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研修心得白水镇中学奉迪芳研修心得我认真回顾了本次研修全过程,将从以下4个方面撰写心得:1.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收获;2.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等收获;3.教学行为的改进;4.对培训的建议2018年5月我参加了湖南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络培训,学习过程中每一天都可以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一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每一天都很充实。在这一个多月的培训期间,我始终热情高涨,积极学习,聆听专家讲座;用心去领悟他们观点,吸取精华,积极探讨。带着累累的硕果,踏上新的教育征程之际,回首培训历程的足迹,发现自己不仅在师德修养及传统文化国学知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也提升了不少,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优化,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总之这次的培训经历使我受益匪浅,只字片语难以尽述,以下是我的一些此次培训心得体会:一、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收获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专题的学习,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掌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本质,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在课程学习中跟随曾仕强教授,怀着一颗向道之心,慢慢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缓缓推开易学的智慧之门,俯瞰宇宙人生,感悟天人合一。同时曾教授在《道德经的奥秘》这一课中为忧虑和迷惑的我们年轻人指出了幸福之道,另外陶妙如教授分别从“国学之趣”、“国学之精”、“国学之气”、“国学之神”、“国学之美”、“国学之智”、“国学之理”、“国学之创”八个方面向我们概述了何为国学以及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听完课后,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中华文化概论》这一专题中,听了施克灿教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解读,明白了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有必要性,也存在紧迫性。作为老师,按照《指导纲要》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改革教育内容与方法,并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形成教育合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这一专题学习中,我明白了文化的传承是从教育开始的,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好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对照自己以往的专业成长道路,寻找自己的课堂教学与专家所谈的课堂教学的接入点让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所教的学科之中。在这三大专题学习中,我聆听了专家们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学、传承方面的讲座。他们睿智的观点、精辟的论述、缜密的思维、幽默诙谐的语言,无不透露出大家风范。他们结合自身的心得体会,以丰富的知识内涵对中华传统文化素养与教育践行进行精辟的阐述,拨开了我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重重迷雾,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在此之前,我时常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曾狂读国学经典,但是真正内化自己素养的并不多,实际教育践行的体验也不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深度不深。于是,多数理论似穿耳风,只是在头脑偶有停留便消失殆尽。这样看似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但和没有阅读区别不大。现在想来,原来我也多是“功利性的阅读”,期望着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这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络培训》让我感觉到,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好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按照《指导纲要》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改革教育内容与方法,并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形成教育合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二、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等收获培训中,我们经常在论坛、社区交流研讨一些我们的切身体会和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在这里有很多思想碰撞火花。比如白水镇中学陶茜茜老师就提出了“教师要淡泊名利吗?”这一现实尖锐的问题。其实作为一名农村乡镇教师,我每个月的工资仅能维持个人的基本生活,如果每位教师都不在乎自己的名利,试想:在物欲横飞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老师何以生存?更谈不上养家了。但是我逐渐感悟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等于选择了奉献,这是一种发自心底的爱和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三、教学行为的改进我们现在的教师都知道现在的学生正处于生活条件较优越的时代,他们从小就在家长的娇生惯养中成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衣食无忧的安逸生活,没吃过苦没受过委屈,已然一个“小皇帝”待遇,甚至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其内心里更是目无尊长,不敬不孝。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漠不关心,都不爱,怎么可能去理解接受同学和朋友,怎么能做到尊敬师长呢?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孝敬父母的情感熏陶,而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时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我们在作文活动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孝心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育学生谨身节用,懂得体贴父母一些初中生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电视广告上最新推出什么,他们就攀比着吃喝什么,什么最流行,他们就穿什么;什么最高档,他们便用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为自己买面子,给同学点歌,庆贺生日pary……一些工薪阶层的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只得勒紧裤带,那些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工作的学生父母更是苦不堪言。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先是布置学生开展下一次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让班级干部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论节俭的警句和名人故事,接着,请部分家长给老师写信——亮家底、讲苦衷、提希望,最后向全校学生提出了“生活节俭,不向父母提出过份要求”的倡议,同学们纷纷自觉执行,在全校引起强烈的反响。(二)激励学生多做家务,学会关心父母古人云:情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现在的父母为了子女更专心于学业上的竞争、包揽了一切家务,以至于大多数中学生“高分低能”,自理能力弱,有些学生习惯于父母对自己的悉心照顾,却很少关心整日为自己操劳的父母。为了促使学生将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转变为关心父母的道德行为,让“孝”与“敬”能真正落后到实处,我们设计了一份学生在家操行“一日规”,其中包括每天早起必须自己叠被,自己收拾房间,自己烧早餐。还有必须自己动手刷鞋、洗袜子和内衣裤。实行“双休日”后,又制定了“双休日家务劳动安排表”。内容包括帮父母买菜,打扫家庭卫生。暑假里我精心设计了假期作文题,如《我给妈妈当帮手》、《我学会了……》、《今天,自己也露一手》。目的在于让学生写自己亲手做的事、亲身经历与感受。新学期开学时,一些家长对我说他们的孩子变得懂事了,在家里没事找事干,有事抢着干。(三)抓住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记得有一次上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正好也离母亲节不远了。当时我就想:何不利用此次机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教育呢?想到就做,在接下来的一次作文活动中,为了让同学们在平淡的生活中体会到父母深沉无私的爱,我们让他们说说“父母为我做了什么”。同学们一个发言踊跃,有的说,妈妈每天为我洗衣做饭;有的说,爸爸每天送我上学;有的说,下雨天妈妈为我送伞;有的说,生病时爸爸背我上医院等等。我又想起不久前有两位学生求我在所奖的本子上写上“奖励十元”字样,目的是回去向爸妈请功,并乖乖掏钱给他们,当时我真是又好笑又好气。此时我把这件事提出来讨论,同时请同学们说说“我为父母做过什么”。通过举例比较,同学们不由叹息,深感惭愧:几年来,父母每时每刻都在照顾我们,他们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啦!不为名不言利。是啊!父母恩情似海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课后再辅之以“我为爸妈送热茶”、“我向爸妈道谢谢”等活动,孝敬父母的种子也已悄悄洒入他们细小的心田,何愁将来不发芽、成长呢?四、对培训的建议最后说说我对此次培训课程学习的一些建议:我建议培训视频应该打字幕。我们常说的“声画合一,图文并茂”的“文”,指的就是字幕。字幕是视觉语言的一种,它以文字符号的方式传递着信息,是对声音与图像所表达的强化和补充,给人以清晰的视觉印象,使人易认、易懂。利用文字的表意性功能,采用字幕对培训视频的老师说的话予以补充、说明,可使学员在不影响听觉的基础上,通过字幕这种表现方式,获得更多的信息。将各位老师说的话做成字幕,不仅可以弥补语言表现上的弱点,让学员更多地将注意力投放于此,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加培训视频本身的传播信息含量,提高培训的传播效果。特别是在专题解析中,很多内容如果不用字幕加以说明的话,学员不一定听得懂,例如对案例的展示,对专业知识的讲解,听起来较为枯燥的数字、不易理解的术语等,还有教学中各种问题等等,都少不了要依靠字幕来做相应的解释说明。采用字幕对培训视频的老师说的话予以补充、说明,可以向学员讲授和展示更多、更专业、更广泛的信息,让学员在视觉上直接了解、掌握那些老师解说难以表达清楚的东西,从而达到视、听完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