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再谈教师师德“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品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崇高而神圣,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国家兴衰与人类文明紧密联系;教师是学生效仿的楷模,举止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应模范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公德,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实、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校形成了良好的师德传统,主要表现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精神;坚持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精神。但是,我们中确实存在着有违教辅原则,有违师德规定的事情,给我们学校抹黑。教师师德建设需要提到日程上来,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和衡量师德(一)要有渊博的学识或专业知识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并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德高为范”固然重要,但学高才能为师。面对着“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的学问、业务技能要求更高了。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特别是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将其有效地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第2页共7页(二)要身正为范,要引导学生做人教师要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是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给他们信心,与他们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哪怕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潜力,师生互相尊重和互相沟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当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不要动辄就对学生进行斥责、讽刺、挖苦、甚至侮辱体罚。目前,一些老师对中小学生进行体罚并非个别现象,这不仅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违法行为,刚刚公布不久的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而且也是错误地理解了“严师出高徒”这一古老的教育思想。只有怀着一颗爱学生的心,进行循循诱导,亲切教诲,才能带来学生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三)要严格律己,维护教师崇高职业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就要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道德追求,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要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教师的形象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做理想远大、品德高尚、廉洁从教、无私奉献的榜样,要做爱岗敬业、勇挑重担、任劳任怨、知难而进的榜样,要做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榜样,要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于探索、不断进取的榜样。二、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七大关系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职业,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交往为基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由于角色定位上存在主从性,这第3页共7页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与学生交往,必须遵循尊重、理解、平等的原则。尊重是一种爱,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深沉的爱,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达到育人的目的。理解是取得胜任的基础。教师与学生由于在观念、信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反面的差异,因此,师生交往必须以理解学生为前提,要了解学生,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教师与学生虽然在角色上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但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师生交往中,实现了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沟通。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为各类残疾学生,这些学生由于身体和心智上的障碍,特殊学校老师与残疾学生交往中,虽然在沟通上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我们绝对不能歧视、嫌弃。残疾学生应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重、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帮助。在与学生交往中,怎样才能取得学生的理解与尊重?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各类残疾学生特殊的语言、情感表达形式,如,对于从事特教教育的老师,必须熟练运用手语。其次,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学生的话可能很天真、很幼稚,也可能很难表达完整的意思,但是我们必须耐心地倾听,因为,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是赢得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基础。对与残疾学生,还要善于观察,通过情绪、行为上的细微变化,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再次,要学会角色互换,多从学生的角度、残疾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维,对学生一些不能控制的行为,要宽容,要尊重学生人格,要维护学生自尊心。此外,还要重视发挥期待的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要通过自己特定的方式,将各种期待,有远的,有近的,有具体的,有抽象的,有意识地传递给学生,这一点对于树立残疾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品格,尤为重要。教师具有热爱学生的感情,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没有爱并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尊重学生尔连柯说:我最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尊重一个人,要求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教师在尽量多的要求学生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感到教师的温暖,对教师产生由衷的尊敬与爱戴,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提出的严格要求。2、发扬民主第4页共7页生到了青少年时期,随着独立性的增大,心灵深处迸发出一种想说想干的意愿。对教学,他们要进行评论,对各项活动他们要谈设想,提意见,对于不正确的批评,他们要辩驳。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学生的观点幼稚,想法简单而粗暴地制止他们。相反,而是应该相信学生,充分发扬民主,培养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3、一视同仁每个教师都要面对人数众多,情性各异的学生进行工作。自尊心很强的青少年,对教师所给的评价是极其敏感的。教师在表扬和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耐心、真诚,决不要亲疏不一。对学生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处理要恰如其分,公平而又正确。教师如果留下偏爱的印象,既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又降低教师本人的威信.(二)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较之于师生关系更为稳定,但由于潜在利益分配等因素,所以,这种关系更为微妙、复杂。处理得好,不仅有助于教学的成功,有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个人自身的发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互相尊重。尊重他人,既要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要对他人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尊重与自己感情较好、观点相近的同事,也要尊重与自己联系较少、观点相左的同事,要注意克服自傲、妒忌的心态。当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宽容大度,虚怀若谷。二是优势互补,学校工作是整体,必须靠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互相配合和支持,每一个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教师之间的交往应充分挖掘互补功能,使教师在互相交往中实现思想上的互助、信息上的互换、情感上的融合和知识上的整合,以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三是情感互动,通过互动,促进交往的动态平衡发展,达到每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在这个教师群体中,形成互相欣赏、互相促进、互相竞争的交往机制。与同事交往,要主动开发、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你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与更多的同事接近和交往;要善于设身置地,换位思维;要善于表现友好相处的愿望;要相互理解,要学会“雪中送炭”,在关键时刻送上温暖,要及时、妥善地处理矛盾,对待矛盾要学会退让、等待、迂回。同事之间的争辩要掌握好分寸,要避免使用过激和尖刻的语言,以不伤害对方为尺度,对于不是原则问题,要适可而止,给对方一个台阶,让对方顺坡下马。(三)教师与领导的关系第5页共7页这里说的领导是指学校内部的各级负责人,如校长、主任、组长等。作为领导者,必须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平等待人,绝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一身正气,公正处事,绝不可双重标准;要敢于负责,对下属的过错自己也要主动承担,绝不可以推过揽功。作为被领导者,必须正确地对待领导,服从和支持领导的工作,打破“完人”观念,对领导要有适度、合理的期望值,对领导在工作中出现的缺点和失误,要真心实意地帮助,抱着对工作负责、与人为善的态度予以指正。遇到困难和挫折,应从大局着眼,放宽气量,发牢骚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不要故意为难领导。要学会说服领导。(四)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因为共同的教育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同学校的历史一样久远,从学校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产生了求学者,就有了教师这一职业,也就自然地有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师与家长的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关系的一般特点,它遵循社会关系的一般原则,如相互尊重、平等互助等。但作为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毕竟属于一个特殊领域的人际关系,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社会关系,其特点如下: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轴心。教师与家长,作为关系的双方,可以说,没有孩子的受教育,就没有这一层关系的存在。在孩子未接受教育之前,在孩子没有接受特定的“这一个”教师的教育之前,这种关系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是一种缘分。就教师而言,其从事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家长来说,其送子女上学,目的也只有一个: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这一点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离不开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这一核心,关系就不存在。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只有教师与家长紧密配合,才能教育好学生首先,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联系手册、电话、通信、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商讨、协调教育方法、步骤。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家长,不要伤害家长的感情,要全面、客观地介绍小孩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热情、耐心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要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再次,要及时地通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动态,特别是出现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时,要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及时分析原因,商讨对策,共同实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五)教师除了要正确处理好以上四种关系外,还要正确处理和理解好教师第6页共7页职业与学校的关系,教师职业与对外交往的关系,教师职业与自身言行的关系。良好的师德对学生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良好的师德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并且可以通过这种表现形成对他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健全的人格是实现了人格在生理、心理、社会道德等等方面的统一、平衡。高校教师如果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可以通过自己高尚的师德释放出无限的人格魅力,形成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