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家具简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式家具详细简介一、椅凳类二、几案类三、桌台类四、床榻类五、橱柜类六、屏风支架类一、椅凳类椅类:交椅、圈椅、靠背椅、官帽椅、玫瑰椅、扶手椅和太师椅、宝椅、宝坐等凳类:杌凳、方凳、条凳、圆凳等太师椅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它体态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简介在明代时,将上部安栲栳样椅圈儿的圈椅称为太师椅。到了清代,太师椅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这些的特征都是为了显示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向于尊严。太师椅原为官家之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放在皇宫、衙门内便带官品职位的涵义,放在家庭中,也显示出主人的地位。清中期后,广东家具生产蓬勃发展,原为官家之椅的太师椅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椅背与扶手常被雕刻得精彩异常,成为一种充满富贵之气的精美坐椅,风靡一时,后来又发展到用榉木等木材制造,成为一种家常坐具。在处于重要位置的客厅里,一对太师椅或与八仙桌配套,既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足可以说明主人的品位和情趣。样式太师椅有书卷背搭脑,也有罗锅枨搭脑,但更多的是由榫卯攒斗的栲格搭脑。太师椅椅背一般分三段隔堂装饰,也有四段甚至五段隔堂的,三段最典型,也最协调。一般上段浅雕云纹、如意纹或花卉瓜果;中段是主要的装饰部位,人物、动物、山水景物,无所不雕;下段则镂刻如意纹、蝠纹、云纹,底部镂亮脚透空,使本来厚重、壮实的太师椅在视觉上有一线空灵。雕饰题材的丰富也是清式椅子最典型的特征,甚至在太师椅背的雕刻上贴金、彩绘、嵌镶、堆塑,无所不能,体现了清式椅子华丽的风格。太师椅扶手也是用榫卯攒斗的大栲格子制作,一根弯曲自如的线条组成阴阳相间、刚柔相济的图案,而扶手就在图案上,十分巧妙。太师椅座面抹头下有四面束腰,溜肩,使整个椅子线条分明。太师椅没有券口、牙板(牙子)、牙角等装饰,一般在束腰下溜肩处浅刻精细的卷云卷草纹饰,这些阳线勾勒成的图案,如良渚玉雕,精致细腻,与太师椅庄重的造型形成对比,大气中有秀气,丰富了视觉上的美感。翡翠家具栲格搭脑太师椅来历有关太师椅名称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张瑞义的《贵耳集》。书中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因秦师垣宰国忌所,偃仰,片时坠巾。京伊吴渊奉承时相,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遗匠者顷刻添上。凡宰执侍从皆用之。遂号太师样。”文中提到的秦师垣,即当时任太师的秦桧。这段记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秦桧坐在那里一仰头,无意中头巾坠落。吴渊看在眼里,便命人制做了一种荷叶托首,由工匠安在秦桧等人的椅圈上。太师椅由此产生,太师椅这一名称也由此传开。这段文字除了告诉我们太师椅的名称由来以外,还清楚地说明,当时的太师椅就是带有荷叶托首的圈椅。这种拖首的功用类似于现代汽车、飞机靠背椅上的头枕。钩云纹嵌黄杨木卷书搭脑太师椅椅面63厘米×50.7厘米,通高103厘米。此椅与前例形式基本相同,但束腰镂炮仗洞起阳线嵌黄杨木条,正面和左右牙板与椅腿交接处也饰黄杨木曲尺式角牙。卷书搭脑靠背板上、中隔堂嵌花卉纹样,下隔堂镶黄杨木挖云纹亮脚。这类太师椅大多为清代中晚期的制品。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椅面67厘米×51.3厘米,通高93厘米。此椅构造的特点表现为搭脑两端下弯,端头雕云头如意。靠背板三隔堂,上、中装大理石,下挖花饰亮脚,背板两边兜接成对称的凹形,扶手作云钩。椅面大理石板心,框档均起圆角。工艺精美,造型简洁,也是清代中期以后太师椅的一种常见形式。官帽椅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其名。官帽椅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所谓四出头,实质就是靠背椅子的搭脑两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头,背板多为“S”型,与人体脊柱在自然状态的骨骼相符,而且多用一块整版制成。南官帽椅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作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横梁作榫窝的烟袋锅式做法。名称由来古代冠帽式样很多,但为一般人所熟悉的是在书中和舞台上常见的,亦即明王圻《三才图会》中附有图饰的幞头。幞头有展脚、交角之分,但不问哪一种,都是前低后高,显然分成两部。倘拿所谓官帽椅和它相比,尤其是从椅子的侧面来看,那么扶手略如帽子的前部,椅背略如帽子的后部,二者有几分相似。也有人认为椅子的搭脑两端出头,像官帽的展脚(俗称“纱帽翅”),故有此名南官帽椅南官帽椅,是明式家具的代表作之一,以扶手和搭脑不出头而向下弯扣其直交的枨子为特征。官帽椅喜好用各种样式的牙条、脚丫、矮老的托泥等,这些附件不仅对家具的美观起到衬托作用,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家具结构的力度;官帽椅还科学的使用了各种榫卯是家具个部件有机结合,是各部件的结合既合理又严密。四出头官帽椅四出头官帽椅是一种搭脑和扶手都探出头的椅子,此种形式的椅具形成于宋元时期。这种搭脑出头的样式,好似明代官员所带的有帽翅的官帽,即由此而得名。四出头官帽椅的扶手、联帮棍(扶手与座面之间的竖枨,也叫镰把棍,因其形如镰刀之柄)、鹅脖(扶手前端与座面之间的竖枨,即前腿的上半截),这些枨子的线形变化丰富多样。横竖支架的交角处,也用牙子装饰。这些是四出头官帽椅的主要特征。四出头官帽椅结构玫瑰椅唯玫瑰椅的靠背及扶手皆与座面垂直相交,而此椅是不具备这一特征的。靠背用直棂三根,乃从木梳背椅简化而来。玫瑰椅在宋代名画中曾有所见,在明代更为常见。它的椅背通常低于其他各式椅子,和扶手高度相差无几。玫瑰椅的优点在于轻巧灵便,背矮不遮挡视线,置诸室内,处处相宜。缺点就是搭脑正当人背,坐在上面感觉并不是很舒服,背和头部都没有依靠,令坐者很快感到疲劳,但是较适宜坐以写作。因其背靠窗台平设数椅,不至于高出窗台;配合桌案陈设时,不高出桌沿。因此使得不十分使用的玫瑰椅颇为流行。玫瑰椅种类根据椅子雕刻装饰的复杂程度可以将玫瑰椅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独板围子玫瑰椅2、券口靠背玫瑰椅3、雕花靠背玫瑰椅4、通体透雕靠背玫瑰椅5、简单几何纹装饰玫瑰椅用来装饰券口、牙条、卡子花等结构构件的装饰纹样多为卷草纹(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和几何纹样等线条简单、造型优美的纹样。用简单的纹样装饰的玫瑰椅具有灵活性和运动性的特点,他可以延展到边缘,也可以遮蔽缺憾,适用于任何地方紫檀夔(kuí)龙纹玫瑰椅,高93cm,长59.5cm,宽45.5cm椅靠背和扶手皆打槽装板,中心开光,成四面卷口牙,上雕双龙纹、回纹。藤心座面。座面下、腿间之步步高枨下均安罗锅枨。据登记档案记载,此椅为道德堂之物。道德堂位于西六宫之翊坤宫西配殿,为清代嫔妃居所。玫瑰椅的特征:椅背交底、被高度与扶手的高度相差无几;扶手、靠背与腿子圆棍形居多;靠背无侧腿,直立于座面;在座面之上,大都设横枨,横枨中间或取矮老支撑、获取卡子花(为家具上的雕花饰件。多用在“矮老”的位置,实际就是装饰化了的矮老)支撑,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闷感;靠背上大都有装饰,或用券口牙子。活用雕花板。明代玫瑰椅多为圆腿。方腿圆棱的玫瑰椅多为清代作品。“玫瑰”一般指很美的玉石。“瑰”一曰“美石”,另一曰“奇伟”即珍贵的意思,从风格、特点和造型来看,玫瑰椅的确独具匠心。用“玫瑰”二字来称呼椅子,却是对这种家具的高度赞美宝座宝座是供帝王专用的坐具,在大型椅子的基础上崇饰增华来显示统治者的无上尊贵形式多种多样,有些宝座的造型、结构和罗汉床相比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体较罗汉床小些。有人说是由床演化而来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宝座多陈设在各宫殿的正殿明间(建筑正中一间称明间),为皇帝所专用。有时也放在配殿,一般放在中间或显著的位置。这类大椅很少成对,都是单独陈设。宝座多由名贵硬木制成,施以云龙等繁复的雕刻纹样,有些雕工及其繁琐,涂金漆,极富丽华贵。传世明代宝座不是一般家庭用具,只有宫廷、府邸和寺院中才有。明代宝座形象,今天主要在壁画和卷轴画中才能看到,宝座实物则极为罕见。明国时期的宝座形式不多,数量极少。紫檀雕荷花纹宝座,通高109cm,宽98cm,纵78cm宝座通体紫檀木。座面方中带圆,素面。座面以下束腰,鼓腿膨牙,带托泥。靠背、扶手做成七屏式,活榫安装。宝座整体满饰荷花、荷叶纹,靠背枕头处之宽厚横木雕成一柄荷叶形,雕工光滑圆润。此宝座属单独陈设类的家具,在宫中往往和屏风、宫扇共用,设在屋宇明间的正中,位置固定而不轻易挪动。宝座取材厚重,木质精美,造型圆浑,舒适耐用。宝座上的荷花、叶、梗、藕皆以自然形态布满整体,颇类元明时期雕漆花卉器物上的雕刻手法,在传世的明代家具中仅此一件。圈椅圈椅,由交椅发展而来。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是我们民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式之一圈椅,起源于中国唐代。从它半圆的坐面、微弯的搭脑可以看出,这种椅子是唐代月牙凳的发展,是月牙凳与凭几的结合体圈椅样式古明式崇尚质朴之风,不加装饰,注意材质美,充分运用木材的本身和纹理不加遮饰,利用本质肌理本色特有的材料美,来显示家具木材本身和自然质朴特色。雅明式注重线型变化,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方和圆的对比,横与直的对比,具有很强的形式美。以清秀雅致见长,以简练大方取胜。精明式做工精益求精,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非常注意结构美。运用卯榫结构,榫有多种,适应多方面结构,既符合功能要求和力学结构,又使之牢固、美观耐用。丽明式注意意匠美,体态秀丽、造型洗练、不善繁缛。注重面的处理,并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框架结构,造型方圆立脚如柱、横档枨子如梁,变化适宜,从而形成了以框架为主、以造型美取胜的特色,使得明式圈椅具有造型简洁利落、淳朴劲挺、柔婉秀丽的工艺美。紫檀藤心矮圈椅,明,高58cm,横59cm,纵37cm。清宫旧藏此椅紫檀木制,曲线形光素靠背板,扶手外拐,镰刀把式联帮棍,藤心座面。座盘下三面饰券口壸门,壸门边缘起阳线,圆腿直足无束腰。此种腿足高度矮于靠背的圈椅所存极少,其功能或为富贵人家的儿童使用,或置于轿中使用,又称轿椅,是明式家具中较别致的一类。屏背椅清代把屏背式扶手椅称为太师椅屏背椅一般只有靠背,没有扶手,它的特征是靠背为屏式,背板下端两侧有站牙,整个好似一座独立的座屏。屏背椅的靠背都是用镶板安装,上面或锼(“叟”意为“掏空”)成瓶,碗的图案。屏背椅只出现于清代,而且是苏作家具,京作,广作都没有这种样式,既美观又实用。杌凳杌凳是不带靠背的坐具。是专指没有靠背的一类,以别于有靠背的“椅”。杌凳又分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种形式,有束腰的都用方材,很少用圆材。而无束腰杌凳用材方面方材、圆材都有。有束腰者可用曲腿,如鼓腿膨牙方凳;而无束腰者都用直腿。有束腰者足端都做出内翻或外翻马蹄,而无束腰者的腿足无论是方是圆,足端都很少做装饰。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有硬木心的,有各色硬木的,有木框漆心的,还有藤心、席心、大理石心等,用材制作都很讲究。坐墩墩又名“绣墩”,是中国传统家具凳具家族中最富有个性的坐具,由于它上面多覆盖一方丝绣织物而得名。陶制和瓷制坐具。亦称“座墩”。圆形,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又叫“鼓墩”。宋代有鼓形、覆盂形等式样。盛于明、清,明宣德窑产品式样丰富多彩,最为著名,万历坐墩名品亦多。明清坐墩有别,明代墩面隆起,清代系平面。一般在上下彭牙上也做两道弦纹和鼓钉,保留着蒙皮革,钉帽钉的形式。古时很早就用藤、竹等材料做坐墩,故木制坐墩常采用“开光”的做法来摹拟其构成式样。黑漆描金龙凤纹绣墩,清,高43cm,面径35.5cm。绣墩通体髹黑漆,黑漆地上饰描金纹饰,圆墩面上为龙凤纹,墩面侧沿饰云纹及杂宝纹,束腰饰回纹一周,墩壁透雕夔纹并描金勾饰,圆形底座侧沿上的纹饰与墩面侧沿同,上下呼应。此墩采用黑漆描金作法,黑漆素地与描金纹饰对比鲜明,相互衬托,于沉黯中显现出尊贵华美。清代家具中采用黑漆描金手法装饰者并不少见,可见此种风格为当时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