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修改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象传》,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取自这两句。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大地吸收阳光滋润万物,君子应增厚美德,以身作则。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如果你是君子,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君子效法上天刚健、运转不息,而自强不息,进德修业,永不停止。•主旨是:自强不息,奋发有为,进取实干名句解读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主旨是:思乡思亲,思家思国,关注现实。3、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主旨是:注重内在美,充满自信,特立独行。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的原话是: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受”有“接受”“给予”两种理解。整句看来,应以前一种理解较恰当。意思是说开多大的口子有多大的光,可以看见多大的范围•如果按“给予”理解,这句名言的主旨就是:分享交流,普照四方主旨是:不断学习,视野才能宽广。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是鲁迅说的,意思是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逃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目的。正视现实,自己,正确认识现实的种种与自己的不足等等,才可以有可能往下一步,敢想,敢做,指的是怎么做是对的是好的,是自己可以做的,最后做了就有了觉悟,可以胜败平常心对待。主旨是:正视现实,不避艰险,勇于进取。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语出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意思是纵然历史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但也毕竟已成历史,如今的江山,掌握在如今的人手中,唯有今朝的英雄,才能解今朝的困难!从整首词来看,这一句点出了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主旨是:责任担当,坚定自信,伟大抱负。材料解析•2017年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命题要求1:“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命题要求2:“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既然要选两三句,那么我们想找的是句子的共性。•下一步,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句子的。内容、内涵,乃至主题,在这一层面上再试图找共同点。审题立意1•看句子,总结出来的东西是词语。•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天道、君子、自强•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景色、思乡•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花、朴素、高洁•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光照、格局•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正视、勇气、有为、担当•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当代、风流、自信句子总结成什么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总结时的思路、方法。那么有哪些方法呢?•1直接提取关键词,如君子自强,•2适当调整翻译成词,比如把“敢作敢当”对应翻译为“有为”“担当”;•3理解含义,自述转换成词,如把鲁迅的几个“敢”理解为“勇气”;•4明确主体成词,即该句写的是什么,比如②中露、月为景,③为花,⑥为人;•5拔高一层,概括成词,即该句体现了什么,如④体现了格局,⑥体现了自信……•“找共性”“找关系”的步骤。•②的“思乡”属于情感,单作一条;•其他几个句子,进一步整理发现,①自强,③朴素,④格局⑤勇气、有为、担当,都在讲人的品质。这就找到了共性。•接下来是“搭建框架结构”。在此直接给出我的思路和结构:•统领句: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代的人才自信。•自信是一个结果,对各方面总体很满意,就自信。因此自信适合作统领。•为什么自信?因为人才品质卓越,具体体现在:•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朴素•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格局•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正视、勇气、有为、担当•这是我们之前分析句子结果的直接照搬,即之前所说的并列式。并列式并不是说没有深度,不好。因为,第一,这个并列不是原句的并列,而是经过层层加工之后,人才品质的并列,已经很有深度了;第二,我们的并列不是混乱的,而是有顺序的,甚至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下一步,再理一下顺序:•自强第一。因为上承“天道”,且句子时间最早,便于开篇;•直面勇气第二。因为从自身(自强)发展到了客体世界(直面),对象改变了,内涵丰富扩大了。•朴素第三。朴素是一种消极收敛性的品质,放在文章的“腰部”,增加文章的“弹性”。•格局第四。大格局又把视野拉大,且容易联系当代生活,并将文章内容和脉络引向最终的“自信”。•这样一来,我们一共有了5个句子(1+4)可以选用。•比如,我们可以根据作文素材占有情况,而保留自信、朴素、格局三句或者其他即可。•如果把第一换成立志,第二去掉,变成这样的结构:•统领句: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代的人才自信。立志第一,③朴素第二,④格局第三,自信收尾。一共用了题中的三句话。每段写一个分支内涵,加上过渡段,一共是6段左右,清晰明了。•方法:学生任意挑出自己最熟悉的两句或三句,思考两句诗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因果关系、对立统一关系,相互促进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不一而足。审题立意21、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3、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2、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4、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5、以①②为基础•第一句讲人要自强不息,不断奋斗;第二句讲对故乡的思念,记住乡愁,拥有家国情怀。•这两者都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学生只需把两句联系起来构思立意。•故乡精准扶贫贵在自强、自强解我乡愁、家乡要自强,故乡月色当自明、我领家乡求自强。•还会有很多很多,学生一旦建立了这种思维,就是一篇平常练过多次的常规作文,谁都可以下笔,非常好写。•第一句强调自强不息,第三句追求卓越或强调自信。两句的逻辑关系自然呈现。•一是卓越与自强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二是自强与自信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考生只需抓住一对关系写好即可。6、以①③为基础范文1格局与担当•在庭户之中只能见斗室,而于天地间自然眼界宽广,这是格局;鲁迅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敢言敢作敢当,为同仁呐喊,为革命鼓与呼,这是担当。格局大小,影响眼界之宽窄;不同的眼界,担负不同的责任。鲁迅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何等境界!格局就是无尽的远方,穿过重重阻碍,身负家国天下。担当是为了无数的人们的福祉不断求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格局有大有小,根植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格局大者,为国为民为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大我;格局小者,为已为私为小我,也许无可指摘,但不可沾沾自喜。自古士人秉持“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立身哲学,中华民族的“脊梁”何等气魄!他们有为民请命肝脑涂地者,有驰骋沙场马革裹尸还,有身处异域不改气节者,有面对利诱势逼不改初衷者,有为官一方与民同乐者,有著书立说延续中华文脉者,有壮烈激烈慷慨赴死者……他们的名字、事迹如昆仑伟岸,如大海浩浩。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些格言诠释什么是格局,什么是大我。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尽心竭力。鲁迅面对万马齐喑、风声鹤唳的局面,团结文化战线上志同道合人士,用笔作武器,敢于揭弊;也勇于解剖自己,对国民劣根性而痛,揭开伤疤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就是担当。有人批判现如今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