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C)。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A)•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D)。•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B)。•A.连续性B.长期性C.创造性D.示范性5.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B)。•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6.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B)。•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直观性原则7.“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B)。•A.思想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连贯性原则D.一致性原则8.“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D)。•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9.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由谁提出的?(A)A.马克思B.凯洛夫C.亚里斯多德D.杜威10.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D)。A.内容和手段B.结构变化C.规模和速度D.性质和发展方向1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条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D)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2.人的社会化在哪个时期基本完成?(B)A.少年期B.青年期C.幼儿期D.成年期13.在学生的发展中,哪一个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B)A.小学B.中学C.大学D.幼儿园14.智力的核心是:(D)A.观察力B.记忆力C.想像力D.思维力15.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A.谈话法B.讲授法C.讨论法D.演示法16.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B)A.上课B.备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17.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使其相互配合、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这是德育原则中的哪一条?(B)A.导向性原则B.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8.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主张对管理不要过多地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这属于哪种班主任的领导方式?(C)A.权威型B.溺爱型C.放任型D.民主型19.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C)A.应用学科B.新兴学科C.基础学科D.边缘学科20.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B)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传统D.科技水平21.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A)A.顺序性规律B.互补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个别差异性规律22.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B)A.教育的形成B.教育的类别C.教育的层次D.教育的历史23.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C)A.个人本位论B.宗教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兴趣本位论24.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A)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25.在前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中,对我国教育界曾经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D)A.马卡连柯的《教育诗》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C.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的《教育学》26.“出污泥而不染”,反映出人接受环境影响具有(C)A.独立性B.主动性C.能动性D.被动性27.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A)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C.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D.指导学生课余生活28.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是(B)A.教育知识B.学科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知识D.政治理论知识29.一节课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是指(D)A.教学环节B.教学计划C.课的类型D.课的结构30.启发式教学本质上是一种(B)。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规律D.教学思想31.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32.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德育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按一般教育顺序,开端于(A)。A.知B.情C.意D.行33.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教育的(B)。A.心理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意识起源论D.需要起源论34.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是(D)。A.考核法B.探究法C.调查法D.观察法35.学校教育产生于(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36.教育生物起源论和教育心理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B)。A.阶段性B.社会性C.永恒性D.继承性3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A.言行一致B.衣着整治C.个人魅力D.举止端庄38.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C)。A.课外活动B.各科教学C.政治课D.班主任工作39.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C)。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4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B)。A.直接感知事物B.间接经验C.学生的实践活动D.交往41.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着特点是(C)。A.封闭性B.垄断性C.等级性D.阶级性42.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A)。A.杜威B.陶行知C.布鲁纳D.柏拉图43.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是一个(B)。A.积极过程B.能动过程C.被动过程D.主动过程44.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始于(B)。A.明初B.清末C.辛亥革命时期D.新中国成立45.智育中的“智”是指(B)。A.知识B.知识技能和智力C.智力D.技能46.教师教育观的核心是(D)。A.质量观B.素质观C.教学观D.学生观47.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D)。A.政治观点的教育B.思想品质的教育C.世界观的教育D.品德的教育4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C)。A.组成集体领导核心B.开展了班级活动C.形成班集体正确的舆论D.全班支持班主任工作49.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50.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5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5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53.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54.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C)•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55.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A)•A.杜威B.布鲁纳C.斯金纳D.夸美纽斯56.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A.课程改革B.提高师资水平•C.教学组织形式改革D.加强道德教育57.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D)。•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58.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59.提出人力资本学说的人是(A)。•A.舒尔茨B.恩格斯C.列宁D.马克思60.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D)。•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61.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C)•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62.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D)。•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6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B)。•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6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65.教学原则是依据(C)制定的。•A.教学内容B.国家统一文件•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D.教学目的66.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C)。•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67.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D)。•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68.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6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B),全面实现教育目的。•A.关心学生的学习B.教书育人•C.班主任工作D.教学70.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D)。•A.省级课程B.地级课程•C.县级课程D.学校课程71.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D)。•A.教师从头讲到尾•B.以讲授法为主•C.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D.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72.“跳一跳。摘桃子”是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A)•A.难度适中B.便于检测•C.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D.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结合7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C)。A.专政型B.指导型C.民主型D.溺爱型74.儿童身心发展中呈现出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B)特征。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75.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D)A.选择性B.预见性C.目的性D.创造性76.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持这一观点的教育家是(C)。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D.凯洛夫77.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课的类型可分为(A)。•A.单一课和综合课B.新授课与巩固课•C.讲授课和练习课D.理论课与实践课78.衡量人们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是(D)。•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79.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80.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8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C)规律。A.智育过程B.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