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溶解度说课稿江北中学校黄江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叫黄江,来自江北中学。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P35—38)。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阶段的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交流”的过程,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态度和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将以此理念为指导,从以下六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对本节课的构思与设想。教材分析首先,我们来看教材。课标要求: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中了解溶解度的含义。考试说明:一级主题“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二级主题“溶液”中了解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1、教材内容编写:实验9-5和9-6是关于溶解性的实验,引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进一步研究,引出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2、教材内容的前后关系、地位:(1)、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溶液的形成与饱和溶液,链接溶质质量分数。(2)、让化学研究的方向,由“质”到“量”的过渡。为酸碱盐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加深对金属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3)、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3、教材的素材处理:(1)、资料卡片处理(2)、方法导引处理(3)、图表处理这样处理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学会分析图像,交流讨论,发散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自我分析反思能力;体会自主学习中的快乐与成就感。学情分析知道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要做到有效教学,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学生。看看我的学生情况。1、认知能力和心理素质:我任教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知识理解能力强,思维转换较快,动手能力较强,课堂活跃。从心理来讲,具有探知欲望和好奇心。2、具备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够准确判断何为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以及怎么转化饱和和不饱和溶液。在学习的饱和溶液后,对教材的实验【9—5】和【9—6】认识有了局限性,学生想知道和探知更高层次的知识,来重新认识这个实验。3、具备的技能和学习方法:他们具备进行基础的实验操作能力,准确的现象描述,一定的问题分析技能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他们目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有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学,互助学习,活动展学。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地参与,作为课堂的主体。2教学目标课标说: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基于学生情况和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固体、气体溶解度的含义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初步学会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能够利用溶解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和学习数据处理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深刻体会科学探究和控制变量法在化学研究中利用和地位;同时通过对身边常见现象的解释,让学生感觉到化学无处不在,学习化学好处。教学重难点基于教学目标和我的学生具体情况,我认为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重点: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和探究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难点:正确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和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教法和学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掌握的学习方法,我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1、探究式教学2、设问启发式教学3、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实物展示采用的学法是:1、自主探究式学习2、合作学习、当堂自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学设计思路明确了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学重难点,在课程标准、多元智力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的教学设计如下活动一:课题引入(3min)设问:1、通过教材【实验9—5】和【实验9—6】,你知道要确定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需要明确哪些条件?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有四个条件。整合条件,过渡新课。目的:以设问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引入新课。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讨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二:溶解度的含义——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学习(9min)1、学生通过引入问题的分析讨论,得出固体溶解度。让学生看教材36页,勾画定义,并讨论其要素和影响条件。2、学生探讨溶解度的表述。并分小组合作完成表述的变式训练,展示比拼。3、通过资料卡片,处理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目的:1、本活动,让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设问,和分组讨论学习,突出重点,攻克难点。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变式训练,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加深理解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四个关键词: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溶液、溶解度单位为克。活动三绘制溶解度曲线——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突出重点(6min)3学生阅读P36—P37课本内容,并参照自学提示题(处理图片9-11、表9-1,方法导引)教师提问:1、溶解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2、试着在坐标系中画KNO3、NaCl溶解度曲线。目的:1、让学生通过比较溶解度的表示方法,认识数据处理方法——列表法和作图法。同时建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列表法绘制溶解度曲线,并将与教材中图9-12对比,通过对比,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绘制的曲线来查阅有关物质在非测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体验成功的愉悦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图像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感受数学—物理研究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学会利用数学的思想解决化学问题。活动四:分析溶解度曲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突破难点(12min)问题提示:1、你知道溶解度曲线上“点”意义吗?2、你从溶解度曲线能获得那些信息?(处理图片9-12和9-13)2、你知道KNO3、NaCl、Ca(OH)2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吗?1、溶解度曲线“点”含义(处理图片9-12和9-13)2、溶解度曲线的含义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2).表示温度的变化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斜率)3).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或某一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4).确定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规律: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显著,如NaCl。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目的:41、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材37页的讨论,概括要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体会化学与数学的联系,形成学科融合的思想。2、通过给溶解度曲线3个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在讨论和思考中对溶解度曲线中涉及的点、线、面的信息,充分理解并亲自感受。活动五:气体溶解度的含义——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4min)思考:1.当打开汽水瓶盖后,为什么常常有大量气泡冒出?2.喝汽水以后,为什么会打嗝?(处理图片9-14、9-15、9-16)3、解决实际问题:①为什么冬天捞碱,夏天晒盐?②夏天下雨前,鱼儿跃出水面?目的:以设问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8页,自主学习气体溶解度,并分小组合作讨论气体溶解度和固体溶解度的不同点,探究如何利用气体溶解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交流讨论及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化学的视角来解释生活现象。活动六:典型例题训练——分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比赛(4min)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是(2)t1℃时甲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3)P点表示的意义是(4)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5)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6)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到是,没有晶体析出的是。(7)从a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从b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从c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8)t1℃时,取a、b、c三种物质各10g,分别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最多的是;若用100g水配制饱和溶液,所需溶质最多的是。(9)从混有少量b的a混合物中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是目的:通过考题训练,让学生明确,“怎么考,考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通5过练习,学会如何应用溶解度及曲线解决问题,了解考题型,训练分析判断题型、题意的能力。在所有活动中,教师反馈评价,给与学生导引,并让学生反思,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能力。总结归纳——学生谈收获、教师补充(1.5min)目的:通过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反馈课堂的效率,是否有效,学生掌握情况。作为课堂活动表现的测评,让教师知道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作业设计(20s)1、完成课后作业。(作为纸笔测评,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2、查阅资料,了解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开放性、自主性、多元性)3、分小组制作学习档案。(合作性、主体性)板书设计展示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上就是我对义务教育阶段《溶解度》一节内容的总体设计与构想,着重以自主探究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双主共学”的目的,作为走上讲台不足一年的新教师,我要学习的还很多,恳请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