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1)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2)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3)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3、答题步骤:(1)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3)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4、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三、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2、解答分析: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2)表现手法:A、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B、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触景生情、乐景写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C、其他方法: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③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④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⑤远近结合;⑥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⑦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⑧明暗结合;⑨声色结合;⑩细节描写;⑪比兴;⑫白描;⑬工笔;⑭象征;⑮对比;⑯衬托(正衬、2反衬);⑰烘托;⑱渲染;⑲用典;⑳铺陈;○21联想想象;○22以小见大;○23侧面描写;○24对写法(即作者不先写自己对对方如何,而是通过写对方对作者如何来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此法多用于思乡怀人诗中。如高适的《除夜》中的“故乡今夜思千里”句)。3、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四、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3、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五、炼字型1、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3、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六、分析题眼型1、提问方式:3(1)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统摄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2)诗题为“某某字”,通篇虽无“某某字”,但句句进扣“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2、答题步骤:第一种提问:逐句式,即依原句的顺序一句一句地简析之。第二种提问:析点式。这个点就是回答问题的“方面”或“角度”,多指表现手法的方方面面。具体步骤:(1)先指出“方面”或“角度”。(2)结合诗句简析。3、答题示例:(1)第一种提问:夜归周密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问: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第二种提问: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①箨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问: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试作简要分析。答:(1)(步骤一)以景写幽。(步骤二)用“湖山胜处”“野径斜”“水满”“草深”写出初夏景色之幽美。(2)(步骤一)以动衬静。(步骤二)用“下鹭”衬托“水满”的幽静。(3)(步骤一)以声衬静。(步骤二)用“蛙鸣”衬托“草深”的幽静。七、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1)这句诗好在哪里?(2)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对某某诗句进行简要赏析。(4)某某句中蕴涵了哪些感情?2、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答题思路:(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2)分析诗句的语言特点或艺术特点。(3)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4)简要说明艺术效果(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感)。4、答题步骤:(1)释表义:说明诗句的表层意思或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2)明特点: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语言特点或艺术特点)简析。(3)析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5、答题示例: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阝弟妹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问: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答:(步骤一)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步骤二)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步骤三)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八、一词(句)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1)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词(句)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3、答题步骤:(1)解释含义:说明该词(句)的含义或寓意。(2)结构作用:从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3)主旨作用: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4、答题示例:东坡4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步骤一)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步骤二)此句以此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九、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