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第五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主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题目)一、小康社会的提出(一)小康社会的提出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迁,说说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新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1、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小康的历史渊源“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意思是说:人民劳苦够了,渴望稍微得到安康。表达了奴隶制时代先民们的一种理想。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的小康水平是不同的。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邓小平同志立足改革开放,第一次用“小康”、“小康之家”描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小康”发展目标(2)三步走发展战略1981年1990年2000年21世纪中叶GNP翻一翻温饱问题GNP翻一翻小康水平人均GN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贫困—温饱—小康(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小康的标准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类别人均GDP低收入国家少于756美元下中等收入国家756—2995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2996—9265美元高等收入国家高于9265美元注:2006年,中国人均GDP达1352美元,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比较低不全面(3)新三步走发展战略2001年2010年2020年21世纪中叶GNP比2000年翻一翻生活更加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万元3、农民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4、恩格尔系数低于40%5、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6、城镇化率达到50%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8、大学入学率20%9、每千人医生数2.8人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3)新三步走发展战略2001年2010年2020年21世纪中叶GNP比2000年翻一翻生活更加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月11月29日提出“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前五年:战略决战2012年到2017年,为建成小康社会,要举行五年战略决战。后三年:三区扫尾战“十九大”以后到2020年底,“三区扫尾战”。包括:第一、西南地区,贵州、云南、广西、四川、重庆,西南等省市第二、西北六省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西部地区第三、老少边穷地区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区别总体小康全面小康标准低标准,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较高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全面程度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不全面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程度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尚未达到缩小地区、城乡间及社会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和目标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一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态环境良好三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社会更加充满活力安定团结的国家四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一二四三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城镇人口明显增加,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鸦片战争前一头牛三亩地老婆孩子热坑头艰难的工业化1840年----1949年艰难的工业1949年—1978年建立完整工业体系•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才真正步入了快车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工业化插上了翅膀,国民经济以年均9.8%的速度递增,农业人口以年均近1%的速度递减,城市人口从站总人口的17.6%上升到2008年近45%。•但是,在高速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仍按存在科学技术相对缓慢,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协调,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对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重视不够等问题。•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等内容。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经济结构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经济中要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基本拿原则,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和谐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的资源使用效率比过去大幅度提高。但是,还存在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增长的问题,资源匮乏、环境破坏、生态失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要转变这种现状,就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山清水秀+贫穷落后≠美丽中国•强大富裕+环境污染≠美丽中国行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