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针灸学实用手册书培训学校班课堂笔记讲义精要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专题技术临床推广研修班讲义主讲:邱雅昌‘中国针灸推拿协会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UnireaChineseMedicineResearchInstitute2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导读代序董氏奇穴为我国山东省平度县人董景昌先生家传绝学,代代单传,至董先生在台湾行医,始允许学生在其诊治病人时侍诊学习,间亦回答学生发问,虽有讲义油印本,从未以上课形式传授,故门下诸生各人所得不尽相同,但其学生编书时,均以董先生之《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为蓝本,再加入自己所闻及经验。本讲义穴位用法经验系以赖金雄师伯所编之“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为本,删除部分罕用穴位,而本人经验部分及诸多董先生门人分别发表之病案,将以课堂讲述为主。董氏奇穴按董景昌先生定名为《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盖有不自囿〞奇穴〞一隅,而认为是正统针灸之意。今附上董先生于1973年出版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一书时自序的部分内容,以为读者一窥董先生将其「祖传之秘」公诸社会之意。《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自序针灸治病,历史悠久,至宋仁宗时,铸有「俞穴铜人」,确定十二大脉,设三百六十五针穴,颁行「五脏图」,供世人参证,针术更趋昌明,垂今历二千五百年,医圣辈出,遗着亦伙,惜以文字深奥,语意含蓄,非躬亲体验,实难领悟真谛,是以面授口传,居于重要地位,但囿于私相传习,秘而不宣,致高深医理,每失所传,良可惋惜!一般所传之针灸医学,循十四经脉络,订为三百六十五穴位。但观历代名医遗着,经穴经废弃者有之,经外再发现者亦有之。不独「俞穴铜人」未臻完备,十四经脉络穴位亦迭有鼎革,针灸医学仍须继续研究与发展,乃不争之论。景昌先祖所传针术,异于「十四经」脉络,所设穴道部位亦与「三百六十五穴」者大不相同,且重针轻灸,治法简便而功效显著,甚多诊断为难治之症,均经景昌以祖传针术神速治愈。吾董氏针灸另有渊源,自成一派。奈先祖遗着毁于兵燹,至深遗憾!所幸景昌记忆力强,对先祖面授之针术尚能牢记要诀,来台以后施行义诊,计有三十万病患同胞深受董氏针术之惠,复因三十万人次之临床验证,董氏针术之疗效乃无可置疑者也。为响应政府复兴中华文化之号召,发扬我国传统而优良之医术,景昌之奇效针术虽属祖传之密,亦愿公诸社会,贡献人群,一则复兴中华文化,再则亦为先祖「救世济人」传统医德之发扬。(中略)景昌临床治病,固以祖传针术为要着,然对「十四经」各穴之治效亦曾研究而比较之,经临床验证,一般「十四经穴学」中所列各穴之主治病症,有未尽者,亦有效微者,特将有关穴位经景昌验证确定其主治之病症,按实修订附载于后,提供同道参考,亦期抛砖引玉也。去年十月,发现市面上有所谓「针灸ㄨㄨ奇穴集」者,经查对其中半数乃剽窃我董氏针灸奇穴之部分内容(其中穴名有些仍用董氏原穴名,有些穴名则已篡改)。景昌对此欺世盗名之徒固属不齿,为免读者受愚,特将《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之内容予以充实后付印,俾读者能见我董氏针灸奇穴之全貌。本书之出版承袁国本先生协助编辑、点穴与校订,并予致谢。董景昌3西元一九七三年六月二十二日第五次赴高棉前序于台北市本讲义主要参考书为董先生原著,其次为董先生门下杨维杰老师之《董氏奇穴针灸发挥》及赖金雄医师之《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赖师伯不幸英年早逝,希望此讲义弘扬其应用董氏奇穴的经验,使其经验得以帮助各位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应用董氏奇穴。董氏奇穴虽号称奇穴,但系统井然,穴位分布全身,比传统经络系统更为缜密,治疗病症的范围极广,但应用上极为简便,不弄玄虚,特点清晰,兹分析讲解如下:一、一般不在局部取穴、仅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施针,胸腹及腰背部位,则以三棱针浅刺出血,危险性少。二、施针手续简便,不拘泥补泻等繁复手法,仅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留针各种手法,配合「动气针法」与「倒马针法」即可达到治疗的效果。另有所谓「指挥针法」,杨维杰老师将其要旨发展成「牵引针法」。此三种针法为目前使用董氏奇穴的医师所习用,为方便了解,先以传统经穴应用此三种针法的具体操作解说如下:例如病人右膝疼痛,因董先生认为膝痛与心力不足有关,故可取健侧左内关穴强心,配合同经邻近穴位再刺一针,如左间使穴或大陵穴便成为「倒马」针法,若膝痛部分位在肝经路线范围,则取肝经之俞穴右太冲以为「牵引针」,留针期间要求病患时时活动膝部,即为「动气针法」。一般留针30分至45分。此三种施针手法不必一定全用,但「动气针法」则为必要。如果患处在胸腹部,不能活动,则令患者按摩或深呼吸,如病患不能自行活动其手足等,则可令旁人协助其活动肢体。三、注重全息对应。例如以「心门」(接近小肠经的小海穴位),治疗膝部内侧疼痛,即为全息对应的一种。全息对应有「等高对应」、「手足顺对」、「手足逆对」、「手躯顺对」、「手躯逆对」、「足躯顺对」、「足躯逆对」、「头骶对应法」以及「头足对应」等,但并非所有对应均有疗效,请学习者注意唯有实践才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手段,不可将全息对应无限扩张,否则必成为「寸寸人身皆是穴」,可以一穴治全身病,也可以所有的穴皆可治同一病,而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四、多以「段」或「区域」为取穴单位。赖金雄医生说此法取穴范围大,取穴方便,且各穴往往成组或倒马使用,效果更佳。例如足三重穴组(足一重、足二重、足三重共三穴),虽谓在腓骨前缘,外踝骨尖上三寸、五寸及七寸处,但只要在该线段上倒马(成为三穴并用的大倒马)取穴即可生效,不需太拘泥于尺寸。又此种方法常有上、中、下三焦全取以治疗整体之意思,例如前臂小肠经路线上,自腕横纹上三寸、六寸、九寸计有肠门、肝门、心门三穴,乃括囊下、中、上三焦。又如手掌大肠经上,灵骨(合谷穴后半寸)、大白(接近三间)穴组为董氏第一灵效穴组,即掌握了所谓「第二掌骨全息律」,又掌握手掌全息竖掌时的上下焦,针尖朝向的范围又掌握手掌全息横掌时的上、中焦,意透下焦(小肠经的后溪、腕骨)。五、诊断擅用掌诊。赖金雄医师说:董氏掌诊的具体方法是察看手掌青筋或红筋分布的部位,从而审知病因之所在而据以用穴治病。因为各脏腑皆有经络到达手掌,若脏腑有病,便会反应到手掌上;又因为董氏奇穴所言某脏某腑神经或身体某部位神经,具有与该脏该腑或该部位的相应关系,(并非即一般所指解剖学上的神经),透过这种脏腑与手掌及脏腑与穴道的连系关系,便成为一种诊断与治疗的体系。例如某人患坐骨神经痛,其掌上肺区出现青筋,即可断知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4通过,可调整肺功能而治肺虚,则针此二穴便一定有显效,且往往针到病除,效果稳定。又如诊其手掌二、三尖瓣部位或心区有青筋、则相关疾病便可用有心神经通过的穴道取效。本书经验病例中所述董师用通关、通山、通天治下利清谷的例子,便是该患者掌上心区青筋明显,断定其为心弱,乃爰用上述穴组补火生土而治愈。总之,董氏奇穴言某脏腑神经通过的穴道,即指可治愈该脏腑的疾病;而欲知病在何脏腑,透过掌诊便可以辨知。六、重视观察身上病变反应的暗影、青筋或红筋。赖金雄医师说:至于穴道上的青筋或红筋(尤其是手指上的穴道),它是诊断点,也是最好的治疗点。例如心常穴附近见青筋明显,对准该青筋施针(出血),则胸次立舒,各种身上的不适亦可随之改善。这是因为心常穴有心神经通过,心功能有问题该穴才会出现青筋;在此情况之下,如果身上有病痛就与心脏有关,也就是心常穴的有效治症。不过,这并不是说心脏方面的病变必会在心常穴上出现反应点,此时心常穴自然就不一定是最好的治疗点。而且,由于手指的痛觉特别强烈,除非有明显的反应点(青筋或红筋),是不轻易取用的。七、重视体应。杨维杰老师说:「体应是董氏奇穴在治疗方面最有针对性的发明与应用,掌握此一原则,不只能将董氏奇穴应用得更深入更有效,以之用于在十四经穴方面,也能加强及突出其效果。体应之要点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脉治脉。」八、重视脏腑互通的性质。这是杨维杰老师在董氏奇穴理论上的发现,对了解董氏奇穴的内涵有巨大的贡献,比那些动辄说董氏奇穴蕴涵「天地大道」的玄虚说法较具体且有根据。在此,将杨维杰老师解释此原理的全文录下以供读者参考,并彰显杨老师的发现:这是董氏奇穴应用最突出、最广泛及最精华的部分,虽然在董师书中从未提及这方面的理论,但其应用则时时处处与之相合。五脏别通首先见于李梴「医学入门」,引自「脏腑穿凿论」(注:李梴原书并未有五脏别通之名称)。唐宗海之「医经精义」(注:书的全名为〝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有较细的发挥。但他们都并未深入了解其源流,五脏别通应系由六经之开合枢变化发展而来(开合枢则又系由易经演变而来)。灵枢根结篇说:「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又说:「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以三阴三阳同气相求,作手足相配之表如下:三阳太阳少阳阳明〈开〉〈枢〉〈阖〉足膀胱小肠手足胆三焦手足胃大肠手∣∣∣∣∣∣手肺脾足手心肾足手心包肝足〈开〉〈枢〉〈阖〉三阴太阴少阴厥阴〈按:横向排列,则为同名经相通,如手足太阳相通,手足太阴相通…..〉手足相配三阴三阳同气相求5这样就构成了肺与膀胱通,脾与小肠通,心与胆通,肾与三焦通,肝与大肠通。除五脏别通外,胃也应与包络通。从此一原理来探源董氏奇穴之原理及应用,许多疑惑自是不言而解,以此原理发挥应用更能挥洒自如,早在1992年本人重新修订之「董氏奇穴针灸学」已将此一原理之应用明注于该书各穴位之说明中,现将其中部份用例再提出看看,当能更了解其应用。例如:重子、重仙在肺经上,但可治膀胱经之背痛,及肩胛部疼痛。眼黄穴在心经上,透过心与胆通,所以能治眼发黄;还巢穴在三焦经上,因三焦经与肾相通,故透过治理三焦,疏肝补肾能治妇科病、不孕症等。又如火包穴在胃经第二脚趾上透过胃与心包通,治心痛甚效。通关、通山在胃经上治心脏病亦甚效。木穴在大肠经上,但能治肝经之疝气痛,其它大、中、小浮间皆在大肠经上,都能治疝痛。又五十肩病痛多在肩背小肠经处,针肾关(在脾经上)特效。十四经穴应用五脏别通之原理取穴,疗效亦非常好,例如:以曲池治头晕,就是透过大肠与肝通的运用。腕骨在小肠经,能清脾湿、治黄疸,自古为治黄要穴。中渚在三焦经上,治肾亏腰痛甚效。足三里为胃经穴,但治心脏病甚效。内关为心包络穴位,但治膝痛甚效,此因通过膝部最主要之经络为胃经。此种方法应用极灵活,例证甚多,疗效极好,在此不再多举。(註:本原理和对应法一样,不一定处处正确)。九、放血疗法也是董氏针法的精髓之一,尤具釜底抽薪的效果,应用得当,病痛往往唾手可愈。董氏的放血疗法多取远处特定穴位或病变呈现的暗影、乌青、青筋、红筋放血,与时下流行的放血疗法相较,另有特色。十、穴位常在筋骨、肌肉之间,故进针或贴骨或贴肌腱等等,与我国已故著名针灸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杨甲三教授「三边」、「三间」的说法相符。按此针法,如足三里虽云与胫骨棱相距一寸,实际进针时,若采与胫骨棱相距约五分(即董氏奇穴的四花上穴),则针贴合胫骨功效更好。本人可说是到目前为止(2010年10月)针对董氏奇穴的特异性做过科学性实验的唯一一人。实验方法是测量人体针刺前后在特定部位经皮逸出的二氧化碳的量。例如针刺足三里而在丰隆穴上测量针刺前后与出针后经皮逸出的二氧化碳的量,与针刺四花上穴,而在丰隆穴上逸出的二氧化碳的量相比较,发现针刺后逸出的二氧化碳均大于针刺前,提示代谢增强,但针刺足三里者在出针后其增加之量很快衰减,逸出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恢复与针前相同,而针刺四花上穴(与足三里仅相差五分,但四花上穴紧贴胫骨),则在出针后原增加之二氧化碳并未急速衰减,约在两个小时后才恢复至针刺前的水平,提示针刺董氏奇穴的效力持久。十一、董氏奇穴的分布井然有序,而其细腻处更胜传统经络,例如在足阳明与足少阳循行于小腿的范围内尚有侧三里、侧下三里、四花外等穴,套句现代用语,可说「分辨率」更好。十二、最后强调董氏奇穴是董氏历代祖先以其独特的心法,又吸取我国广大民众的方法经验,例如挑羊毛痧、放血等,经无数的临床实践验证而来,绝非玄学,也不必套上什么天地之道,才能彰显其独特的疗效。学习董氏奇穴,最重要的是在汲取前辈的6经验后,不停的临床验证,比对,再修正,再临床验证,如此方能灵活运用董氏奇穴,而不囿于那些玄虚的大道理,自欺欺人。本人谨以此与读者互勉。

1 / 9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