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巧普安县窝沿乡窝沿中学杨锐课堂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有必然的联系。思维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常有这样的体会:同一问题,这样问,学生满脸疑团,那样问,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那么,课堂提问当如何设计,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呢?一、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行为,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育学研究表明,一节课中,上课后的3-5分钟学生学习进入最积极时期,下课前7-10分钟又开始下降,学生一节课只20分钟左右能集中注意力,超过限度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还易产生学习疲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熟练精妙的提问,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颗小石子,不但能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学生的疲劳,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浪花,扩散出一圈圈启迪学生思维的涟漪。从学生方面看,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诱发学生质疑问难的治学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启迪智慧,养成从容沉稳、应对自如的表达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智利素质和心里素质。二、课堂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根据王九红的研究表明,学生不回答教师提问的理由是以下8条:一、老师提问的问题太难我回答不了;二、我害怕答错被老师和同学取笑;三、老师给的时间太短,我来不及思考;四、老师提问的话太难懂,我弄不明白;五、我没注意,没听清楚老师的提问;六、我平时就胆小、怕发言;七、我经常举手,但老师总不理我,所以我不发言;八、我经常发言,再发言怕同学说我爱出风头。鉴于以上原因,我们教师就要进行科学高效的课堂提问,首先是把握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所设计的问题要突出重点提问要具有艺术性,所提问题要去粗取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突出重点。也就是说,教师所提问题要有价值,要基于达到教学目的前提下,力争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设计出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一两个有针对性的问题是理解课文的突破口,也是文章的重点,是能体现中心的点睛之笔。教师教学,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需在关键处着力。所提问题要突出课文重点或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使问题集中要害。像“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问题,尽量少问,要善于把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加以归纳整理,抓住要害,突出重点,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力求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善于在学生疑惑不解、易于疏漏的地方设问,内容浅显但非常重要的,要注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散步》这一课,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孩子所说的“前面是儿子和妈妈,后面也是儿子和妈妈”就是文章的重点。针对这个目标,让学生现讨论理解这句话,然后问:这句话与孟子的哪句话意思相似?表达怎样的思想?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直入重点,从而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中国传统美德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传承,估计能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只有这样,围绕文章重点进行提问,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克服盲目设问,随心所欲的不良习惯。我们说离开语文的教学目标,不紧扣课文重点的提问,即使课堂气氛热烈,也不能算是成功的提问。问题必须突出重点,有针对性。(二)问题要难易适度提问要艺术,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问题过难或过易,都失去思考价值,导致学生不感兴趣,影响教学效果,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学生难以回答,失去问题的意义;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入流,不仅对知识的掌握,没有任何意义,还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不良习惯,过难过易都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之前无法回答的;但同时,又应当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如何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教师应当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一方面,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提问题符合学生现有水平,既不能低于学生现有水平,也不能够太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至于偏难或者偏易。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的第三段,在帮助学生理解“碰壁”的含义时,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查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可以这样来提问:鲁迅如何谈碰壁的?如何理解鲁迅的话,从鲁迅谈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查找资料,多读课文,认真思考之后,是可以回答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就好比孩子们摘桃子,不用跳,就摘着没劲,反复跳,摸不着扫兴,跳一跳,能够得着,来劲。我们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在课堂始终处于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境地,让他们“来劲”地摘取知识的硕果,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积极的活动起来,并向纵深发展,思维才能得到训练。此外,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或者答案错误的问题,要进行点拨或分解难点,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难问题化为易问题,为学生答题铺路架桥,让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通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三)问题要有趣味姓提问要讲技巧,所提问题应有趣味性,能使学生产生好奇之感,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有意识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从不同角度,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问题要力求新颖、讲究新意,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切忌问题提得平平淡淡、老调重谈。我们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感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愿望,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在通往知识的道路上,善问者不妨来一点故弄玄虚,甚至做一点秀也是无妨的,总之是为了使学生感兴趣。所以,教师所提问题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对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四)问题要有层次感提问要艺术,所提问题就要有层次感,因为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层次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教学目标。对于课堂上教师设计的提问,不是孤立单一的,而应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为易理解、更有趣味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为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五)问题富于启发性提问要艺术,问题不可直来直去,要富于启发性,所提问题如果能够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进行畅所欲言地讨论,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正确的认识在争论中形成。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行了深入地探究、积极的思考。因此,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才能极大刺激学生的思维,创设最佳问题情境,使学生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因势利导,富于启发性的提问,能有效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如《放弃射门》一课,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一下子难以回答,那么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提问:足球比赛,射门意味着胜利,而福勒为什么放弃射门?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射门的,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他不放弃射门可以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提问角度新颖,不是直来直去,而是拐了个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思考,兴趣盎然,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好的问题是否就一定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提问效果呢?不一定,还要看教师具体的提问技巧。三、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一)把握提问时机在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教师要心里有数,务使问题提在认知教材的关键处,理解知识的疑难处和思考问题的矛盾处,当学生有了冲动,急于解决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再别康桥》这篇课文,在学生把握了主要内容后,教师可以这样设问:请同学们找出本文哪一点最能打动自己?为什么?或者问:你认为哪些地方写的好,试着背下来。教师的问题把学生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学生进一步思考,合作探究,欣赏了精彩片断,对情节和细节描写进一步赏析,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完成了课后要求背诵的内容。有关顺序的确定和时机的把握要从知识规律出发,要能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提问视角要使提问问到点子上,问在要害处,问在恰到好处。发问之后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让全班学生都思考,有充分的准备,再找学生回答。如果教师提问后太急,不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就使提问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难度较大的思考时间长一些,反之则短一些,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提问之后,教师要以期待目光注视全班学生,观察学生思考的面部表情,待大部分学生脸上出现了自信而得意的神色举手时,提问的时机就成熟了。提问时间的把握还要看学生答问的具体情况。回答正确的全面的,停顿时间就短一些,反之,则长一些。教师在适当的等待时,可以问,还有谁有不同的意见,需要补充,以激励学生进一步思维,切忌简单的否定。(二)注意提问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要讲究语言艺术,一般说来,用委婉商量的语气提问,要比板着面孔我问你答的方式,更能拉进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更能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幽默、风趣,才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应锻炼自己的语言。提问的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方可达到好的效果。当然,教师的心情直接影响着学生,当教师在生活中遇到不快乐的事时,教师应注意调解自己,带着良好的心情进入课堂,把一切烦恼抛之云外,才能真正融入学生中间,拉进师生间的距离。(三)把握提问对象教学中的提问要有提问对象意识,提问的对象是问题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问题设计的根本所在。教师问、学生答式的教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程度,如果不了解学生,只会有呼无应,达不到目的。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根据提问目的选择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要针对每个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指定提问学生的范围和对象,不同问题应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巩固性提问,以基础差的学生回答为主,对于这部分学生尽量安排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他(她)们在教师启发下,无需花太大力气就能得出答案,从而激发了这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一般性问题要让中等生回答,使大多数学生有思考余地。创造性提问,以优等生回答为主,对这部分学生,设疑应有一定的思维力度,过于简单的问题,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只能抑制他们的思维,降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优等生提出的问题,应有一定的难度,促使他们不能单纯靠已知和习惯去解决,需进一步思考探索从而带动了其他人,扩宽了思路。总之,提问面要广,人要准,努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杜绝只问优等生和个别学生,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四)注重答问点评学生回答问题很看重老师的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后,有的老师对学生答问或对或错,不置可否,这样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只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点评,才能利于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点评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但也要视学生回答的情况而定,学生理解透彻,回答完整的,教师不宜重复,只须适度的表扬。学生回答有疏漏的,教师应引导并补充,使之完整。学生回答凌乱的,教师要进行归纳梳理,使之条理化。学生回答错中有对的,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既要给予肯定,又要使之明确,但对于回答全错的,应给予纠正,教师要有具体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以此引导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教师点评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