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我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生成两个角度来观察的。1、总体评价: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老师注重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一个古代量体裁衣的故事开始,引入新课的学习,,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在“尺寸相同,而衣服做小”的矛盾冲突下使学生认识到要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也使学生对本节课新知的学习产生了兴趣。2、主要优点: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个难点,厘米是个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还未成熟,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认识1厘米的。老师出示1厘米长的小方块,告诉学生,这个小方块的边的长度是1厘米,再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掐”小方块,让学生说一说,两指间的距离是多长。接着让学生轻轻地抽出小方块,再让学生观察两指间的距离,并相互说一说这是长1厘米。这个充满创意的设计让厘米这个抽象的概念先是很形象地让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有多长,抽出小方块后,学生对1厘米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厘米这一表象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深深的烙印。老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让学生动手,再找一找生活中长1厘米的物体,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丰富了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学生所有对厘米的认识都是在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的。这样习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忘记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在教学中老师还渗透了估算教学意识。先让学生估一估学习卡上铅笔的长度,再量一量,学生在量的过程中,感到不好量,因为量的工具老是不稳定,老师适时提出问题怎么办?又一次激发学生思考,粘在一起,可是在测量的时候,读数又出现问题了,老师又提出思考性的问题,怎样一下子就看出是几厘米?再一次把学生的思维推到了高潮,写上数字,老师在写的过程中,学生按耐不住争着说要写上0,0表示起点,知识自然生成,这样就出现了米次的模型,然后再去测量铅笔的长度非常容易了。3、教学建议: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小细节可以优化。比如,为了让学生对厘米这个概念有一个更加泛化的认识,本人觉得老师可以向学生说明一下,厘米这个单位是用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这样下次学生在学习米这个单位的时候就有了初步的比较,在学生印象中就有一个大概的使用范围。在教学1厘米的过程中,用了比较多的小过程帮助学生层层递进地认识1厘米,那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的最后再加上让学生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有了实际的操作,相信学生对1厘米的长度更加印象深刻。再加上一个半开放性的题目会更好。4、学习收获:有幸聆听了此课,让我感受颇多。作为和我们一样的教师,这门课有太多值得我学习和思考的地方,听她的课感觉优美而舒适,老师表情亲切自然,孩子们如沐春风旅行,在老师的指引下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培养是我们教育的长效工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管理班级和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应做到宽严相济,张弛有度,总之,听师一节课,胜读十年书,希望我会在这方面多学习,以便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