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6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16.1第Ⅰ卷(选择题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当厚厚的白雪融化,麦苗在广袤..的田野里一根根地(探/冒)出头来,针尖一般齐唰唰...向着天空刺去。绿,一望无际的绿,铺天盖地的绿,一齐朝我(奔腾/奔涌)过来。似乎是玉米苗的形状,又似乎是禾苗的样子,麦子始终用绿作为遮盖..它的面纱,。我只是想,麦子是怎样被遗落在北方的呢?是为着一些不能不走的缘由,还是为着一个将血脉延续下去的信念?从一马平川的北方走到了重峦叠嶂....的南方。……我不知道,是否有一匹马,驮起他疲惫不堪的身躯;是否有一条路,记得他深深浅浅的履痕..。然而那些多年以前的离散早已是(无迹可寻/无声无息)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向如此令人难以捉摸,天灾、人祸、战乱、排挤,任何一个理由,都有可能导致一群人拖儿带女、跋山涉水....,寻找新的立锥之地。其实这样的迁徙,。他们躲在深山老林里,不问世事,不论功名,只求偏安苟存。这是一段多么辛酸的历史,刀耕火种、织麻种桑,几乎与世隔绝,成为落后的代名词...。多少年了,大家是不是从来都没有忘记过那一片可以纵马疾驰的广阔平地?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广袤重峦叠嶂B.遮盖齐唰唰C.履痕跋山涉水D.迁徙代名词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冒奔腾无声无息B.探奔涌无迹可寻C.探奔腾无迹可寻D.冒奔涌无声无息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肯让我确切地分辨出它的长相来无非是从一座山向另一座山的奔赴而已B.我难以确切地分辨出它的长相来或许是从一座山向另一座山的奔赴而已C.不肯让我确切地分辨出它的长相来或许是从一座山向另一座山的奔赴而已D.我难以确切地分辨出它的长相来无非是从一座山向另一座山的奔赴而已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进城务工,其身后是一个个独守家园的“留守老人”;由于他们对老人无所用心....,致使老人们承受着无尽的孤独与寂寞。B.社区难题、邻里纠纷、家庭不和、医患纷争等矛盾,行走于都市乡村的调解员对当事人摇唇鼓舌....,不厌其烦地“劝和促谈”,有效化解了各种矛盾。C.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践行“三严三实”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让大学生们在春风化雨....中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如果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对鲜活的生活充耳不闻....,那么他们就会离社会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发展下去,他们就会成为“不知有汉”的桃花源中人了。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俄罗斯情报部门在伊拉克和土耳其边境地区发现的一万多辆油罐车,被国际舆论高度怀疑是极端组织新开辟的向土耳其走私石油的路线。B.喜剧其实并不好做,有不少喜剧类节目都被淘汰了,只有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以既出精品又出人才作为出发点,以至连央视春晚也高度关注。C.地处欧洲中心地带的小国瑞士,不仅有着一套严谨、高效、领先的教育体系,也拥有无可比拟的自然风光,它俨然是一个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强国。D.首演当晚,《大清贤相》以跌宕起伏的剧情、大气唯美的舞美、荡气回肠的华丽唱腔、演员们酣畅淋漓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二、(9分,每小题3分)中国现代散文是在中外文化交流的现代语境中发展起来的,必然带有传承创新、引进交融的时代特点和总体风貌。其创作实践与理论建设都受到传统和外来影响,适应时代变化而变革更新和互动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解放思想,放眼世界,还更新语言,解放文体,开启文学现代化进程。散文就在这时代大变革中蜕旧更新,形成文学散文、白话美文、自由文体和个性艺术的基本观念。现代意义的文学散文,比非韵非诗的古典散文观增多了非小说的限定,如朱自清说“那是与诗、小说、戏剧并举,而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的东西”。这与西方“非小说性散文”的涵义大体一致,都包括随笔、杂文、小品文、抒情散文、杂记、游记、传记、日记、书信、报告文学等多种体裁,大都具有不唯美、非虚构的杂文学属性,有些也跨入纯文学行列,因而有狭义文学散文之称。现代散文以白话取代文言,破除“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回归言为心声、言文合一的大道,与欧洲各国散文从古拉丁文变为本国语文的路径一样,促进了散文的语体化、生活化、普及化和现代化。散文是散体文章,这是中外古今散文的文体共性;古人常说的文无定法、随物赋形,跟现代人所说的任心闲话、随意挥洒等一脉相通。“五四”时代思想自由、文体解放的浪潮,冲破了古文义法的艺术教条,进一步激活了散文自由创造的精神,也强化了散文比姐妹文体自由灵活、无所不达的特长。散文的自由创造出自创作主体,来源于作者本身的个性人格、生活经验、思想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作用,表现出因人而异的个性色彩。郁达夫指出,“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以这一种觉醒的思想为中心,更以打破了械梏之后的文字为体用,现代的散文,就滋长起来了”,从而形成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散文家既发扬我国古代散文中修辞立诚、抒情言志一路的优秀传统,又吸收外国近现代散文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精神滋养,普遍认同散文是一种“自己告白的文学”,“比什么都紧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个人的人格的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人们在散文体式的自由灵活、作者心灵的自由活泼和个性表现的率真自然的内在关联中把握散文的特性,把散文视为不假雕饰、自然流露作者真性情的个人文体。散文的个性表现比小说戏剧来得直接真切,比诗歌更为洒脱自在,带着不经意、不文饰、不拘束的天然本色。这既贯通了刘勰“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和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本土传统,又接通了蒙田随笔开创的欧美传统:“我要人们在这里看见我底平凡、纯朴和天然的生活,无拘束亦无造作:因为我所描画的就是我自己。”现代散文确立的文学散文、白话美文、自由文体和个性艺术这四个主要观念,从属性、媒介、体式和体性诸层面辨识和界定现代散文的艺术特性和时代特征,已成为现代散文观的基本范畴,迄今仍在沿用和阐发。(节选自汪文顶《现代散文学的整合与建构》,2015年10月14日人民网)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外文化交流的现代语境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散文,既有对古典散文的传承又有创新,同时还受到外来观念的影响。B.受到传统与外来影响,适应“五四”时代变化,中国现代散文形成了文学散文、白话美文、自由文体和个性艺术的基本观念。C.“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新了语言,解放了文体,开启了文学现代化进程,散文在这大变革中蜕旧更新,中国现代散文随之形成。D.散文是不假雕饰、自然流露作者真性情的个人文体,这一特性源自散文自由体式与作者心灵自由和个性表现的内在联系。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就现代文学体裁看,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举,它包括了随笔、杂文等多种文体,基本上都具有不唯美、非虚构的杂文学属性。B.现代散文以白话取代文言,破除了古典散文言文分离的弊端,为散文解除了束缚,使这一文体形式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本选项或可废弃)C.“五四”思想自由、文体解放的浪潮,冲破了古文义法的艺术教条,赋予散文自由创造的精神,使其表现出任心闲话、随意挥洒的特性。D.现代散文作家普遍认同散文应该表现自我的理念,再加上作家人格色彩不同,致使散文成为一种表现自我的自由文体。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散文的特质是个人的,一切都是从个人的主观发出来,所以它的特质又是不规则的、非正式的。”这句话表明现代散文文体与作家个性的关系。B.“现代散文不再主要是载孔孟之道的工具,而是自由表现作家个人真情实感和个性特色的文学形式。”这句话说出现代散文与古典散文的根本区别。C.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长歌当哭,“是用血泪写出了的心坎里的同声一哭”,在文中作者有意淡化了个性色彩,突出表达了当时爱国者的共同心声。D.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描绘的景色,之所以总是“淡淡的”“朦胧的”,是因为他当时心中怀有“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这种复杂的感情。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贞观九年,北蕃归朝人奏:“突厥内大雪,人饥,羊马并死。中国人在彼者,皆入山作贼,人情大恶。”太宗谓侍臣曰:“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乱、任小人则败。突厥所信任者,并共公等见之,略无忠正可取者。颉利复不忧百姓,恣情所为,朕以人事观之,亦何可久矣?”魏徵进曰:“昔魏文侯问李克:‘诸侯谁先亡?’克曰:‘吴先亡。’文侯曰:‘何故?’克曰:‘数战数胜,数胜则主骄,数.战则民疲,不亡何待?’颉利逢隋末中国丧乱,遂恃众内侵,今尚不息,此其必亡之.道。”太宗深然之。贞观九年,太宗谓魏徵曰:“顷读周、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①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然天元②、齐主若为优劣?”徵对曰:“二主亡国虽同,其行则别。齐主暗弱,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天元性凶而.强,威福在己,亡国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论之,齐主为劣。”(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齐主:指齐后主,名纬,世祖之子。②天元:北周宣帝,自称天元皇帝。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既克.殷,务弘仁义克:战胜B.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盈:充满C.数.战则民疲,不亡何待数:屡次D.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类:同类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周弄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皆好辞而以.赋见称B.乃.令百姓逐粮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今尚不息,此其必亡之.道师道之.不传也久已D.天元性凶而.强,威福在己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B.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C.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D.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与近臣讨论周王朝与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唐太宗认为,周与秦夺取天下与守护天下的方式均不相同,这导致了王朝更替。B.唐太宗认为,隋文帝不怜惜百姓却过度地重视积累财富,灾年也不开仓赈民,而隋炀帝依仗父业,挥霍无度,终致隋朝灭亡。C.在唐太宗与侍臣探讨国家兴亡之道时,魏征引述李可的典故,阐释了穷兵黩武导致国家灭亡的道理,并由此推断颉利必亡。D.在唐太宗问道“天元、齐主谁优谁劣”时,魏征认为,两个君主虽然同样亡国,其做法却有区别,从各自做法看,齐主更差一些。第II卷(非选择题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