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中,首次使用“灌输”这一概念的是恩格斯。1844年11月,他在《共产主义在德国迅速进展》一文中谈到德国优秀画家许布纳尔的画时指出:“从宣传社会主义的角度看,这幅画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1](P589)“当然给不少人灌输了社会主义思想”[1](P590)。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强调:拉萨尔派“歪曲那些花费了很大力量才灌输给党而现在已在党内扎了根的现实主义观点”[2](P306)。最早将“灌输”这个词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对灌输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和具体生动阐述的是列宁。列宁在1900年11月《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明确指出:“由此自然产生出俄国社会民主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3](P285)1901年,考茨基在对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新纲领进行批判时指出:“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并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产生出来的东西。”[4]列宁对考茨基的研究十分重视,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列宁在1902年发表的《怎么办》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3](P317)同时,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激烈斗争。“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的产生出来的东西。”[3](P326)而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3](P327)。因此,在争夺工人的激烈斗争中,必须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灌输。列宁从为什么要灌输,灌输什么,怎样灌输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阐述,进一步阐明了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实质。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灌输理论的形成发展可以看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端重要性,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不可能从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只能而且必须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灌输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性认识,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原则,它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目的、有组织地对人们进行系统的思想理论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二、灌输理论的实践轨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贯注重发挥灌输理论在建党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大作用。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共第一个决议》就明确规定: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民讲习所、整风运动等各种方式对人民群众进行理论灌输。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5](P511)其中的“贯注”一词,其实质就是灌输。正是由于我们党长期坚持不懈地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民主革命的思想,才唤起了亿万群众的觉悟,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时刻也没有忽略对人民群众进行先进理论的灌输,并结合新的实际对“灌输论”进行不断的发展创新,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这本书的按语中强调:“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评资本主义倾向。”[6](P244-245)之后,他又创立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特别强调要总结新经验,创造新方法,使社会主义理论灌输更加扎实有效,深入人心,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江泽民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两个武装”的思想,强调指出:“一定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并真正深入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的头脑之中,成为他们自觉的思想要求和行为规范。”“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党对思想理论灌输教育的高度重视,也为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指明了方向。三、灌输理论的认识误区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灌输理论已经作了精辟的论述,并已经被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证明是正确的、有效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但是,仍有不少人并没有全面地、科学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实质,而是对此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观点。一是否定灌输理论。持这种“否定论”观点者认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相信什么主义是公民自己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应该讲“理论信仰自由”,如果强调“灌输”,就会妨碍人们“自由地思想”。甚至还打出“真理多元”的旗号,声称马克思主义只不过是“诸学派中的一个学派,诸家中的一家”,要求各种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平起平坐,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二是认为灌输理论是一种方法。持这种观点的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看作是一种类似经济、行政等手段的强硬的教育方法,带有强制性,是一种单向注入,是硬灌、强灌,是与启发、疏导等教育方法相对立的强制性方法,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基本原理。有的人甚至把灌输与“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等同起来,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三是灌输理论“过时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灌输理论是列宁针对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政治上不成熟、文化水平很低的状况提出来的,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当代中国,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同列宁所处时代已经大不相同,应强调启发、引导人们正确选择,若再提倡灌输教育是不可取的,是过时的。四是灌输理论“无用论”。这种观点把灌输理论理解为“填鸭式”教学方法中的灌输,即简单的说教,造成了工作者和对象间的不平等,认为灌输就是讲大道理、脱离实际,空洞无物、夸夸其谈,收不到实效,灌输教育无用。因此便主张抛弃灌输理论。四、灌输理论的正确认识针对上述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我们应该加以批判和克服,并树立如下正确观点。1.灌输理论是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如前所述,灌输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做出的突出贡献,而且是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证明了的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灌输理论是教育的本质和人的正确思想形成规律的反映。教育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灌输的过程。教育者必须运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播科学的思想体系,受教育者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接受科学的思想体系。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韩愈也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在古人的智慧中,教育是与传授、灌输密不可分的。这是因为任何人的知识、思想、观念和道德判断等的形成都不可能是“生而知之”的,都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受教育的过程,而任何一种教育都是以人类已有的知识成果和相对确定的真理性为前提的。同样,一些新知识、新观点、新思想最初都是在总结前人经验和基础上提出的,而这些新的东西在社会中传播的过程,也就是典型的灌输过程。以具有强制性为借口,认为现代社会应该取消灌输教育、淡化灌输原则的观点,不仅违背了教育和人的认识发展规律,而且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3.灌输理论是由社会历史规律决定的。灌输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体现了社会统治的规律。灌输并非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发明,古今中外的任何统治阶级和政治势力都十分重视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占领,他们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措施,把某些与阶级统治相适应的思想体系、政治准则和道德意识灌输给社会成员,使其转化成为社会所普遍接受的居于统治地位的上层建筑,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中国历史上的统治阶级采用家庭、社会、国家教育相协调和配合的各种方式,将三纲五常、孔孟之道等封建意识形态灌输给社会成员,以论证其统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从古代希腊、罗马直到近代的英、法、德、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无不重视灌输在教育及阶级统治中的作用。现代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尤其重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灌输。他们还利用其所控制的庞大的宣传机器,采用最先进的传播技术手段,精心包装宣传内容,向人们灌输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使人们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接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支配,把灌输作为争取和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措施。因此,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灌输,无产阶级政党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坚持和加强,绝不能放松。4.坚持灌输的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并非指某种具体的方法。列宁在《共青团的任务》中指出:“培养共产主义青年,绝不是向他们灌输关于道德的各种美丽动听的言词和准则”[7](P292),“不要把我们的理论变成枯燥乏味的教条,不要光用书本子教他们理论,而要让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斗争中学习理论。”“离开工作,离开斗争”,“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么,从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中得出来的关于共产主义的书本知识,可以说是一文不值”[7](P383)。所以,如果把灌输理论简单地理解为灌输方法,就严重地偏离了列宁的原义,而且以这种认识所指导的实践,也必然会走向误区。“灌输”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而不是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其本质含义是学习、教育和宣传,即用外在的知识和思想输入,充实受教育者的大脑,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必须经过教育过程和人们的体验,才能为群众所接受。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灌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等意识形态的学习、教育、宣传,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五、灌输理论的现实需要1.坚持灌输理论是应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观念渗透的需要。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也在加快,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却并没减弱,并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以往那种激烈对抗的冷战气氛,被掩盖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种形式的交往和活动之中,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也伴随着各种交流渗透进来,严重地侵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他们打着人权、民主等旗号,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电影等各种传播渠道,利用一切场合和时机,对我国人民进行无形的政治灌输。美国新闻署就表示“美国应向中国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灌输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念,这是比传授科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的任务。”[8](P101)有资产阶级学者声称:“如果不考虑到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胜利,就无法理解全球化。”[9](P2)因此,我们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面对西方国家以自身的文化、生活情趣作为普遍的价值标准,通过大众传媒向外灌输的新形势,更要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积极有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2.坚持灌输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党的十七大在确定今后的发展目标时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为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意识,自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是我们要看到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并不是自发产生的,特别是在人们思想多样化的时期,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更容易趁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