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8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两汉文学两汉文学—是指从公元前21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前,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学现象。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封建王朝之一。这一时期的文学也蔚为大观。1、汉赋——京都田猎大赋咏物抒情小赋2、政论散文3、历史散文——《史记》、《汉书》4、诗歌——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汉赋——是韵文和散文的结合体。它像诗歌一样,讲究押韵和节奏,可以抑扬顿挫地诵读,但没有曲谱,不能配乐歌唱,句式也不一定像诗歌那样整齐,可以间以散句,着重铺叙,夸耀文采。一、概述汉初的韵文•一、骚体赋–带有楚辞特点的赋体作品。有少数抒发作者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的优秀作品,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二、楚声短歌–本指楚地的民歌,也指受楚地文化影响而创作的短小的诗歌。如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鸿鹄歌》等。–“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骚体赋——从楚辞脱胎而来,以主观抒情为主。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汉赋2、大赋——以客观描写为主,如枚乘的〈七发〉是最为典型的汉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的〈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长扬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铺张扬厉”是汉大赋的主要特点之一。3、小赋——以主观抒情为主,文辞清丽,篇幅短小。如张衡的〈归田赋〉。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子虚赋》的艺术特征•铺张扬厉•韵散结合•辞采富丽•虚构人物•“劝百讽一”铺张扬厉•“铺张”,就是敷陈其事;“扬厉”,就是发扬光大。•“以大为美,以勇猛为美,以华丽为美。”子虚:“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子虚赋》(局部突出整体)乌有:“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其于胸中曾不蒂芥。”《子虚赋》(超越边境国界)以大为美,以勇猛为美,以华丽为美,以多为美。•大:–子虚——云梦;乌有——青丘;•勇猛:–齐王:射中获多,矜而自功–楚王:获若雨兽,掩草蔽地–天子:弓不虚发,应声而倒•华丽:上林苑中跨山弥谷的离宫别馆•多:–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离宫别馆。【劝百讽一】•出自西汉末年辞赋家扬雄的哲学著作《法言》。“劝”,鼓励、提倡之意;“讽”,讽谏。“劝百讽一”说二者在赋中比例的悬殊,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其他大赋作家•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历史散文《史记》:司马迁,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班固,我国史学史上第一部断代史,“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兴废,包举一代,撰成一书”。(1)作者司马迁。汉代散文家。(2)记载的历史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左右。《史记》(3)全书共130篇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4)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史传散文的典范之作。开创了我国史传文学。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李将军列传有关李广将军的名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司马迁选取的与李广有关的事件第1节交代李广籍贯,身世、文帝时抗匈奴事第2节景帝时,上郡遭遇战第3节武帝时,雁门出击战第4节斩杀霸陵尉第5—6节右北平之守及出猎射虎第7节展示李广品德,技艺,平素生活,治军之法第8—10节从卫青击匈奴列传“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刺客列传》等。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这因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从西周的大封建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表”以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形象、直观,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便于阅读。“书”,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司马迁选取的与李广有关的事件第1节交代李广籍贯,身世、文帝时抗匈奴事第2节景帝时,上郡遭遇战第3节武帝时,雁门出击战第4节斩杀霸陵尉第5—6节右北平之守及出猎射虎第7节展示李广品德,技艺,平素生活,治军之法第8—10节从卫青击匈奴善序事理善写人物1、安排人物事件,详略得当,疏密有致。2、着重叙事方法,讲究结构艺术。不论是个人单传还是数人合传,都能写得脉络清楚而又摇曳多姿。3、写人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对此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历史人物的个性鲜明地突现在读者的面前。4、善于抓住矛盾冲突,营造紧张气氛,让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和解决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5、人物的只言片语,往往就能生动传达出这个人物的身份地位和个性特征。6、人物的对话生动传神。7、叙述语言通俗、简练,富有感情。语言明白晓畅,富有表现力《史记》的艺术特点(四)《史记》文学成就•1.熔铸史、文,兼备情理,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开创传记文学先河,以人为本,精心营造了一座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画廊。尤以塑造悲剧英雄人物最为成功和动人。•3.丰富多样的人物塑造手法。细节;个性化语言;矛盾冲突;场面氛围;叙议结合;“互见法”,等等。•4.史传文学的个性美。(五)《史记》的文学影响•1.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2.对小说影响。《史记》影响下的杂传野史的兴起。人物类型的影响;中国传统小说多以“传”为名,以人物传记式的形式展开,具有人物传记式的开头和结尾,以人物生平始终为脉络,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并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评论。后世小说多以《史记》为取材之源。3.对戏剧文学的影响。《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因而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所载,取材于《史记》的剧目就有180多种。据李长之统计,在现存132种元杂剧中,有16种采自《史记》的故事。如《赵氏孤儿》。到后来的京剧中,仍然有许多是取材于《史记》的,如《霸王别姬》等。•4.对散文艺术的影响。成为唐宋后人们推崇与学习的古文范型。唐宋古文运动,明代复古派(文必秦汉)等。附:有关《史记》的文献学常识1.梁启超眼中的《史记》十大名篇:《项羽本纪》《信陵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2.《史记》三家注《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注)《史记集解》兼采当时裴骃所能见到的前人有关《史记》诸书的研究成果,并一一注明作者名字,一丝不苟。《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史记索隐》进一步指出了《史记集解》中考证不当的错处。并对《史记》原文提出辨正,发语警辟。《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史记正义》的作者长于舆地之学,对《史记》中地名的考证尤为精辟。《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也是一部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史传文学作品。由“纪”、“表”、“志”、“传”四部分组成,全书100篇。主要记载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即基本完整的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1、政论散文——贾谊《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汉代晁错《论贵粟疏》。邹阳《上书谏吴王》。枚乘其他散文《上疏谏吴王》。2、记事散文——刘向《烈女传》、《说苑》、《新序》。3、抒情议论散文(信札)——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恽〈报孙会宗书〉。1、史料的保存丰富而完整。《汉书》的特点2、工整严谨。3、有些写人的篇章也颇为成功。4、辞藻富丽,语言精炼。(1)又叫“汉乐府”、“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可以配乐歌唱的一种歌诗。它时常以“歌”、“行”、“吟”、“引”等字样作为标题,用以表示乐调的性质。汉民间乐府(2)思想内容丰富,是人民群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真实反映社会生活,暴露社会矛盾,抒发劳动人民思想感情。1、反映劳动人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境遇。2、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和斗争。3、反映战争服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4、反映当时的爱情、婚姻、家庭问题。(3)艺术特点1、叙事成分的增加。例《孔雀东南飞》2、对话描写大量出现。3、出现了对人物的动作及细节描写。4、语言率直自然,表现出民歌民谣清新质朴的风格。《上邪》乐府和乐府诗一、乐府的涵义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机关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人们称之为“乐府诗”,简称“乐府”。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的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或“系乐府”。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二、两汉乐府机关的兴废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政长官是乐府令,武帝时,乐府机构的规模和职能都被大大扩大了,其具体任务包括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及制作歌辞等。至东汉,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三、两汉乐府诗的作者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有的作于庙堂,有的采自民间,像司马相如这样著名的文人也曾参与乐府歌诗的创作。四、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郊庙”一类中都是由文人制作的朝廷典礼乐章;“鼓吹曲”是武帝时吸收北方民族音乐而形成的军乐;相和是美妙的民间音乐;“杂曲”是原来音乐归类已经失传的作品,它包括历代无法分类的乐歌,其中也保存了汉代的民歌。两汉乐府诗的内容一、表现平民生活的疾苦,反映富贵之家的奢华(一)反映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相和歌辞中的《妇病行》、《孤儿行》、《东门行》(二)反映富贵之家的奢华相和歌辞中的《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二、对男女婚恋爱与恨的坦率表白在汉乐府民歌中我们很少读到象《诗经》的“国风”所常见的那种轻松愉快的男女相悦之词,只有《江南》是个例外: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两汉乐府诗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汉乐府诗中的女子对于自己的意中人爱得真挚、热烈,一旦发现对方移情别恋,就会变爱为恨,果断地与他分手,铙歌《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等,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想思与君绝!两汉乐府诗中还有不弃妇和怨女的悲诉与抗议。《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