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汇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和植物的区别:1、动物都能运动;2、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从而维持生存和繁衍。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有: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有: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水螅的主要特征:(1)水螅生活在淡水中,通常会固着在水草上。身体浅褐色,成圆筒状。水螅的身体上端是口,下端是基盘。(2)水螅口的周围有5—12条触手,触手上有许多腔肠动物所特有的刺细胞。身体呈辐射对称,即身体有多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切成两个对称的部分。辐射对称的意义: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3)取食方式:以水生的小动物为食,先是用刺细胞中的毒液及刺丝将小动物杀死,然后用触手把食物送入口中。(4)消化方式:食物由口吞入消化腔(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中,小部分在消化腔中进行胞外消化,大部分在内胚层细胞中进行细胞内消化。水螅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到体外。(5)水螅的体壁由内、外胚层构成,它是两胚层动物。2、其他腔肠动物珊瑚虫、海葵、海蜇、水母等。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4、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食用:如海蜇可以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2)观赏:珊瑚虫的骨骼可以制成装饰品。(3)珊瑚礁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等等。扁形动物1、涡虫的主要特征(1)体长、体色:涡虫全长10—15㎜,背部呈灰褐色,腹面颜色较浅。(2)体形:背腹扁平,左右对称,只有一个切面能将身体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左右对称的动物比辐射对称的动物在运动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上更强一些。(3)身体的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个耳状突,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点,可辨别光线的明暗。(4)涡虫的身体由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形成,其中中胚层形成肌肉层,所以运动能力更强,扁形动物是最早出现三胚层的动物。2、寄生、寄生虫、宿主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作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叫做寄生虫。被寄生的生物叫做宿主,也叫“寄主”。2(1)寄生虫的种类按寄生环境来分可以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表寄生虫。(2)宿主的种类中间宿主和终宿主3、其他的扁形动物猪肉绦虫猪肉绦虫的成虫呈白色带状。猪肉绦虫的成虫在人体小肠内,靠身体表面吸收寄主已经消化的养料生活,它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已退化,但是,生殖器官特别发达,这些特点都是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水中幼虫(毛蚴)钉螺幼虫(尾蚴)人或动物华支睾吸虫感染过程:水中—→螺类—→鱼、虾类—→人或动物4、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线形动物:1、蛔虫的形态特征蛔虫的身体呈圆柱形,中段较粗,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呈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部向腹面卷曲。蛔虫口的周围有3片唇,适于吸附在寄主的肠壁上。体表有角质层,能够防止虫体被人体的消化液侵蚀。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适于吸食半消化的食物。蛔虫有很发达的生殖器官,雌虫每天大约产卵20万粒。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这些特点都是蛔虫长期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果。2、蛔虫的主要危害蛔虫病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严重者可引起营养不良,有时出现情绪不宁、烦躁、磨牙及惊厥等;若肠道中蛔虫过多,或蛔虫钻入阑尾或胆管内,还会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或阑尾炎及肠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一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二要严格管理粪便。4、其他线形动物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秀丽隐杆线虫等。5、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环节动物:1、蚯蚓(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柱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2)体色:有的为暗红色,有的为灰黑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较浅,以此来区分蚯蚓的背腹两面。3(3)靠近身体前端的几节,颜色较浅,表面光滑,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叫做环带。以此来区分蚯蚓的前后端。(4)运动:蚯蚓靠肌肉以及刚毛的配合完成运动。如果把蚯蚓放在玻璃上,会发现蚯蚓运动得很慢,身体的长短、粗细变化不明显,因为此时刚毛基本失去固定身体的作用。(5)蚯蚓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的。蚯蚓的体壁要经常保持湿润,体壁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溶于黏液中,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而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先进入体表的黏液中,然后进入空气中,这样蚯蚓用体壁来完成呼吸。大雨过后,许多蚯蚓会爬到地面上,这是因为土壤中积水过多,空气不流通,爬到地面上便于进行呼吸。(6)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优良的蛋白质饲料;②疏松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③清除环境污染;④可作为药材,等等。2、其他环节动物水蛭、沙蚕等。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河蚌(1)河蚌生活在淡水中,如江、河、湖泊、池沼的水底。(2)河蚌的身体外面包着两片贝壳(双壳类),在贝壳的内面贴着一层柔软的膜,叫做外套膜。外套膜的作用:保护河蚌柔软的身体。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珍珠也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3)运动器官:斧足。斧足呈斧状,左右侧扁,富肌肉,通过它的舒缩产生运动。(4)呼吸器官:鳃,鳃中有丰富的血管,水经过鳃时,即进行了气体交换。(5)摄食:通过入水管的吸入和出水管的排出水,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其他软体动物:1、蜗牛(1)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之一,它主要以植物为食,特别喜欢吃作物的细芽和嫩叶,所以蜗牛对农作物危害较大,是农业害虫。(3)运动器官:腹足,腹部肌肉发达,可用于运动。足下能分泌粘液,可降低摩擦力以帮助爬行。2、乌贼(1)乌贼又名墨鱼,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中。(2)乌贼身体可分头、足、躯干三部分,外被肌肉性的套膜,足已特化为腕和漏斗,有腕10条,漏斗在口的下方。(3)用鳃呼吸,用从漏斗中喷出的水产生的反作用力快速运动。(4)体内有墨囊,墨囊内有墨汁,遇到敌害时,可释放墨汁,把周围海水染黑,然后趁机逃走。(属于防御行为)除上面介绍的河蚌、乌贼、蜗牛外,软体动物还有常见的鲍、蚶、蛏、扇贝等。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除节肢动物之外的第二大类动物,它广泛分布在淡水、海水和陆地上。4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外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可以食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2)药用价值:鲍的贝壳、乌贼的壳等。(3)观赏价值:有美丽的光泽和色彩,如鸡心螺。二、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就有120万种以上,占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节肢动物包括四大类型:昆虫纲、蛛形纲、多足纲、甲壳纲。(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其中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现在已知的种类有100多万种。昆虫:1、蝗虫(1)蝗虫的体表特征蝗虫的体表具有坚韧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2)蝗虫的身体分部蝗虫的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全身可分为头、胸、腹3部分,胸部又分为前胸、中胸、后胸3部分,腹部共有11节。①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主要结构有触角、眼和口器。触角:1对,丝状,分节,是感觉器官,有触觉和嗅觉功能。眼:蝗虫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大,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还有1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倒等腰三角形。单眼仅能感光。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又叫咀嚼式口器。②胸部-------运动中心: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在蝗虫的前、中、后胸各生有1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后足;足是分节的,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叫跳跃足。在蝗虫的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1对翅:前翅和后翅。前翅狭长、革质,覆盖于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宽大、膜质、柔软,常折叠在前翅之下,飞行时展开,是适于飞行的器官。③腹部-------由11个体节构成。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各有1个半月形的薄膜,这是蝗虫的听觉器官。在蝗虫中胸、后胸和腹部第一节到第八节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1个小孔,这些小孔叫气门,共有10对。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气管。3、蝗虫的发育蝗虫一生要经过卵、若虫(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它的繁殖力很强。在蝗的一生中,若虫的食量和活动范围较小,容易防治。因此,在若虫期防治蝗虫效果最好。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等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有益方面(1)提供食物(2)可做饵料(3)药用昆虫(4)提供工业原料(5)传粉(6)消灭害虫52、有害方面(1)危害农业和林业。(2)危害人和牲畜第四节鱼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一、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二、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三、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四、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1、鱼的外形呈流线型(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体表常常有鳞片覆盖,鳞片表面有滑滑的黏液,起保护身体的作用和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2、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偶鳍有胸鳍、腹鳍;奇鳍有背鳍、臀鳍和尾鳍。3、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4、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5、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五、鱼类的主要特征1、适于水中生活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3、用鳃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六、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七、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为人类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2、融入人类的文化3、鱼类资源的现状和保护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回到水中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1、青蛙的头部具有一对向外突出的眼睛,使观察的范围较大;眼睛的后面有鼓膜,可以感知声波。2、青蛙的四肢中,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3、青蛙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青蛙依靠肺从空气中吸收氧气,但是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只靠肺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可以辅助呼吸。其他两栖动物: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6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二、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它们能在陆地上自由生活,繁殖,不过有的种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又回到了水中。蜥蜴:1、蜥蜴一生都生活在陆地上,体温不恒定,属于变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