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改,从静心学习开始——参见县新课程改革培训班心得长兴七小许云云11月25日至28日,有幸参加浙师大组织的深化课程改革的培训班,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收获和感触还是很真实。一、听讲座所得:从观念改变到内容多样化的过程浙师大李博士在讲座中首先回顾了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进入新世纪以来,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大事之一就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2003—2010年,新课程改革主要在义务教育段实施,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调整了课程内容,改革了学习方式,但仅仅是课程内容的调整,教育理念的转变;2010年开始,我省在高中阶段进行以课程多样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改革,特点一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其中必修课程从原先的82%下调为67%;二是开设大量选修课程,要求至少25—30名学生开设一门选修课;三是对选修课程进行了具体规定,分为学科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这样的回顾再一次让我们明白了改革的背景和意义,非常有效。二、考察学校所得(一)课程开发:多层面考虑多种需要在将近四天的学习和学校考察中,作为一线的教育者我也深深地感受到:随着课改的深化,新的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课程建设向义务教育延伸;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走向融通;注重课程群的建设;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并重;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学校文化紧密相融。学校课程建设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那接下去的课程改革应从哪一层面去把握呢?在这次学习中我们从学术规范方面看,要注重课程的规范性与结构性,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课程和课程内容;从政策层面看,更强调了课程的时代性与改革性;从实践层面看,课程的可行性与操作性也是老师们需要考虑的内容。(二)价值定位:公平、普惠与多元在参观和考察苏孟小学的过程中,让我认识到课程建设要有其准确的价值定位。一是公平,让所有的学生都享有选择的机会;二是普惠,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三是多元,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需要的发展。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围绕几点展开的,一是需要,学生的需要是课程建设的第一要义;二是选择,课程建设要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权;三是多元,多元地满足不同需要的学生的发展。(三)课程开发:共性与个性共存学习第三天我们考察了廿三里第二小学,走进廿三里第二小学,发现学生很阳光,有礼貌,表达能力都不错。校长说:“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真的让学生走向阳光,个性特长不断发展,许多学生不仅能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还能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主动地探索知识,开拓视野,重要的是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承受挫折,宽容待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学习和活动,形成了阳光心态,为自己今后走向社会成为一名社会人打下基础。”廿三里第二小学就是靠“先学后教,活力课堂”走了独特的课改之路。事实上,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程开发已成为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概念,在实践中,主要集中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这次学习让我再次明确完整的课程开发,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对国家课程的调整,进行二度开发,根据学情调整课程目标到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课程内容调整到适合本校学生的个性发展,调整课程设置到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二是对选修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切忌用国家课程的思路来开发校本课程,课程开发的路径要多样化,课程形态也尽求多样化。三是常规教育活动的课程化,开发成活动课程,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许多活动已经常规化了,如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少先队活动等等,课程开发就要把这些常规活动课程化,这样教育目标就更加明确,教育内容就更加有序列,教育时间也更加固定了。课程纲要的要素应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教学材料(自编、改编、选编)、授课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含课时)、成绩评定。三、学习之余所悟:课程实施是转变与遵循相结合培训结束,在写总结之前,又再次学习了传在群里的PPT,读了省厅相关课改文件。自己也明晰了课程的实施分为好几方面,其一是基础性课程的实施,改变教学方式,改变学习方式,改变评价方式。其二是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包括社团课程化与课程社团化,选择、走班与混龄相结合,必修课程的选修与选修课程的必修相结合。同时再次认识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课程建设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共同关注的命题,从幼儿园到高校都在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应有其特点:具有童年味道,要遵循儿童的学习特点。小学生的学习既不同于中学生的学习,也不用于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浪漫学习,充满童趣,洋溢童心。因此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关注童趣化。尊重童心,要遵循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不会跌入既成经验的陷阱,滑入既成思维的轨道,而是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中产生独特的指向,获取独特的发现,要保护孩童的独特思维。贴近生活,要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有它的现实生活根基,因此必须让学习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使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相沟通,在有意义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教学设计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学内容的补充也应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教学过程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学生塑造有意义的生活。深化课程改革中,教师是主要的行动者,这样的培训和引领会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定会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激流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