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1、查询柳宗元的生平境况,以“我所知道的柳宗元”为题写一篇周记;2、预习《始得西山宴游记》,找出你读不准音的字注音;3、课文能够读通畅;4、找出你认为重点的字词解释并记忆;5、找出你难理解的句子翻译。课件制作:诸城市实验中学诗中描写天地间一片白雪,没有半点生气与声息,在万物沉寂的空漠中,只有孤独的渔翁在寒江垂钓。诗人创造了一个清绝、寒绝、独绝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他那拔流绝俗,孤傲高洁的品格。《小石潭记》中小石潭原址《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柳宗元一、请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衽席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不与培塿为类颢气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与万化冥合lùhéngzhuìlìyízhuózhēnmǎngfénfájījùrènxiāwādiécuáncùdùnyíngliáopǒulǒuhàoshāngzhuótuímíng二、请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理解下列词句的含义: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衽席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不与培塿为类颢气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与万化冥合受刑戮的人,罪人忧惧不安缓慢行走的样子砍伐杂草丛生的树木焚烧长得茂盛的茅草(伸开两脚,像簸箕那样随意地蹲坐着)席地而坐,欣赏风景睡觉用的席子(高的地方)像山谷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地方凸起)像土堆,(有的地方凹下)像地穴之间,许多山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什么可以逃出我的视野的登高望远,千里之遥如在尺寸青山白水相互萦绕,最远的地方和天相接在一起不和那些小山丘同类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端起酒杯,斟满美酒喝下,一直到跌跌撞撞接近醉倒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表现内心忧愤,又引出下文出游漫无目的游览(心中苦闷的象征)心灵孤寂,不知所往苦中作乐,借酒浇愁寄情于景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第一自然段译文:自从我成为罪人以来,就居住在这个州,常常处于忧惧不安之中。空闲时,就慢步走走,任意地游玩。每天和我的随从登上高山,走入丛林的深处,穷尽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清幽泉水奇特山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了就用手分开草坐在草地上,倒尽壶中酒直到喝醉为止。醉了就互相枕着身体躺下,躺下就进入梦乡。心中所想到的,梦境中也同样能梦到。睡醒了起来,起来后回家。我因此认为凡是这个州形态奇异的山,我都游览过了,然而却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根据课文标题猜悟文章内容发现西山攀登西山游览西山景色描写宴饮游乐抒发感受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对应的语句认为……奇异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沿着穷尽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偶识西山的欣喜其高下之势,……尺寸千里,……四望如一。与自然万物的融合写出了西山的特点西山原址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诗人登山写景译文参考:大家抓扶着攀登上山顶,席地而坐,欣赏风景,凡是临近几个州县的土地,都像是在我们的坐席下面。看它们那高低的形势,(高的地方)像山谷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凸起的地方像土堆,凹下的地方像地穴,登高望远,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许多山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什么可以逃出我的视野的。青山萦回着,白云缭绕着,最外面和天相接在一起,四下望去,好像成为一个整体。这之后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立出众,是不和那些小山丘同类的(为伍的)。问题:1、本段写景体现出怎样的结构层次?2、刻画出的西山具有怎样的特点?3、作者对西山的描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问题:1、本段写景体现出怎样的结构层次?2、刻画出的西山具有怎样的特点?3、这样的特点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结构:总写——分写——总结形体的大小距离的远近由近及远,视线所到之处的景象间接描写(侧面烘托)“不与培塿为类”的高峻、特立从登高望远所见到的景物的渺小来衬托西山的高而怪特衬托西山高峻的语句有?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渺远的样子它空旷遥远与天地之间的大气一道,而找不到边际;它飘然得意似与创造万物的上天一同游乐,而找不到它的尽头。这是对西山宏伟气象的赞美,也寄寓了自己的心志,是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部分译文参考:端起酒杯,斟满美酒喝下,一直到跌跌撞撞接近醉倒,连太阳落山了都不知道。苍茫的暮色,从远处渐渐笼罩过来,到了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时还不想回去。此时,我觉得精神凝聚安定,我的形体得到了解脱,与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这之后才知道我从前未曾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来记下这次的游览情况,这年是元和四年。1、表现作者忘情于山水的语句是:2、表现作者整个身心同大自然完全融化在一起,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的语句是:3、以西山之游否定昔日之游的语句是: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讨论:(1)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2)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4)作者怎样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以往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与解脱,虽然畅游酒醉,却不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大自然中,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的烦闷依然无法排遣。而西山之游却不同,作者首先是被那高悬下望的景象所震惊,所有的景物都聚集在视野之内,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美的享受,以至醉不思归。(1)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的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受,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始知其异。“数州之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这高峻的西山卓尔不群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引觞满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未始”与“始”收束全文。(2)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得志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得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游山水景物无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未得西山之前,概写泛游其它山的情况始得西山,特写西山突出它的卓尔不群心情感受游览方式醉酒恒惴栗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凝神观赏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引觞满酌,颓然就醉,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4)比照与映衬手法的运用从登高望远所见到的景物的渺小来衬托西山的高而怪特表现之一表现之二写作手法上的两大特色1、比照与映衬2、寄情于景,托物寓志②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③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⑤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④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欣赏品味①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此五句语句长短交错,语气急促,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上下钩连,强调“到”、“醉”、“卧”、“起”等动作,造成一种单调、无味的效果,表现出以往的游览大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入其中,也没有形成真正的精神上的共鸣,并照应了前文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1)以对偶短句写出漫无目的出游情状,“施施”“漫漫”叠字连用,描摹生动。(3)长短句搭配,抓住西山的特点:怪、特,为后文写西山之貌给作者带来精神上的共鸣作铺垫。(5)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而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又以两个长句咏叹西山的神韵,整体对偶又错落有致,更嵌以虚词,一唱三叹,有曲折回环之美。此时他仿佛觉得脚下的西山及大自然中的一切与自己完全消融在一起,物我合一。(4)连用四字短语,整齐优美,将主观感受融入景物描写,通过恰当的比喻,映衬西山的高峻。(6)长短句搭配,字词接续而又错落,有抑扬顿挫之美,写出作者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西山荡涤了他的灵魂,开拓了他的心胸,开始了作者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