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安全:一般认为,安全通常是指各种事物对人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造成损失、不发生事故、运行正常、进展顺利的状态。即,安全是指使人的身心不受到危害、感到有保障、太平、圆满等的事物存在与变化状态。*本质安全化:一般是针对某一个系统(或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已达到了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系统可以较为安全可靠的系统;但并不表明该系统绝对不会发生事故。*重大危险源: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其数量大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物质单元。*安全的基本特征:必要性和普遍性、随机性、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潜隐性。*安全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关系。四因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安全系统。*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科技*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安全观的核心:生命价值*6S管理技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安全目标管理定义: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地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程序:安全目标的制定和展开、安全目标的实施、成果的考核与评价。*常见的安全教育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与复习法、研讨法、宣传娱乐法等。*事故的定义: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意外事件。*事故隐患:潜藏的不安全因素,从系统的安全的角度来看,人们所说的隐患包括一切可能对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带来损害的不安全因素。*事故的基本特征:1)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3)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事故分类1.以事故发生的原因分类,(1)自然灾害(2)认为事故2.以事故致因分类1.经验式(《企业职工伤害事故分类》,伤害原因,人员伤害程度)2.演译式3.从事故的发展过程特性分类(1)突变型(2)发展型(3)持续型(4)环境演变型*事故法则: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1:29:300,即在每330次事故中,会造成重伤死亡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防止灾害的关键是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事故预防原则1.技术原则:1)消除潜在危险原则2)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3)闭锁原则4)能量屏蔽原则5)距离保护原则6)个体保护原则7)警告、禁止信息原则【重点理解】2.组织管理原则:1)系统整体性原则2)计划性原则3)效果性原则4)党政工团协调安全工作原则5)责任制原则*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第一,遗传及社会环境(M);第二,人的缺点(P);第三,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第四,事故(D);第五,伤害(A)积极意义: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预防事故发生的人类的三大对策——“3E”法则1.安全工程技术对策——技术系统本质安全化的重要手段2.安全教育对策——人的安全素质的重要保障措施3.安全管理对策——涉及人和物的因素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1.限制能量或者分散风险2.防止能量逸散的措施3.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4.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降低系统事故的发生概率的措施: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要控制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是基础。(1)提高元件的可靠性(2)合理规定元件使用周期,严格检查维修,定期更换或者重建。包括:增加备用系统,对处于恶劣环境下运行的设备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加强预防性维修2.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度危险因素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危险因素的感度是指危险因素转化成为事故的难易程度,其关键是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3.提高系统抗灾能力系统的抗灾能力是指系统受到自然灾害和外界事物干扰是,自动抵抗而不发生事故的能量。减少人为失误4.减少人为失误的主要方法有(1)对工人进行充分的安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2)以人为中心,改善工作环境,为工人提供安全性较高的劳动生产条件(3)提高矿井机械化程度,尽可能用机械操作人工操作,减少现场工作人员(4)注意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系统设计。人机功能分配并且改善人机接口的安全状况5.加强监督检查*人机匹配法:为了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应充分考虑人和机的特点,使人和机相互匹配。1.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2.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3.人机相互匹配*安全文化: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可表现为有关安全的哲学、伦理道德、科学、艺术和政治法律思想即其构成的思想观念系统及相关制度、设施。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系统性、人本性、全面性、目标性。*安全文化的四个层次: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价值规范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有如下十类模式:宣传建设、教育建设、管理建设、竞赛活动、科技建设、日常活动、检查活动、报告活动、评价表彰活动。*企业安全文化评量因素:领导力因素、交流有效性、员工的参与和动机、持续有效的学习机制、安全责任与态度。*《安全生产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1.工业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着重研究重大恶性事故及多次重复发生的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技术。2.职业卫生工程的研究与应用,着重研究危害职业的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预防及控制。3.安全管理的研究与应用。4.高技术应用及特殊环境中的安全技术。*安全价值工程的定义:安全经济价值的评价通常运用的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价值V的高低可以用商品的功能和所指出的费用之比值来表示—V=功能/费用安全价值(V)=安全功能(F)/安全投入(C)安全价值工程是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某技术管理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力图用最低安全寿命周期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安全技术经济,即安全价值的方法。为了提高安全价值,应该尽量以比较少的投资获取更大的安全功能。安全价值工程,以安全功能的优化分析为重点,同时要尽量降低安全寿命周期投资,以充分、可靠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为目标。安全价值分析的四个原则:一、经济性,二、系统性,三、长远性,四、动态性安全价值工程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安全价值子系统,设备安全价值子系统,人员安全价值子系统,投资安全价值子系统,社会安全价值子系统,生产安全价值子系统。安全价值工程分为四个步骤:1.确定分析对象2.风险(安全)研究3.方案(措施)制定与评价4.方案实施*大安全观: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将以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就是科学的大安全观。*大安全观(以人为核心的安全)的三方面的内涵:1.社会安全2.工程安全3.灾害安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维持人自身生存和延续的生理需求,其次才是安全(含健康)保障的需求,以及社交活动(社交需求)、尊严地位(尊严需求)、自我实现(成就需求)的需求。*杜邦公司安全文化建设阶段模式1.自然、本能反应阶段:员工/负责委派给安全经理/缺少高级管理层参与2.依赖严格的监督:管理层水平,受制条件,/制度,纪律,规划/被动,重视所有人,培训3.独自自主管理:个人知识水准,标砖,内在化,个人价值成熟,关注自我,时间和行为习惯4.团队互助管理:帮助制人遵守,留心/关心他们,团队贡献,集体集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1)物质安全文化建设:工艺过程本质安全化、设备控制过程的本质安全化、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化2)制度安全文化建设3)员工心态安全文化建设:应急安全保护意识、间接安全保护意识、超前的安全保护意识。4)员工行为规范安全文化建设:树立集体主义的精神风貌、开展安全道德宣传工作、做好安全道德教育,培养人们安全道德的情感,树立安全道德的信念,养成良好的安全道德的行为习惯。*大安全观的基本内容:1、全民的安全意识2、树立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教育观3、坚持科教减灾的科学观4、全力发展科学减灾的信息观5、树立综合减灾的决策管理观*为什么要建立科学的大安全观树立大安全观的时代背景:1)恶性事故层出不穷,特大事故触目惊心;2)公众安全观的变化,民心所向;3)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深入人心;5)独生子女要求更高标准的安全与健康保障6)高新科技产品给家庭带来风险7)缺乏安全科普教育和安全文化知识的宣传;8)必须采取与国际接轨的安全与健康标准化体制必要性:1)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2)现实情况的不容乐观3)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战略之策大安全之目的:就是动员全社会、全民族、各行各业、上上下下,通过对安全减灾的国家战略和系统工程,不仅要保证国家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更为了追求人类的安全生存,社会的和谐、稳定。1、从科技发展的持续性,整体性,协调性以及创新性的角度上来评价这些问题使得传统安全观越来越无法与之相适应,而以大安全观为认识背景来研究安全学是正确理解和解决人类生存,生产,生活安全问题的基础2、安全文化体系的构件需要大安全观的指导,3、大安全观是构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的理论基础,4、国际安全,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的紧密相关是大安全观产生的必然,就经济问题而言已成为各国所关注的问题,原因::1、国际竞争的重点转向了经济,2、维护经济的安全的难度比维护其他安全的难度大,3.、经济不安全将导致严重后果综上所述,这三者之间的紧密相连,都体现了安全的综合性,共同性,普遍性,合作性等特点,这就使得大安全观的产生成为必然,人类社会应当以大安全观的视野来解决这些大安全问题*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要点(核心思想)?意义?防止能量意外转移的措施?核心思想: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意义:该理论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如果移去因果链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终止。措施:1)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大的能源:用水力采煤代替煤破采煤,用液压动力代替电力2)限制能量:利用安全电压设备,降低设备的运转速度3)防止能量积蓄:采用通风系统控制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4)降低能量释放速度:使用防坠落安全网5)开辟能量异常释放的渠道:在压力容器上设置安全6)设置屏障:设置在能源上,设置在人与能源之间,由人员佩戴的屏障7)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人与能量隔离:冲压设备的防护设备8)设置警告信息:各种警告标志,声光报警器*安全法规的本质与特征本质:1)安全法规是劳动者意志的体现:安全生产是保证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重要前提,安全生产是劳动者自身的第一需要2)安全法规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安全法规通过调节社会生产,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保证整个社会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所必须的安全环境和正常秩序3)安全法规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安全法规的性质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劳动者的意志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为所欲为的主动臆断,而是由劳动者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特征:1)安全法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安全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它具有国家意志性或国家权威性。3)安全法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用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安全法规的实施,这就是安全法规的国家强制性。*安全的自然属性与安全的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他们的耦合条件?辩证关系: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安全这两个属性的总体把握,还应该进行辩证分析,以得出对安全属性的系统的,整体的认识1)安全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由于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安全领域内表现出的安全属性,同时,也正是由于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2)社会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