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XX开发区市政道路工程XX路道路施工图总说明一、任务依据:我院受XX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的委托,并依据城市道路的有关技术规范,承担了开发区15#路的道路新建工程的施工图设计。道路沿线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由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根据XX开发区的总体规划中该路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道路使用功能等,并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确定本道路建采用I级城市次干道的标准进行设计。二、工程概况XX路(开发区内暂定路名)东起205国道,西至10号路交叉口,全长约3970米。本次设计道路东起4号路交叉口,西至10号路交叉口,本段道路全长约3041米,红线宽40米。沿线共有四个平面交叉口,其中两个为“十”字交叉,两个为“T”型交叉。该道路为开发区内重要的干道网,与其他干道共同组成整个XX开发区的交通路网。该道路的建设,对于完善开发区内的路网结构,改善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加快开发区的城市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三、编制依据1、XX开发区工程建设指挥部的设计合同及设计任务委托书。2、《XX开发区启动区控制性详规》XX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03449)、(报告编号:2003449-1)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四、设计技术指标工程技术标准(1)道路设计等级:I级城市次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设计时速为:40km/h。(3)设计荷载标准:道路: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4)设计年限: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15年。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为15年。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如下:(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南京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2/112-95)(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4)《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6)《城市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7)《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五、工程地质概况参考业主提供的XX路前段(205国道~4号路)地质报告。1.地形、地貌项目处于XX开发区内,自北向南隶属于岗地间夹坳沟地貌单元,场地地势起伏较大,多梯地,鱼塘。2.地质情况工程路线较长,勘探深度(20米)以浅,据岩土体成因、时代、埋藏分布特征极其物理力学指标的异同性,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10个亚层,地质情况自上而下为:1层素填土(含耕植土):灰褐~灰黄~褐黄色,松散,粘性土为主,夹少量碎石、含植根,欠均匀。层厚0.20~3.2m。地基承载力为70kPa。2-1层亚粘土:灰黄色,软~硬塑,含FeMn质浸染及灰色条带,主要分布于坳沟区,层顶埋深0.2~1.7米,层厚0.60~5.80m,地基承载力为110kPa。2-1A层粘土:黄灰色~灰色,软塑,含大量灰色条带,局部含植物碎屑,局部分布,层厚0.60~2.00m,地基承载力为85kPa。2-2层淤泥质粘土:灰色,软塑,含少量植物碎屑,局部分布,层厚2.00~4.70m,地基承载力为75kPa。2-3层亚粘土:灰~青灰色,软塑,含少量亚砂土薄层,局部分布,层厚2.10~3.10m,地基承载力为90kPa。2-4层亚粘土:青灰~青黄色,软~硬塑,含少量铁锈斑点,局部见少量植物碎屑,局部分布,层厚0.80~8.50m,地基承载力为140kPa。3-1层亚粘土:褐黄色,硬塑,含大量FeMn质浸染及青灰色团块,主要分布于岗地区,层厚1.10~10.40m,地基承载力为240kPa。3-2层亚粘土:褐黄~黄色,硬塑,含少量FeMn质浸染,局部粉质较重,局部分布,层厚0.90~4.90m,地基承载力为220kPa。3-3层亚粘土:褐黄~棕黄色,硬塑,局部坚硬,含大量FeMn质斑块,局部含高岭土团块,层厚3.00~12.55m,地基承载力为260kPa。4层强风化岩:灰绿~灰黄色,岩芯风化成砂土状,手捏易碎,整个场地分布,未揭穿,层顶埋深5.4~19.6m,揭示最大厚度3.5m,岩土地基承载力为280kPa。六、工程总体设计1.路线走向根据规划部门提供的启动区的控规,XX路呈东西走向,东起205国道,西至10号路。本次设计道路东起4号路交叉口,西至10号路交叉口,道路走向按规划控制坐标确定。2.道路平面设计根据规划路网,道路全线不设平曲线,线形全部有各相交道口的控制坐标确定。全线共有四个控制坐标,控制点参数如下:IP1IP2IP3IP4X125260.330125716.144126277.764127038.140Y111669.365111036.702110257.183109201.794路口4#路6#路8#路10#路道路沿线交叉口均考虑平面交叉,采用信号灯控制。根据排队论对信号交叉口的进口道进行拓宽渠化设计。根据相交道路的实际情况共设置六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道路两侧)。公交停靠站具体设置位置由公交、交警、当地政府等部门共同确定。3.道路纵断面设计现状的地形起伏较大。纵断面设计以I级城市次干道的技术标准、控制性详规中控制点的控制高程为依据,结合周边地形以及以设计完成的4#路现状标高进行拉坡,道路最大纵坡为1.33%,最小纵坡0.48%,满足城市道路的最小排水纵坡的要求。竖曲线选用较大半径值。设计中尽量考虑平纵组合设计合理,以求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行车舒适和安全。4.道路横断面XX路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40米,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4米(城市绿带)+4米(人行道)+24米(车行道)+4米(人行道)+4米(城市绿带)=40米5.路基设计(1)路基材料及压实度填方路段路基填筑采用黄土及改良土,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值应符合下表。路面材料结构厚度(cm)规格压实度容许弯沉(0.01mm)细粒式沥青砼4AC-13I97%35中粒式沥青砼5AC-20I97%粗粒式沥青砼6AC-25I97%二灰碎石306:14:8095%48石灰土2012%95%90土基顶面填方段路床下0~80cm95%80~150cm93%挖方段路床下0~30cm95%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指数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20的粘性土用于填方路基时,应进行掺灰处理,使其满足规范要求。(2)地基处理根据地质报告,道路沿线地质除局部有2-2软弱层出现,绝大部分路段地质均较好,表层素填土(含耕植土)绝大部分覆土厚度在50cm左右,设计考虑进行清除表层耕植土时,原则上1层均清除,局部1层层厚超过1.0米路段另行处理。道路沿线所经沟塘,必须在完成清淤工作后方可进行路基土的回填,沟塘底铺设70cm碎石,铺设塑料土工格栅后,再采用6%的石灰改良土填筑至原路床顶标高。陡坎部分应按1:1.5坡比挖成台阶状。基底潮湿路段的路堤填筑应结合雨污水管道沟槽的开挖进行降水处理。用地范围外开挖临时排水沟,原则上应使地下水位降至95区以下,并尽量能自排,由于部分管道沟槽埋深较深,沟槽内的集水应采取水泵强排。路堤基底良好时,清除表层耕植土后可直接填筑路堤;路基基底潮湿、土质松软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基底位于93区时,清除表层松软土层后,应视具体情况确定是采用翻松晾晒还是采用掺灰处理或换填,以确保路基压实度达到93%。(3)取土及路基材料a.路堤填料规定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腐朽物的土。液限指数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20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b.路基填方材料强度路基填方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料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项目分类(路床表面深度以下深度)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路堤上路床(0~30cm)8.010下路床(30~80cm)5.010上路堤(80~150cm)4.015下路堤(150cm以下)3.015路堑零填及路堑路床(0~30cm)8.010注:表列强度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对试样浸水96h的CBR试验方法确定。土质路堤的压实度应不低于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值,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管道沟槽回填应满足管道分区压实度的要求。为了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涉及考虑两侧各超填50cm。6.路面结构设计(1)路面结构选择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本设计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了保证路面结构具备良好的高温稳定性,选用优质沥青材料,有条件时采用优质进口沥青。车行道路面结构表面层选用改性沥青,以提高沥青面层的高温抗流变,低温抗缩裂的能力。使路面结构层经久耐用,具备足够的构造深度,抗滑效果更好。(2)路面结构车行道:4cm细粒式沥青砼(AC-13I)5cm中粒式沥青砼(AC-20I)6cm粗粒式沥青砼(AC-25I)透层油(PC-20.7~1.1L/m2)30cm二灰碎石(6:14:80)20cm石灰土(含灰12%)沥青砼面层和二灰碎石基层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机械施工。人行道:6cm人行道板(或舒布洛克地砖)3cm水泥砂浆(1:2.5)7cmC15细石砼15cm石灰土(含灰12%)(3)无障碍设计为使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便利,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必须在人行道设置残疾人通道,在建筑物、单位门口及人行道相交路口或人行横道线处均设置无障碍通道。并考虑缘石坡道的设置,以方便残障人士的通行,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念。7.建筑材料要求A)、道路石油沥青沥青面层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标号AH-70,其各项指标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附录表C.0.1“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质量要求”。B)、透层油二灰碎石顶面的透层油沥青采用PC-2型慢裂乳化沥青。透层油的用量为1.0升/m2。C)、粗集料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具有足够强度和耐磨耗性,粗集料的粒径规格、质量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附录表C.0.6、C.0.7、C.0.8要求。D)、细集料沥青面层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颗粒组成;细集料质量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附录表C.0.9、C.0.10、C.0.11要求。E)、矿粉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玄武岩等石料经磨细的矿粉,其质量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附录表C.0.12之要求,回收粉尘不得再利用。F)、石灰应采用Ⅲ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并注意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应进行有效CaO、MgO含量的试验,达到Ⅲ级要求时才允许使用。G)、粉煤灰粉煤灰的各项指标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中的各项要求,AL2O3+SiO2+Fe2O3的含量应不小于70%,烧失量应不大于20%。H)、上面层细粒式沥青砼采用AC-13I,粗集料采用玄武岩,集中拌和,摊铺机摊铺。其级配及沥青含量等由试验结果进一步确定。为了防止车辙、挤推、裂缝等病害的发生,设计要求道路全线的上面层沥青砼内掺沥青聚丙烯晴纤维,以减少病害的发生。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小于910Mpa,耐温性不小于240℃,掺量为2.5kg/每吨沥青混合料。G)、中面层中粒式沥青砼采用AC-20I型,粗集料采用玄武岩,也可采用石灰岩,集中拌和,摊铺机摊铺。H)、粗粒式沥青砼采用AC-25I型,粗集料宜选用玄武岩,也可采用石灰岩,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I)、二灰碎石二灰碎石中集料最大粒径为31.5mm(方孔筛),通过4.75mm筛孔的重量百分率应小于40%,粗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混合料中集料的重量应占80~85%,石灰:粉煤灰:级配碎石推荐配比为6:14:80。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0.8Mpa以上。(J)、石灰土石灰土的掺灰量为12%,7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需达到0.8Mpa。8.路面施工路面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的规定。二灰碎石基层要求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