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最新)我们的中华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知识网络中华文化特征源远流长历程见证博大精深表现独领风骚独树一帜区域文化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包容性含义、意义集中表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核心爱国主义地位作用具体表现当代主题意义途径发展原因原因弘扬培育•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情考向分析】1、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本课考点考查几率具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力量、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近几年的高频考点,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兼顾非选择题。选择题以古诗文、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以及热点材料为背景,非选择题以文化热点材料为考查背景。2、复习时要结合考点注意中华文化知识的积累,认识中华文化基本特征和包容性;通过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明确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发展时期殷商时期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明清文化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作用天命神权“敬德保民思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独尊儒术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产生宋明理学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具有划时代意义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⑴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2.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特别提醒】(1)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2)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3)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但不是唯一见证。(4)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学典籍的延续”。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作用略)。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体现。①我国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精神世界,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②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色。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1)性质: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这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无共性。(2)归属: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3)构成: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拓展: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图示: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特别提示】(具体见《三维设计》P131)源远流长就是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博大精深是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①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文化传承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③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发展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根源,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发展应该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知识拓展4.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2)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3)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加强文化创新;博采众长,吸收借鉴他国优秀文明成果。1.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1)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2)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别提醒】(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3.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4.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总结归纳:重要标志重要见证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民族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自身文化其他民族文化其他民族文化1.(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29)图12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真题演练2.(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0)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3.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真题演练]B4.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谢谢指导!中国正为实现包容性增长不懈努力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