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及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简介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外军对指挥自动化极为重视。美、俄(前苏联)等国从50年代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已建成了整套的国家级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北约各国以及日本等国近年来也急起直追,取得了可观的进展。第一节美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美军首脑认为:“三位一体的战略进攻力量中,一个有足够抗毁性的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本身和洲际导弹、舰载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一样,都是国家威慑力量的一部分”,“不保持对核攻击部队的指挥与控制,威慑力量就是一句空话。”可见美军对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是非常重视的。目前,美国军队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技术最先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如图7—1所示。按美军的指挥体系,分为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和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ridan2006-05-2119:23一、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是用来指挥控制战略部队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全称是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多层次系统,它部署在全球各地,而且延伸到外层空间。美国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包括战略探测预警系统、指挥中心(国家级指挥中心和各联合司令部及特种司令部、各军种所属主要司令部的指挥中心)和战略通信系统。主要任务是:供国家指挥当局(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平时、危机时和全面战争的各个阶段都能不间断地对全球的美国战略核武器系统进行指挥和控制。美国总统利用它逐级向第一线作战部队下达命令,最快只需3分钟。如采用越级指挥,向该部队下达命令,最快只需1分钟。美国战略指挥网的组成如图7—2所示。(一)战略探测预警系统战略探测预警系统提供攻击警报,以防止战略突袭,对己方战略部队的生存至关重要。探测预警系统可分为: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轰炸机预警系统。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由预警卫星、弹道导弹预警、潜射弹道导弹预警、空间探测和跟踪系统等组成。其中“674”预警卫星系统,是美国战略预警的主要手段,它能在导弹发射30秒后探测到目标并进行跟踪,与大型相控阵雷达为主的陆基雷达系统互相配合,实现对发射区域和来袭方向的全面覆盖,整个系统对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可提供25分钟的预警时间,对潜地弹道导弹可提供15分钟的预警时间。战略轰炸机预警系统,由远程警戒系统、超视距后向散射雷达、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联合监视系统等组成。其中远程警戒系统由“远程预警线”的31个雷达站和34架E-3A预警飞机组成,远程预警线可提供2.5小时的预警时间,E-3A预警飞机探测距离400公里,1次扫描可探测显示600个目标,同时可引导100架飞机进行拦截。ridan2006-05-2119:27(二)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是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美军有30多个主要的指挥中心,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国家级军事指挥中心、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国家紧急空中指挥中心是美国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神经中枢”。这里简介国家级军事指挥中心、国家备用军事指挥中心、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国家舰载预备指挥中心。1、国家级军事指挥中心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建于1962年,设在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内。国家军事指挥中心供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平时和战时条件下指挥武装部队之用。该指挥中心内存贮有10多个战争总计划和60多个战斗行动方案,设有当前态势显示室、参谋长联席会议室、通信和技术室。参谋长联席会议通过该指挥中心,用40秒时间就可与国外任何一个或全部联合司令部进行联系或召开电话会议。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保密局、国务院、国防通信局以及联合侦察中心等有关部门和有关的办公室都派有代表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工作。2、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该中心设在马里兰州里奇堡的一个地下加固的设施内。它与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相连,有较完善的情报收集、处理与显示设备,其功能大体上与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相似。它设有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的重要数据库,并且存放有进行常规战争和核战争的各种方案,可根据美军战备情况,迅速增加人员,当美军进入二级战备后,它可立即承接全部军事指挥、控制任务。3、国家紧急空中指挥中心它是国家军事指挥系统和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网双重功能的指挥机构。该指挥所设在E-4飞机上,平时不参与指挥,只了解情况。当美军处于临战状态时,它升空待命。总统首次下达核攻击时,它取代陆地指挥中心行使对战略部队的指挥权。由于它在空中机动,是美军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中生存能力最强的一部分。70年代中期以前,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由EC-135型飞机承担,70年代中期开始改用E-4A型飞机。使用E-4A型飞机的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称为高级空中指挥所。1985年全部改用E-4B型。这些飞机始终有一架在空中执勤,机上配有一位将军领班,另有一架处于战备状态,15分钟之内即可起飞。如图7—3所示。4、国家舰载预备指挥中心该中心设在两艘战略指挥舰上,一艘是诺思安普顿号,一艘是赖特号。平时不参加指挥,只了解情况,当美军处于临战状态时,它出航待命。根据需要接替国家指挥中心行使对战略部队的指挥权。由于它在海上机动,所以它们和国家机载指挥中心一样,具有较强的生存力。ridan2006-05-2119:28(三)战略通信系统。战略通信系统,是把战略预警探测系统和战略指挥中心联起来,并在各指挥中心之间传递信息。战略通信系统包括通用和专用两部分,通用通信系统包括国防通信系统、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和最低限度紧急通信网;国防通信系统,由自动电话网、自动密话网和国防数据库组成,线路总长达6720万公里,能把世界上100多个地区的3000多个指挥所连接起来,主要用于保障美国总统与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情报机关和战略部队的通信联系,也可以为战术通信提供通信枢纽;国防卫星通信系统,是美国战略、战术共用的卫星通信系统,它由6颗卫星和70多个地面站组成,承担美国战略通信70%的通信量,用于传递战略指挥信息情报数据、高度优先的战略预警信息和特种信息等,是美国全球指挥控制系统远程战略通信的支柱;最低限度紧急通信网,是专供国家最高军事指挥当局在核条件下把美国核战争计划的命令传送给美国在全球的核部队,并接受核部队回报执行命令的情况,主要采用甚低频到特高频的所有通信手段,以保障通信的可靠性和生存能力;专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空军卫星通信系统,极低频对潜通信系统,机载甚低频中继机通信系统,战略空军司令部通信系统等。二、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美国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一般指军以下单位使用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也称战区级指挥自动化系统。按编制可划分为陆、海、空的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一)陆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美国陆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根据空地一体战理论,并针对21世纪初作战需要而研制的,如图7—4所示。该系统包括机动、火力支援、防空、情报与电子战、战斗勤务支援5个功能领域,每一个功能领域有各自的指挥控制分系统并和其它许多C3I系统接口。各个分系统横向成网,按指挥关系纵向也成网。它们不仅要完成本功能领域的指挥控制任务,而且要作为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支援整个系统并相互支援。1、机动控制系统,它是军至营级使用的指挥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为指挥官和参谋人员提供作战指挥方面的自动数据处理支援,具有态势监视、报文编辑、数据处理、存贮、检索和显示功能,并能自动复制数据库的数据。根据需要,可迅速把数据传给35个预编的地址。从军到旅传输作战信息只需几分钟。2、高级野战炮兵射击系统。它是一个火力支援控制系统,能协调火力支援的各个方面,从前方观察员提出火力请求,到射击控制台显示出射击命令只需10分钟。3、前方地域防空指挥控制与情报系统。通过它能指挥控制前方地域防空系统中的各种防空武器,从而为前沿部队提供一个20公里的防空地带。4、全信源分析系统。它基本上是一个情报处理中心,能接收并处理来自几十个战术系统的情报信号、电子情报、图像情报和人工情报等,还能控制电子战系统,并具有保密和气象支援功能。5、战斗勤务支援系统。6、通信系统。包括地域公共用户通信系统、战斗网无线电台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陆军数据分发系统。地域公用用户通信系统在海湾战争中表现非常出色,它实现了把蜂窝电话机安装在每一辆吉普车、装甲运兵车上的设想。战斗网无线电台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是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唯一能在干扰环境中工作的电台。陆军数据分发系统则是定位报告系统和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两类终端构成的混合系统,能近实时地显示部队的精确位置和导航数据。ridan2006-05-2119:29(二)空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美空军指挥自动化系统领域的发展重点是电子战系统和侦察系统。美空军认为,在C3I方面,战略上要加强联通能力,战术上要取得电子战的明显优势;未来的战术飞机在执行空地一体战任务时,将依赖各种电子对抗、目标探测和武器监视系统的支援。主要有:战术空军控制系统、战术空军控制中心、敌情相关单元、空军战术通信系统、综合电子战系统、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机载自卫干扰机、精确定位和攻击系统等。其中,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飞机就是空军和陆军的联合研制项目。该机采用波音707-320C飞机装载合成孔径相控阵雷达,探测敌纵深地域内地面、低空的固定目标,将目标的位置数据实时传输给地面部队指挥官和空中的攻击飞机,指挥引导火力攻击。它工作时,在战场前沿己方地域上空飞行,机载雷达对地覆盖范围最大为512×512平方公里。(三)海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海军就研制成功了海军战术数据系统。七十年代又研制了海军指挥控制系统和“宙斯盾”防空系统。八十年代在人工智能C3I方面取得了可观进展,并对原有的一些C3I系统作了改进。美海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分为战术指挥系统、通信系统和作战支援系统三大类,共35个项目。1、海军陆战队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八十年代初,美海军陆战队开始实施指挥控制系统计划。共分8个分系统:空地情报系统、综合火力与空中支援系统、战术作战系统、战术空战中心、位置标定报告系统、综合人事系统、评价与分析系统、综合后勤系统等。2、海岸警卫队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海岸警卫队和平时期属运输部,战时拨归海军部,执行海军舰队司令部分配的任务。因此,海岸警卫队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也是美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一部分。1982年海岸警卫队成立了C3I办公室,负责战术C3I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三、美军战区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重建海湾战争后,美在总结战区指挥自动化系统应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重建美军各军兵种的C4I系统的计划,对C4I系统的建设进行全面调整、改造和更新。(一)参联会的“武士”C4I计划1992年2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了名为“武士”C4I系统的计划,旨在将美军四个军种的“烟囱式”系统改建成联合的、可互操作的体系结构,以便给士兵提供一种综合性的、实时显示的士兵作战空间。这种士兵是数字化的,每个士兵配置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可随时进行探测、识别、定位、报警、通信。联合参谋部根据联合作战要求,将“武士”C4I概念作为互通性目标提了出来。“武士”C4I象是一个受用户推动的广为分布的基础设施,战斗部队在此基础设施中接插上信息终端,就可以从保密和无缝隙的计算机和通信综合系统获得信息。这个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快速定位阶段”,其任务:一是实现数据库互操作;二是进行需求确认,互操作性测试和安全认证;三是建立联合互操作协议。第二阶段是过渡的10年计划,期间将侧重于实施迁移计划,取代现有的“烟囱式”系统。最后阶段是目标阶段,它标志着“武士”系统的彻底实现。(二)陆军的“整体战略”所谓“整体战略”是使美国陆军数字化计划与“武士”C4I概念协同一致,着眼于整个陆军的信息需求。整体战略包括10项原则:1、着眼于战斗员——为战斗员提供满足合理需求的系统;2、确保联合互通性——联合和多国部队作战时为战斗员提供可互通的C4I系统;3、实现基于空间资源的能力——确保战斗员接入满足基本要求的军用或商用空基系统,以支持陆军在整个行动期间的兵力投送;4、战场数字化——对战斗员提供综合的数字信息网络,以支持作战系统并确保指挥控制决策周期的制胜权;5、兵力投送平台现代化——对战斗员提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