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南京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南京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攻坚时期。结合国际国外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根据行业实际,制定南京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行业振兴发展、企业做强做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各项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部分:南京建筑业“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及“十二五”规划的现实基础(一)全市建筑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被不断刷新。经济总量五年达亿元,其中2009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每年增长%。五年实现利税亿元,实现增加值亿元。全市建筑行业从业年平均人数万人,85%来自农村,为郊区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工程质量五年共创市级优质工程949项,省级优质工程118项,国家级优质工程27项。文明施工五年共创市级文明工地2026项,省级文明工地770项。科技创新五年共10项,完成市级工法或QC成果697项、省级18项、国家级3项。主编和参加行业标准编制4项、国标1项。五年共培训各类人员156700人次,经过职业技能鉴定的总人数22582人,其中初级9811人、中级10649人、高级1833人、技师261人、高级技师28人。专职安全三类人员证书(A、B、C类)考试合格人数超过20000人。3已经成功荣获得省“建筑强市”的称号(二)企业改制改组迈出新步伐,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原市属国有建筑业在“十一五”期全部完成了所有制改革,企业内部的资产和人员重组也基本完成。改制改组后,市属企业的经营机制更加灵活,经营结构不断完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分别为:特级施工企业2家,一级施工企业134家,二级施工企业492家,三级施工企业1612家。企业资质类别和经营范围已涉及房建、安装、市政、道路、园林、钢结构、智能化、装饰装潢、隧道等领域。(三)监管手段不断创新,市场秩序日益规范。建筑工程质量稳中有升。“十一五”期间继在全省率先实施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后,又结合南京实际,在全省率先实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确保了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住宅工程质量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百姓对住宅工程质量投诉逐年下降。为确保建筑工程在其全寿命周期内的结构安全度,近年来又在全市开展了优质结构的评选活动,二年来已有607项工程通过评定。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筑业未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事故伤亡率呈逐年递减态势。为加强对现场施工扬尘、车辆抛洒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08年起对全市城区施工现场实施远程监控,提高了施工现场监管的数字化水平。同时对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实施红黄牌管理制度。建筑市场逐步规范。面对建筑市场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突出问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劳务经理登记制度,通过对“包工头”培训登4记,变“堵塞为疏导”方式,授予他们劳务经理身份,使他们从地下浮出水面,把他们的经营行为纳入市场监管范围。同时联动税务部门,在开票纳税前将所有分包合同纳入备案管理,提高了分包行为的透明度。建立保障体系,促进建筑市场和谐发展。实现了民工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实名制管理,使广大建筑民工享受了与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建立了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使民工的工资权益得到保障,由讨要工资引起的大面积群访和治安事件逐年减少。(四)需要破解的几大发展中的问题。一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南京地区建筑业目前共有等级以上各类施工企业2240家,特级资质2家的总承包企业,一级资质企业为134家,二级492家,其余均为低资质企业。以2010年为例,南京地区建筑业共完成总产值约1500亿元,把这1500亿分摊给二级以上企业,平均每家只有2.3亿元产值,仅处于等级申报和维护资质的边缘。产业集中度不高,导致企业管理成本加大,经济效益低下。同时企业结构不尽合理,全市房建企业1353多家,占全市建筑业企业总数的70%以上,而且大多是单一的土建经营,企业税润甚微,处于养队伍、撑门面的低端运行状态。二是经营外向度不高。“十一五”期间,随着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多元经济份额不断提升,同时由于省内和市内市场的扩大,企业加大了对本地市场开拓的力度,正因为如此,这几年企业原在特区、发达地区、油区、边区和境外的市场份额逐步减少,一些经营多年有较深人脉资源的老市场也逐步丢失。过去南京地区建5筑企业生产总值的60%以上是在外地完成的,现在在外地完成的施工产值只占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左右。外向度不高使得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减弱。三是品牌知名度不高。整个“十一五”期间,南京地区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屈指可数,而本市建筑企业创立的只有二项,与省内其他建筑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企业高级人才缺乏,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经营规模虽然上去了,但名牌知名度并不高。因此,企业发展长期处于徘徊状态,难有新的突破。第二部分:南京建筑业“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是国家宏观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的时期,江苏和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南京的城市建设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南京建筑业将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同时由于江苏和南京建筑市场相对开放,市场准入的门槛较低,南京建筑企业将在家门口面临众多外来企业的竞争和挑战,甚至眼睁睁看着外来企业在家门口建高铁、架桥梁、挖地铁,自己却无缘参与。(一)世界经济处于复苏期,为南京建筑业“走出去”带来良好机遇。欧美建筑市场趋于稳定,中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全面恢复期,拉美和非洲大规模建设已拉开序幕。同时国家对企业“走出去”搞投资建设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加大。中国制造正在转型为中国创造,中国施工正在向中国建设方面转型。(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国内有效需求持续增长。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量巨大。今后五年我国每年将有20万亿的6固定资产投入,其中三分之一以上靠建筑业来完成。二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板块”,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八大经济圈”等区域经济的规划与实施,必将给我国带来新一轮的投资建设高潮。三是随着我省城市化、村镇化建设的推进以及南京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提升,一批交通工程、公用保障设施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等将全面铺开,这些都为我市建筑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四是各级各地政府的关心和扶持。省政府于2007年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我市各区县这几年都陆续出台了扶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市级建筑业主管机构的职能和资源实施了调整和重组,管理关系进一步理顺。区县建筑业主管部门大多继续保留,有的还得到强化,这些都为全市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三)“十二五”时期南京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外开放的深入,境外建筑企业凭借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上的优势,将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与国内建筑企业展开竞争。二是我市目前只有2家特级资质的建筑企业,缺少一批品牌知名度高、综合实力强的航母级的龙头企业。三是高级和专业人才紧缺、资本运作乏力仍是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两大瓶颈。四是建筑市场自身的问题。如最低价中标、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类保证金等,都成为扰乱市场秩序、加重企业负担、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部分:南京建筑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和主要目标7(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强做大南京建筑业这个既定目标,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加快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建筑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人才开发和品牌建设,更加注重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不懈努力,基本告别数量型、速度型、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增长方式,真正走上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型、科技型的发展道路,把南京建筑业打造成为具有较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现代产业、节能减排的绿色产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贡献率产业。(二)遵循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第一,在为社会提供优质、舒适、安全、节能的“绿色建筑”和良好服务的同时,在建筑施工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群众日常生活和环保的影响。第二,在建筑行业和建筑企业内部全面体现人文关怀。让广大从业人员的正当权益切实得到保障,并共享发展成果。第三,把“人才强企”、“人才兴业”放到突出位置。着力提高人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提高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素质。——坚持又好又快原则。一是确立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任务,要从过去的“又快又好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二是选择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方式模式,要从过去的“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转变,强调“质量优先”、“效率优先”、“效益优先”,在“做强做优中做大”;三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坚持协调发展原则。一是企业结构协调。全市大中小建筑企业和总分包建筑企业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形成大中小8企业的配套成龙和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的配套成龙。二是专业结构协调。努力实现全市房建企业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装饰企业、钢结构、网架、建筑智能化等专业的比例科学合理,特别是专业企业要各得其所、各显其能、协调发展。三是区域发展协调。全市建筑业江南江北要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四是全市建筑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相协调。把建筑业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整个社会前进的幅度统一起来,努力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农民增收、为社会全面进步作贡献。——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一是注重积蓄人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二是要培育市场资源。在立足南京和江苏市场的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努力拓展新兴市场。三是加强银企合作,建立通畅的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原则,按照扶优扶强、做专做精的原则,着力培育郊区县强势企业和优势企业。坚持把郊区县农村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有计划地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充分发挥建筑业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主要目标1、到2015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640亿元,力争向3000亿元目标冲击,年均增长确保不低于省里制定的12%要求,其中也确保三区二县建筑业年均总产值均超过100亿(“十一五”末期江宁区和高淳县已经突破100亿),多数以上区县跨入建筑强县(区)标准,南京市保持建筑强市的称号。92、在增长中求转型,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发展多元经济。向房建以外专业类别发展,力争在铁路、交通、轨道、水利等领域有重大参与性突破,在市政、道桥等方面有较大增幅。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以上,在全省建筑业份额占有率10%以上,向全国各大区域市场渗透,境外营业继续扩大规模。3、在本市注册的建筑业企业2-4家能突破100亿元营业额,形成引领南京建筑业的龙头企业。新增有1-3家建筑业企业资质晋升为国家特级总承包资质,发展4-8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特级企业或企业集团(其中三区二县要占2-4家),发展15个以上年产值超20亿元和30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形成南京建筑业企业规模化格局。4、全市建筑业企业创鲁班奖和国优奖20个以上。5、科技投入占税后利润的指标,特级企业大于15%,一级企业大于8%。创国家级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5个,省级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00个。年均获得国家级工法1-3项、省级工法3-5项;每年增加2个以上由本地企业主编或参编的国家级行业标准或规范或发明专利。6、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工程质量报监率100%,质量投诉回复或处理率100%,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标准化合格率均达100%。优质结构工程占有率达40%以上,省、市级文明工地占总工地数40%以上。7、年均增加建筑类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分别为60-100、300-500人;培训建筑类建造师5000人次,新培育300名一级建造师、600名10二级建造师;组织培训非建筑类建造师2000人次;三类安全证书人员继续教育100%;特殊工种培训持证上岗率100%;建筑业一线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5%,从业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