赛中,我校有多人多次获得大奖,多篇论文入选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十五”期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3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4项,省部级项目71项,科技经费达到3176万元。2003年,学校取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表明学校争取国家级大项目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学校发表的科技论文数比“九五”期间增加了1000多篇,论文国内被引排名居于全国高校120位之前。“十五”期间,我校共增加硕士点11个,博士点3个。目前,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5-3-个博士点、15个硕士点;有大气科学和系统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获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大气科学专业获准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应用气象学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准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3、以社会需要为动力,抢抓机遇求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人才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十五”期间,学校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制定有利于发展学科、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政策,使专任教师的数量、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不断得到改善,管理队伍日趋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基本满足了学校日常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十五”期间,我校以社会需要为动力,以创新精神求发展,抓住了难得的机遇,使办学条件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善:校园占地大幅扩展,校舍面积迅速增加,校园网络初具规模,图书资料快速增长,公共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实习、实验条件建设也呈快速增长态势,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获准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拥有1个省级产学研基地,建设了一批校内外实习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9000多万元。这些均为学校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4、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五”期间,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党委统揽学校改革与发展全局。学校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通过“三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积-4-极性不断提高,学校基层党总支、支部及党员个人多次受到省级表彰。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职工收入持续增长。学校政治稳定,广大师生员工凝心聚力,积极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合力推动学校发展,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氛围不断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二)基本经验1、明确方向,强化党建,始终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增强学校党委驾驭全局、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保持和维护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强化党的建设,充分发扬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精神境界,全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2、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始终将发展当作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学校解放思想,坚持发展不动摇,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努力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抢抓体制划转带来的大机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十五”期间,学校稳步扩大规模,拓宽服务面向,强化基本条件建设,完成了更名“大学”的工作;学校抓住本科教学迎评创优这一契机,妥善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强化内涵建设,取得了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的好成绩,这些均为学校“十一五”乃至更长远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始终坚持以发展造和谐,以进步求稳定“十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以学生为主-5-体,以教师为主导,始终把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为广大师生办实事,谋福利。通过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学校更名、举办45周年校庆、本科评估创优、开展先进性教育等活动,让广大师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发展进步所带来的喜悦成果,增强了师生员工的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同心同德,共同营造校园和谐氛围,切实维护了校园的政治稳定。(三)主要问题1、大学内部的管理需要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规模扩大、更名成功、建设目标改变,给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期待着学校内部管理的相应变革。如何依照现代大学的特征和要求,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通过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以管理促发展,是学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学科整体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学校一些新办学科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学科建设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影响了学校整体地位。在研究生办学方面,硕士点相对偏少,博士点仅限于大气科学类,众多本科专业还未建成相应硕士点。如何在保持特色学科更特、优势学科更优的同时,促使新办学科快速发展、各类学科“群峰并起”,形成理工为主、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将是我们建设高水平多科性大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迫切需要改进与加强从实际情况看,学校的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距离学校的建设目标差距很大。如何改进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努力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及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将是-6-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4、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意识还不够鲜明和强烈,对我国气象行业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还不大,学校科技产业几成空白,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还不够强,从社会各方获得的支持比较少,办学经费较为短缺。如何在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中,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为我国气象行业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将是我们今后必须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5、国际合作办学的意识和层次亟需提高学校国际合作办学起步较晚,意识较弱,合作层次较低,还未形成一定数量、较高层次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也未建有国际合作办学实体。如何在新形势下,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观念创新,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将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二、“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形势分析(一)当今社会对大学日益增长的智力需求,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当今世界已进入高新技术时代,高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进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越来越依重于教育。大学是知识生产的重要基地,是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社会需要大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大学正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承受越来越多的要求与期望,肩负越来越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这些将为“十一五”期间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二)江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态势,以及我国气象事业的新-7-一轮快速发展,为学校发展带来了众多机遇和挑战“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施“科教兴省”和“科教优先”的发展战略。到2010年,江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力争有20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全国高等教育先进行列,江苏高等教育“十一五”期间大发展的态势已成定局。另外,江苏在“十一五”期间,还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培养大量信息技术人才,这给我校建设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中国气象局通过对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已形成了“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今年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文件,中国气象事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十五”期间,中国气象局已经与包括我校在内的15所高校开展了局校合作,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会对气象人才培养和大气科学研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将来的局校合作将会进一步拓展与深化,这也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三)高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为学校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国际影响带来了机遇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势头强劲,政府领导人的大力推动、学者专家的普遍共识、中介组织的大量涌现、国际网络教育技术的日趋成熟,为高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确立了理念,制定了政策,提供了条件。我国高校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拓宽视野,提升水准,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十一五”期间,我校可以在借用“外知”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四)学校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8-学校45年的办学成绩,已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们是:学校薪火相传的优秀办学传统铸造了良好的校风;一大批优秀校友(包括一批杰出的海外校友)对气象事业乃至对全社会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成为学校发展所必需的宝贵智力资源;学校更名成功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的专业布局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有着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气象培训中心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2000多亩土地的校区、逐步现代化的办学条件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成绩,为学校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三、“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发展战略,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学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知识贡献,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多做贡献。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提升办学理念。坚持成人与成才并重,科学与人文结合,不断加强师生员工的精神世界建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培育教学特色,确保教育质量,以质量造名师,以名师创名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促进学科特色发展和优势增强,使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向先进学校学习,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