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战争(论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教派冲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宗教的战争——十字军东征时的宗教冲突1095年11月27日,在法国克莱芒宗教会议上,教皇乌尔班二世发表了震惊整个基督世界的著名演说《因父之名》,从而揭开此后长达二百余年十字军东征的序幕。十字军东征的直接原因,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塞尔柱土耳其人在东方横扫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的领土,并有威胁到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趋势,迫使拜占庭皇帝亚历克西斯一世不得不遣使到罗马向教皇请求援助。而乌尔班二世也正好希望通过组织一次浩大的军事远征,一方面消除西欧各国内部混战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扩大天主教在东方的影响力。双方一拍即合,发起了十字军东征。从十字军的起因来看,无疑政治和军事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纵观十字军东征的全过程,不同宗教信仰的冲突才是最突出的矛盾,因为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成为了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汇聚之地,任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事务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因此下面就着重分析十字军东征前后三大宗教的关系及其转变。首先来看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关系。往前追溯,西欧民族和阿拉伯人最大的一次冲突是732年的普瓦捷战役,法兰克人阻止了阿拉伯人从伊比利亚半岛北上的征途。此后数百年间,两个宗教并无太多的纠葛:在东方,信仰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横亘在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之间,双方很少有正式往来,而在西方的伊比利亚半岛,零零散散的天主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也更多地只是出于政治利益的相互攻伐,甚至一个天主教国家和一个伊斯兰教国家联合攻打另一个天主教国家也是常事。不仅如此,许多天主教学者还被伊斯兰教国家先进的科学文化所吸引,前往伊斯兰国家中学习先进知识,然后返回西欧进行传授,而且由于教会在文化方面的垄断地位,在这些学者中很大部分是神父。两个宗教间的这种和谐与他们共同的一神教思想有关,所以宗教层面的冲突在十二世纪之前并不是主旋律。两种宗教关系的急剧恶化源于塞尔柱土耳其人崛起。当时塞尔柱人实际控制了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并且进一步地控制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不同于此前阿拉伯人对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徒的宽容态度,塞尔柱人肆意劫掠和折磨那些朝圣者,这无疑恶化了伊斯兰教在天主教徒心中的形象。塞尔柱人对拜占庭帝国的威胁直接导致十字军东征的发起。乌尔班二世的演说中把穆斯林说成残害基督徒的魔鬼,使得原先部分天主教徒对伊斯兰教的不满被瞬间提升到了整个天主教世界对伊斯兰教的强烈仇恨。伊斯兰教从此被天主教徒视为异端(异端这一贬义称呼在此前只被用来称呼那些多神教徒),而伊斯兰教在此前并不这样被天主教徒痛恨。同时十字军东征本身对于伊斯兰教徒来说也是一次灾难:十字军每攻陷一座城市,就会疯狂地屠戮城内的穆斯林,这应该不仅仅是出于对财富的贪婪,宗教狂热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根据记载,当第一次十字军攻占了圣城耶路撒冷后,十字军士兵冲到清真寺内杀死了无数的穆斯林,淌出的血液甚至足以漫过膝盖!而当十字军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建立起天主教国家后,也对治下的穆斯林采取不公平的统治,收取更高的赋税。尽管伊斯兰教更崇尚和平与文明,但是十字军的暴行仍然激起了所有穆斯林的愤怒,开始了以暴制暴的报复行为。此后伊斯兰教的军事领袖努尔丁和萨拉丁就利用了穆斯林这种普遍的敌视十字军的情绪,团结伊斯兰教徒发动圣战“吉哈德”,打击十字军国家的统治。这反过来又激起了天主教徒对穆斯林更深切的痛恨。这种宗教上的敌视情绪就是当时中东战争迭起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关系。如果说天主教和伊斯兰教这两个不同源的宗教还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友好相处关系的话,那么天主教和东正教这两个一衣带水的宗教则是始终处于敌对状态。这是因为在罗马帝国分裂后,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会也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天主教会形成了类似于封建制度的以教皇为最高领袖的管理制度;东正教会则更多地依附于拜占庭皇帝的指令,并且各个教区自主权利较大,权力不完全集中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另外,以罗马人自居的拜占庭人总认为西欧民族是野蛮人的后裔,对后者怀有一种蔑视的态度。罗马教会则认为东西教会应该统一听从罗马教皇的命令,这显然是东正教会无法接受的。于是,因为在教义等方面不可调和的矛盾,1054年天主教教皇利奥九世和东正教教长赛卢拉留斯互相将对方开除了教籍。东西方教会彻底决裂。仅仅过了不到50年,拜占庭皇帝亚历克西斯一世就因为塞尔柱土耳其人的入侵而不得不向西方求援,教皇乌尔班二世也答应援助东方的教友,这本应该是东西方教会弥合裂痕、一致对外的好时机,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因为政治利益上的矛盾,拜占庭皇帝和十字军各将领很快分道扬镳;而每当十字军陷入不利战局时,天主教徒们又纷纷认为是那些不信真神的东正教徒引得上帝惩罚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的冲突。十字军建立国家后,对东正教徒采取的政策与穆斯林相同,用排斥和压榨的手段对付这些所谓的教友,而在穆斯林统治时期,东正教徒都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压迫。只有少数几个东正教教派能和十字军国家保持一个较为良好的关系,而这是以在某些程度上的归属天主教会为代价的。处于领土争端,拜占庭帝国有时还会和十字军国家在边境点燃战火。双方的矛盾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达到顶峰,本来是去打穆斯林的十字军,竟然直接攻入了君士坦丁堡,并在城内大肆劫掠了三天!对于东正教徒来说,恐怕穆斯林带给他们的创伤远不如西方的“兄弟”们造成的破坏。所以在中东地区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天主教徒到东方是为了拯救东正教教友的,但是东正教徒们却宁愿站在伊斯兰教旗下对抗天主教徒,也不愿意接受十字军的统治。当时天主教与东正教关系之恶劣,由此可见一斑。最后来看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在此前数百年间,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从拜占庭帝国那里夺走了中东地区,又不断威胁到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半岛的领地。再加上改宗伊斯兰教的塞尔柱土耳其人始终是拜占庭在东部边境的最大隐患,塞尔柱人甚至于1071年在曼兹科特战役中大败拜占庭军队,并趁势席卷了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各个城市。两国之间有这般的新仇旧怨,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似乎不像是可以友好相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拜占庭人和穆斯林都崇尚高雅的文化生活,对学术和文明充满向往,而不像西欧国家中更多地充斥着好勇斗狠的武士。而且两种宗教之间更多存在着接受与肯定,而非对立与排斥。正如10世纪初一位东正教牧首所说的那样,他认为世上存在两种“最高权力”,一种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另一种是信仰东正教的罗马人,双方应该亲如手足,而不应该由于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差异而相互敌视。事实上,在较长的时间里,两个宗教之间还是保持了较好的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天主教会显然没有从东正教会那里得到同样的待遇。宗教间的平等是一回事,面对穆斯林的军事扩张则是另一回事。迫于塞尔柱人的压力,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方的天主教国家。拜占庭皇帝亚历克西斯的本意是希望教皇派一些雇佣兵来帮助自己,但是东征的号角一经吹响,事态就连教皇本人也无法控制了。为了信仰和财富来到东方的不是雇佣军,而是手握重兵的封建领主们。他们固然履行了自己讨伐穆斯林的义务,但是也顺道攻占了一些东正教徒的城镇。在屠杀穆斯林的同时,东正教徒往往也难能幸免。相比之下,东正教徒必然怀念穆斯林统治时期人人平等的时光。所以十字军虽然是由拜占庭帝国的求助引发的,但是东正教徒和穆斯林的关系不仅没有向恶化的方向发展,反倒因为十字军的彻底排外的政策而联接得更加紧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信仰这两种宗教的国家还是保持了原先那种仅在政治军事上对立,而在宗教信仰方面并无突出矛盾的局面。从整个二百年十字军东征的过程来看,宗教信仰的因素逐渐取代最初的政治军事因素,成为战争的主要诱因,也是促使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能够前赴后继为之奋战的主导因素。人们深信自己是在参与一场圣战,是在为信仰献身。从这一角度来说,十字军东征的战争,是不同宗教派别的战争,每一方都试图打倒另一方,用武力证明自己信仰的才是真理,自己才是神的宠爱者。这一点在今天看来当然是不符合逻辑的,但是在当时的人看来,信仰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是他们生命中不可分的一部分,这样他们的宗教狂热也就可以理解了。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