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要点与中医护理定义•骨筋膜室(compartment):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构成的闭合空间。•骨筋膜室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骨折部位骨筋膜室内压力增加致室内肌和神经缺血、水肿、血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病理改变,是一种症候群。病因•内容物体积增加–缺血后水肿–损伤:挫伤/挤压伤/烧伤–小腿激烈运动–出血•骨筋膜室容量减少–包扎、固定过紧–长时间严重局部压迫好发部位•前臂:掌侧浅室/掌侧深室/背侧•小腿:前侧/外侧/后侧浅室/后侧深室•手部、足部•因为骨筋膜室的壁坚韧无弹性,当内容物体积增大或室的容积减少,使室内压力增加,循环受阻,造成室内肌肉、神经缺血、缺氧。因缺血、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进一步增强,液体渗出增加,组织水肿严重、室内压力进一步增加,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据相关报道称:前壁骨筋膜室内组织正常压力12kPa(9mmHg)当压力升866kPa(65mmHg),组织内的血循环完全中断。小腿间定正常压力为2.0kPa(15mmHg),当压力升至733kP(a55mmHg)时,血循环完全中断。•间室内神经缺血30min,其功能发生异常,缺血12~24h,则发生永久性的功能损坏间室内肌肉组织缺血2~4h发生功能改变,缺血8~12h,则发生永久性损坏(肌坏死)。可形成缺血一水肿一缺血的恶性循环。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常需截肢。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还可导致休克心率不齐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时间-病理变化缺血时间神经肌肉肢体30min功能异常感觉异常主动无力被动疼痛2h功能改变4h肌红蛋白尿部分坏死6h不完全坏死12h永久性功能丧失永久性功能丧失永久性功能丧失•如不及时确诊和治疗,可迅速发展成为组织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丧失生命。因此,早期正确观察和及时治疗,对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杜绝肢体残废至关重要。而对易发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创伤患者进行仔细动态的观察和护理,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有效保证。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早期护理观察要点•(1)全身情况的观察:尤其是生命体征的观察。应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等情况,每15—30min一次。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早期护理观察要点•(2)患肢的观察:高度关注伤肢皮肤的色泽、温度,末梢循环情况以及肿胀程度,特别是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最初75h以内,应密切观察患肢的末梢循环,特别是动脉搏动的情况,通常每l5—30min检查一次患肢的末梢动脉搏动情况,要与健侧肢体对比,要反复检查固定的松紧度,以及有无压迫现象,倾听患者对肢体疼痛的主诉,询问疼痛是否加剧。肿胀程度,应在皮肤上做好标记,以便观察肢体肿胀的速度。尤其是在受伤早期,如发现患肢在短时间内出现下列情况时:临床表现(一)早期表现•肢体疼痛:早期症状表现为麻木感,异样感,逐渐变为肢体深部广泛而剧烈的进行性疼痛,非常剧烈的、爆发性的、止痛药都无法缓解的、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疼痛。•牵拉痛(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体征之一):•被动牵拉伤侧手指•(足趾)时诱发剧痛临床表现•(二)晚期表现—5p’s•Painless剧痛转为无痛•Pallor皮肤苍白或紫绀、大理石花纹•Paresthesia感觉异常•Paresis肌肉麻痹•Pulselessness无脉后果•缺血性肌挛缩•坏疽•毒血症、急性肾衰护理观察要点1.患肢皮肤颜色2.患肢肿胀情况3.患肢疼痛情况4.毛细血管充盈时间5.患肢动脉搏动6.患肢感觉7.患肢运动8.患肢皮温9.固定效果患肢皮肤颜色:•正常:观察部位颜色淡红,或与健侧的皮肤的颜色相一致。•异常:包括花斑、黑色、青紫色、暗红、苍白等若颜色暗红,有散在瘀点,说明静脉回流受阻。若呈深咖啡样的青紫色,提示有发生静脉危象的危险。颜色变淡或苍白,说明动脉供血不足。颜色花斑(苍白与淤紫交错),说明动静脉均不通畅。患肢肿胀情况:Ⅰ°肿胀:皮纹变浅Ⅱ°肿胀:皮纹消失Ⅲ°肿胀:出现水泡患肢疼痛情况1.非常剧烈的、爆发性的、止痛药都无法缓解的、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疼痛。2.特别是指(趾)的被动牵拉痛,一旦出现这种表现应断定为已发生肌肉早期明显缺血。至晚期,感觉消失,可无疼痛。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用指腹按压患肢指(趾)甲,甲床出现苍白,松开后1~2s内转红润为正常。判断结果:正常----毛细血管回充盈时间1~2s。动脉供血不足----皮肤血色差,回充盈缓慢,›2s。静脉回流障碍----皮肤紫红或暗红,压力较大才使其颜色变白,‹1s。患肢动脉搏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但是此项指标并非可靠,因为骨筋膜室内压力上升时,首先阻断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但此压力尚不足以影响肢体主要动脉的血流,因此肢体远端脉搏依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随着病程进展患肢远端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但肌肉可能早已发生缺血,只有大动脉损伤者一开始便无脉。患肢感觉的评估此项指标作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到中晚期的指征之一。如果出现明显的感觉障碍则表明已发生缺血性神经肌肉麻痹,故其不宜作为早期判断指标。检查时患者需意识清醒,嘱患者闭目,注意左右侧和远近段的对比。患肢感觉的评估1.两点辨别觉:以两个尖头物品同时触及患肢,测定患者分辨两点距离的能力。正常值:口唇为2~3mm;指尖为3~6mm;手掌、足底为15~20mm:手背、足背为30mm;胫骨前缘为40mm;背部为40~50mm。2.触觉:以棉签轻触患者皮肤,询问其感觉。肌力如果能排除肌肉神经本身损伤所致的活动障碍,单纯骨折疼痛是不会导致肌力明显下降的,而骨筋膜室综合征则会明显影响到其肌力,肢体的活动度。受累肌肉功能:呈紧张状态,肌力明显减弱,屈肌挛缩,远侧关节呈屈曲状态,伸肌挛缩,关节呈伸直状态。肌力的分级0级:肌力完全消失1级:仅见肌肉轻微收缩,无肢体运动。2级:肢体可水平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能做对抗阻力运动,但有不同程度减弱。5级:完全正常。皮肤温度•使用皮温计测量。•正常皮肤温度在33~35℃。•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皮温略高,与健侧比高1~2℃。•当室内压持续升高,致微循环严重障碍时,患肢皮温下降,与健侧比低3~7℃。皮肤张力和硬度皮肤张力增大和触摸肌肉部位时硬度增加均是间隙内压力增高的外在表现,据此可判断间隙内压力的变化趋势。张力越大表明肿胀越严重、间隙内压力越高。(但在外敷料包扎下可能会掩盖这一体征,这时就要注意其他指标)筋膜室内组织压力正常为0~10mmHg,大于30~40mmHg做好筋膜切开准备。注意!!!•远端脉搏存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不能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明显缺血6h即可造成不可逆损害,故不能观察等待过长时间,要以30~60min为观察间隔。•别在“盲期”内误事:麻醉、使用镇痛泵、夜间受伤或手术、全身伤情重、昏迷、休克。•宁可误切不可迟切•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被动牵拉痛,5P•当怀疑骨筋膜室综合征时要尽快治疗•筋膜切开术可靠、安全、有效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唯一治疗方式早期预防----冷疗1.损伤早期进行。2.低温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充血、出血,减少耗氧量,达到减轻肿胀、阻止形成严重的肢体肿胀的目的。注意:冷敷时间不得超过30min,一般为15~30min。同时,注意观察皮肤的温度、感觉、颜色。早期预防----热疗•损伤后3-4天可采用热敷或其他热疗方法,促进局部的血液循坏,减轻疼痛,改善供血。早期预防----抬高患肢,体位引流1.使患肢抬高15°~30°,利于血液、淋巴液回流。但抬高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因体位性供血不足而加重缺血。如果出现患肢末端皮肤颜色变苍白时,说明动脉供血不足,应放平患肢。2.在抬高患肢的同时,做患肢肌肉主动或被动收缩运动,利用肌肉收缩和舒展功能,促进血液回流,增加供血能力,可防止肢体抬高时造成的供血不足以加快消除肢体肿胀。早期预防----应用药物①早期可应用20%甘露醇药物,消除组织水肿,减轻肿胀,减轻压力。但若患者无尿不得使用甘露醇。②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已被推荐用于预防压砸伤所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生活起居护理•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复位后适当卧床休息,生活上给予必要的照护,尤其是注意安全,防止坠床、跌倒。饮食护理•骨折早期(1~2周):中医辩证多为气滞血瘀,脉络受损,气血凝滞,阻塞经络,饮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食物,饮食原则上应以清淡、易消化而富营养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等阻滞气机之品。宜食如三七、山楂、薤白、荠菜等。饮食护理•骨折中期(3~4周):为活血生新期,伤肢疼痛减轻,骨折部位已有骨痂形成,逐步修复至临床愈合,宜食补肝肾,续筋接骨的食物,如枸杞子、杜仲及各种动物的骨头等。饮食宜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之品,仍以清淡为主,如高钙牛奶、豆腐、鱼紫菜虾米汤、肉类、骨汤等。•骨折后期(5周以上):为气血不足,肝肾两亏,宜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类食物,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如紫河车、桂圆肉、黑豆等。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用药护理•骨折早期,脉络受损,气血凝滞,阻塞经络,易出现伤肢肿痛,用活血祛淤的中药外敷,用药时注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反映,遵医嘱给予活血祛淤、消肿止痛的汤剂,宜饭后30分钟温服,并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骨折中期,伤肢疼痛减轻,骨折部位已有骨痂形成,逐步修复至临床愈合,遵医嘱给予和营生新、接骨续骨的中期汤剂,宜饭后半小时温服。骨折后期,骨折已完全愈合,遵医嘱给予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的后期汤剂,饭后半小时温服,关节功能僵硬者可配合用熏洗方给熏洗患肢,以舒经活络。•情志护理•当骨折发生时,患者往往恐惧,忧虑,烦躁易怒,消极悲观,中医认为“恐则伤肾,忧则伤脾,怒则伤肝。”情志所伤会造成全身疾患,筋骨不得濡养。护理中应针对病人的不同精神状态和心理因素,给予倾听、安慰和耐心的疏导,让患者的痛苦得以宣泄,同时多介绍本病治愈的病例,鼓励患者充满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方可痊愈。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康复护理•中医早有“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的认识,功能锻炼不仅能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壮筋骨,而且能防止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僵硬,增进局部血运,加速骨折愈合,防止并发症。•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初期上肢和下肢主动运动可促进血流加速,防止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同时消瘀退肿,加强气血运行。如护士可指导病人进行脚趾自主活动,踝关节背伸,股四头肌舒缩活动,可练习上臂和前臂肌肉舒缩活动,用力握掌,充分屈伸手指的动作。康复护理•2周后局部肿胀消退,上肢开始进行练习肩、肘、腕诸关节活动,频率和范围逐渐增加。但禁忌做前臂旋转活动。下肢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指导患者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活动,活动范围和力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目的是祛瘀生新,续骨生筋,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康复护理•5周后病人尽快恢复伤肢功能和肌力,以加强各关节活动为重点,上肢可练习前臂旋转及用手推墙动作训练。下肢活动重点在于行走训练。患者扶双拐下地站立,继而迈步,患肢不负重,护士要注意保护病人,防止滑倒碰伤、扭转或发生再次骨折。训练期局部进行热敷和中药熏洗。逐步改成单拐,继而弃拐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