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流中学立德树人基本要素模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南流中学立德树人基本要素模型(试行)一、目标(一)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具体目标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智育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注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目标:按课程方案规定开设体育课程,开足课时。组织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不断提升学生体质监测合格率和优秀率。引导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助推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美育目标:学校在开齐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方案要求,开设相应的舞蹈、戏曲、戏剧、影视、书法等课程,为学生提升艺术素养搭建多元化平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劳动教育目标:积极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参加劳动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勤奋学习、勇于创造的精神。二、路径(一)立德立师1.发挥党员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2.加强全员育人、学科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3.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实现“一人一导师”。学校把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教师身上,使育人为本的要求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4.建立学科育人示范标兵评选长效机制。定期推选、表彰学科育人示范标兵,并发挥其在学科育人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带动一批教师实现有效学科育人。(二)遵循规律1.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一切育人目标和育人行为围绕学生展开,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拒绝填鸭式教育和空洞的道德说教。2.坚持尊重个体成长。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天赋特长创设教育情景,实行分类施教;严禁以学科成绩作为单一的教育和评价模式。3.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实效,一切育人活动以做实、做细、有益于学生发展为准则,杜绝形式主义和应付折腾。4.坚持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拒绝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课外的教育倾向。5.坚持与时俱进。注重扎根中国和融通中外相结合,善于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拒绝墨守成规,裹足不前。6.坚持教学相长。教师以平等姿态对待学生,教师既是施教者,又是学习者;既是引领者,又是服务者;避免为师自大。7.坚持活动多样化。积极探索开发有利于学生个体成长和关键能力提升的活动育人课程,以活动促学习,以实践促成长;杜绝用单一的课堂教学代替多样化的实践育人。8.坚持知行统一。教师为人师表,做践行道德准则的标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将道德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避免学做悖道,言行分离。(三)德育为先1.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和路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突出党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党、爱国、爱家乡、爱集体的家国情怀,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个人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而不断成长。3.加强思想和道德教育。建立以道德规范、心理健康、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体系。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认真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依法合理使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防止网络沉迷或受到不良影响。4.加强公民意识和法治教育。大力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增强国家认同,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加强法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观念,明确权利和义务,强化规则意识,增强政治参与、社会参与等公民能力,成为与民主法治国家相适应的现代公民。5.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表,配足师资、开足课时,全面落实地方必修课程内容。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构建起课程、课堂、课外、互联网等多元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四)课堂为重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发掘国家课程学科教学中的育人内涵,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实现全科德育、全程德育。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红色教育、法治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影视教育等各类专题教育。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开展跨学科的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学科间的综合育人功能。(五)课程为本1.整体建构学校课程体系。整体建构包括德育课程在内的学校课程体系;从课程规划到实施、评价,统筹安排,将德育活动和主题实践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范畴,全面实施,整体推进,科学评价。加强活动育人,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自主开发校园节(会)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会。共青团、少先队活动规范化、经常化开展。创新学生课后服务途径,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加强实践育人,与区域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共建共育,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学旅行等实践体验活动充分开展。2.不断完善学校活动育人课程体系,重点开设好励志修身、体验感悟、实践探究、心理健康等四大系列课程,积极实施“五个一”成长工程、千名名家进校园、朝阳读书等具有区域特色、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活动育人校本课程。(六)共育助推健全“三位一体”合育机制。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育人的大格局。1.落实家长学校制度。家长学校组织管理机构完备,落实每学期4课时的家长学习任务,用好亲子共成长公共服务平台。学校利用“互联网+”,建设家校联合育人平台,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学习、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教育政策、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措施,并不断提高家教水平。2.家长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家长课程开发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突出教育热点问题,形成开发、使用、反馈、提升一体化家长课程开发模式。班主任通过家访、电话、QQ群、微信群等沟通方式与学生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学生表现情况并相互提出教育建议。3.定期举办父母大讲堂。父母大讲堂内容要注重切中家庭教育时弊,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4.亲子教育系列活动有序开展。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亲子共读书、家风家教家训评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5.家委会规范发挥作用。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机构健全,沟通、协调、管理、监督等权责明晰,在推进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共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成效明显。6.建立积极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家委会、家长参与和评议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渠道畅通。7.建立研学旅行活动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到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等资源充实、育人价值丰厚的研学旅行基地开展活动。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社会实践需求,每处学校按照“一班一基地”的数量标准建设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8.加大宣传和协调力度,营造社会整体育人良好环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大格局。(七)多元发展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终身学习等科学教育理念。坚持对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去向跟踪,帮助、指导毕业班学生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八)评价引领建立过程性、发展性、写实性相结合的学生评价机制和基于全面育人质量的教师评价机制,突出育人导向。健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向。1.评价目标。坚持阶段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结合,将评价落实在促进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和关键能力培养上。2评价主体。兼顾到多元利益相关者,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相关者以合理权重纳入评价主体体系。3.评价内容。突出立德树人,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关键能力的考察。4.评价方式。坚持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评价指标的变量,合理使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5.评价结果。客观规范记录学生评价结果,凡评价必公开,公开范围涵盖线上线下,公开对象涵盖利益相关者,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诊断提升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三、保障(一)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研究团队。(二)经费保障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三)制度保障1.学生层面(1)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适应学生成长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需求,不断健全完善以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对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引领作用;管理平台运作有序,评价过程规范合理、公开透明。(2)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惩戒制度。学校建立并实施惩戒制度,惩戒办法合理合法,且经学生及家长代表听证通过,对学生的惩戒处理程序严谨、依据准确,并确保申诉、纠正等制度健全。(二)教师层面(1)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全员育人导师团队优中选优,配备合理到位,在校学生实现包靠制下的全覆盖。不断健全完善导师工作制度,实现导师价值。(2)班级育人团队建设制度。加强团队建设,形成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育人合力;建立教师育人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两支育人队伍。(3)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实现沟通制度经常化、长效化,网络、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线上线下交流互动渠道畅通,家长对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参与和评议机制灵活有效。(4)育人案例征集制度。定期广泛征集成功育人典型案例,并搭建推介平台,实现典型经验共享,带动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提升。(5)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制度。有效落实“1+1”教师妈妈(爸爸)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制度,完善学校特殊群体学生信息库和学生成长档案,实现无缝隙关爱。(6)师德考核制度。严格制度落实及结果使用,评先树优、职称晋升、干部任用等坚持师德考核结果前置。(7)家长评议教师制度。家长对教师的评议结果按一定权重纳入师德和年度业绩考核。(8)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充分发挥班主任在育人中的核心作用,完善班主任工作激励制度,定期评选优秀班主任。设立班主任职级制,实现班主任层级化管理。(9)教师育人问责制度。健全完善教师育人问责制度,实行教师一岗双责,有责必问,对于落实全员育人、全科育人等立德树人工作过程中存在重大失误或出现严重师德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三)学校层面(1)党建中心制度。学校党组织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从学校治理上下功夫,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保障机制,构建“党组织主导、校长全面负责、教师广泛参与”的立德树人工作推进机制。(2)学情会商制度。健全班级、校级育人台账。校长每月至少主持召开一次专题办公会议,研究学生思想教育措施,逐班排查需要特别关注的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