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学教导员(暂定)岗位能力培训项目市场需求调研报告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而未被世界所淘汰,无疑是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支撑着我们的民族命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国学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与骨髓,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21世纪的今天依旧滋润着人类的心灵。从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到90年代开始的“国学热”,中国文化复苏的波澜不断涌起。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全世界相继建立了100多所孔子学院,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愿望日益强烈,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国学越发显示出独特的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学”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之源。79.1%的受访者认为,对于青少年而言,国学在道德层面具有重大的引领作用,在人生意义的层面及现实层面都具有不可忽略的教育作用,它可以润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我们应在全社会的基础教育这一关键环节加入国学教育,将国学的精髓真正发扬光大,真正发挥好国学对民族素质提升的教育引领作用。一、中国国学教育市场发展现状分析1、西方社会价值观、节日文化和生活习惯在国内渐呈泛滥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之所以有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就在于该民2族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共同的历史文化。当西方社会的价值观、节日文化和生活习惯在国内渐呈泛滥之势时,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淡漠、否定甚而鄙视,在调查对象中,表示对国学“不喜欢或很不喜欢”的人群占29.1%。国学作为历史与文明的承载和体现,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复兴华夏文明的号召,被推到了重要的地位。目前,国学教育虽然一直没有中断,无论是民间或官方,在各个领域里都对国学教育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作为一个教育的系统,国学仍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因此,加强国学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统一认识之后,形成决策,要有一个舆论导向,还要设置相关机构,组织集中各类专门人才,确定需要加强的内容,制定实施方案、步骤,包括加强教育的内容、实施教育的对象和采取何种教育方式等等。这就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创造氛围,使国学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2、目前推广国学教育的现状1)国学的内容其实在正规教育中存在的很少目前,国学的内容其实在正规教育中存在的很少,以语文课为主,历史、音乐、美术课有一些,更多的是侧重于现代科技内容。传统医学、戏剧等,有渐渐退出人们视线的危险,中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真空面很大。一些学校将国学课当成语文课的补充,只让学生大量背诵古文,学生负担沉重,丧失了对国学的学习兴趣,导致国学课流于形式。调查结果显示,65%的学校则是将国学教育课单纯地变成让学生与老师一起背诵,但是未给学生加以解释,这让学生对于经典的理3解十分有限。2)国学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经、史、子、集,蒙学、小学(文字、训诂、音韵)是国学之主体,而儒家文化之经学是其核心。在所有开设国学教育的学校中,国学教育的内容,多为《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对韵》、《弟子规》、唐诗宋词等等,不足国学内容的12.5%,充其量不过是蒙学而已。《论语》、《老子》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国上层建筑各个领域,而推广国学教育的学校对此涉及不深、覆盖不广。在所有开设国学教育的学校中,国学教育的内容,多选择经典诵读,诵读的内容多出自《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除了读音不准这类“表面错误”,家长和教师一味强调学习数量也是当前国学教育的一大弊端。教师、家长一味把大量的古诗词塞给学生,背诗成了国学课堂里的必修课,使孩子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另一方面还让学生们被迫接受囫囵吞枣式的翻译,使得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变成了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对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更加难以理解。3)推广国学教育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调研中50%以上的受众认为,我国的国学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师资限制国学教育发展,许多教师自身国学底子薄弱,没有能力甄别国学课教学内容,导致一些糟粕思想荼毒学生。同时由于教授孩子背诗的引领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诗文诵读的质量大打折扣。不食4人间烟火是推广国学者之大忌。有些推广国学的老师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衣食住行俨然一副苦行僧的架势,尽管教给学生的内容没有参杂宗教思想,但引起家长忧惧,领导猜忌,因而使这项工作举步维艰,甚至半途而废。4)国学教育多采取随机进行的方式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国学教师,没有专门教材、没有固定课时安排,也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国学教育也只是在相关课程上对学生利用随机渗透的方式进行。各地使用的方法有:①不求甚解式的背诵;②每天保证一定量的时间用于背诵;③全员参与;④建立奖励机制;⑤通过校园小报、黑板报、广播室、学习园地、校园文化长廊、文学社、主题班会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⑥制定切实可行的背诵计划;⑦校际交流;⑧参加全国大赛等。5)对大力推广国学教育理念的宣传不够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由于缺乏宣传教育,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经典,把诵读经典跟和尚念经混为一谈,更不理解推广经典文化有什么好处。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听说“国学”的概念。62.4%的受访者认为,国学是高收入人群和国学爱好者的事情,离普通大众还差得很远。6)开设国学教育的学校城乡差别较大在国学教育的含义被广泛地定义为凡是进行包括经典诵读、传统道德、民俗民情、民族音乐、传统戏曲或传统体育项目等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下,被调查的学校大部分都未进行国学教育。农村小5学的国学教育接近空白,部分学校只限于在某些课程内随机进行。二、中国国学教育市场需求分析1、习主席、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把这作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内容。国家十二五计划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引擎,由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最近习主席无论是在国内视察还是在国外访问,不断强调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什么产品都会过时,都会被新产品取代,唯有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民族的血液里,五千年经久不衰,永远不会过时淘汰。越是经济发达,越是生活富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是丰富。2、中华民族已经到了认祖归宗的时候!今天的国人,我们的同胞,尤其是年轻人,除了他讲汉语,写汉字,身份证证明他是个中国人以外,对华夏子孙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他已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历史消失了,这个民族就灭亡了,国家灵魂就没有了,剩下一个国家躯壳,这非常可怕!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说“回溯源头,传承命脉”,中华民族的祖先曾经追求这样的一种境界,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向世人宣布对古圣先贤,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追求。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以人为本,教学以师为资。老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者和传承者,道德根本,修为为先。现代的教师为了适应当下教育体制,注重知识灌输,重视智育的教育,6道德教育相对缺失,加之目前的中青年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传统的国学教育。所以,传统国学及道德文化的学习是目前学校教育的必然延伸,是目前家庭教育的必然结果,是目前社会教育的必然发展。部分高等学府虽开设了国学院,开展了国学教育,但由于门槛过高,招生数量有限,且培养的多为理论研究型人才,很难满足83.3%的社会大众对国学普及需求的实战需要,急需培养大量实用型的国学教导员资力量,以满足各级各类学校、机关社团、企业单位、培训机构、居民社区等方方面面的国学教育之需。4、国学教育市场亟待规范目前,某些培训机构借机大发横财,以敛财为目的,装神弄鬼,故弄玄虚,以假充真,混淆视听,歪曲经典,糟蹋国粹,坑害学员。一些地方的国学教育出现了“三化”现象:①神秘化,有些国学教育者故弄玄虚,装腔作势,把国学搞得高深莫测,增加了国学的神秘感,拉大了与普通大众的距离,不利于国学的传播和普及;②时髦化,有些国学教育者为了卖弄自己,摆花架子,盲目追求“高大上”,满口“之乎者也”,只是利用国学装装门面、赶赶时髦,没有真才实学,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不顾忌当代人的理解和感受,不接地气;③妖魔化,一些人低级庸俗,别有用心,拿来历史中的部分糟粕,美其名曰“国学大师”,求神算命,八卦风水,装神弄鬼,蛊惑人心,引起群众反感,使国学在大众心目中产生不良印象。上述现象如不及时规范,势必影响国学教育健康发展,弄不好会重蹈历史覆辙。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71、加大对国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视国学教育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其意义的宣传,使各中小学充分认识到国学对学生成长的塑造作用,积极主动、脚踏实地地开展国学教育。目前,国学教育在中小学都是以校本课的形式进行,教育主管部门不能直接干预课程的设计,但可以发一些纲领性的政策文件加以指导。比如,一些学校可编写《某某中小学国学大纲》,有利于推进国学课程的规范化。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牵头组织建立国学教育资源库,实现国学教育资源共享,让老师们有更多更好的资料储备;组织教师到全国其他地区国学教育进行得好的学校,比如济南大明湖小学去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定期举办中小学生国学素质比赛,给学生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至于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因为条件差一些,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更大力度的支持,以保证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国学的滋养。2、完善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目前,国学的内容其实在正规教育中存在得很少,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尚须时日,因此推广国学教育,首先要解决课程的设置的问题。首先,提倡在校本课中全面实施国学教育。提倡所有中小学在校本课中增设国学课。至于具体的国学教育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拓宽国学思想领域。既然是国学,就不单是儒家文化一支独秀,而应将道释文化的经典之作也吸收进来,保持儒释道三家争鸣,让学生接触到一个真实多元的中国文化;二是丰富课程8选项。国学教学不仅仅是诵读《论语》、《三字经》而已,其他文化艺术一样可以修身养性,比如开设棋艺课、剪纸课、书法课、国画课、典故课、诗词课、经典鉴赏课等等,让学生的选择范围增大;三是学校应积极走向社会,与有关单位建立国学教育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国学。其次,配备规范的国学课教材。学校本课的教材主要由任课教师来完成编写任务,不过一方面的力量终究有限,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由三方共同完成教学内容的搜集。搜集整理好资料之后,最佳方案是由专家与教师联合敲定教材最终内容及课时安排。有专家的参与,会大幅提高教材质量。因为任课教师虽然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状态、实际学习能力和内在的潜力,但国学知识毕竟比不上专家。而专家虽然理论功底深厚,又不大了解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两者结合,便能实现优势互补,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而选定教材、与专家探讨的过程,对教师自己知识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大中小学生,还是社会成人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国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力求趣味化,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可以考虑采用以下几个方法:1)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将大道理蕴含于小故事其中,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也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去搜集古代有益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锻炼学9生的表达能力。2)画演法:许多经典诗文可以演绎成一个小剧目,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们自导自演,启发思维,印象深刻;有些诗形象深邃、意境悠远,可以配合唯美的动画、音乐,诗画交融,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诗的境界,从而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3)猜译法:经典诵读中最大的困难是精粹语言的理解。如果教师讲学生听,会很枯燥,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猜经典诗词文句的意思,才能调动兴趣,启发思维,帮助理解。4)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更加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总之,学习国学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教学目标要单一,仅将其设计成一门放松学生精神的校本课,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接触,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