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国)罗森塔尔【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写作中将情感蕴含于叙事之中,打破“零度情感”常规的特殊写法。2、学会从文本中去筛选、提炼、概括重要信息能力。3、品味新闻中意蕴丰富的语句,分析句中作者的情感倾向。4、教育学生要牢记历史的惨痛教训,培养爱国情操,珍爱和平,尊重人性。【教学重点】1、筛选、概括出参观者的行踪,和他们参观时的反应、感受。2、品味新闻中新闻中意蕴丰富的语句,分析句中作者的情感倾向。【教学难点】探究本则新闻的主题,挖掘其现实价值所在。【教学方法】圈点批注法、质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带你们看一个地方。多媒体展示图片。看了这些图片,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你眼中的“奥斯维辛”。(板书:死亡工厂、人间地狱)这就是被称为死亡工厂、人间地狱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它是德国纳粹残暴行径的有力物证,更是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一段不堪过往。今天让我们步入美国著名记者罗森塔尔的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佳作《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同去回顾那段可怕的历史,去牢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二、分组探究你们一看到这个新闻的标题,就会感到很特别,由此你想提出哪些问题?1、奥斯维辛为什么没有新闻可写?2、既然没有新闻,作者又写了些什么?3、既然没有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问题一:奥斯维辛为什么没有新闻可写?(第5、6自然段)明确:14年前在奥斯维辛发生的这些臭名昭著的纳粹法西斯行径,早已被人们讲了很多次,也有人写过了,今天没有新鲜的东西可供报道。没有时效性了。问题二:既然没有新闻,作者又写了些什么?(浏览全文)①参观者的感受和反应(7—15段);②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现状(1—3段和16段);③奥斯维辛集中营地理位置和历史(4、5段)。问题三:既然没有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6自然段)明确:没有新闻为什么还要写”是指虽然这里没有什么新闻,但是我还要写,要继续揭露纳粹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作者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感受到了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到过这里参观,如果你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三、合作探究(一)学生速读7—15自然段,随着作者的视角,一起步入文中,看看作者跟随参观者看2了“奥斯维辛”的哪些地方?参观者在参观时有哪些反应和感受?请大家在文中把相关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毒气室(恐怖,终生难忘)——焚尸炉(茫然,浑身发抖)——女牢房(惊惧,张大嘴巴)——试验室(庆幸,羞红了脸)——长廊(注目,发人深思)——地下室(窒息,祈求祷告)。(二)文中描绘的哪些画面会让你的心灵为之震撼?为什么?(请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让你心灵震撼的原因和句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1、“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学生回答后明确: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任纳粹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之花的绽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2、“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1学生回答后明确:“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这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暴行,只要联想到数以百万计的鲜活的生命、天真的儿童被残暴杀戮,任何人的心情都是无法平静的。揭露了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残暴。3、“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个人睡觉。”学生回答后明确:纳粹不把囚犯当人看,囚犯们来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这对人类人格尊严的践踏!4、“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明确:因为所有人的表情都是木然的,因此姑娘的微笑就显很抢眼。①“温和的微笑着”:对生死的超脱、对生命的坚韧。②“为梦想而微笑”:在绝境之中不泯灭内心对美好的希望和向往。③“美好而又隐秘”:深藏内心的一份美好而坚定信念和信仰。总之,这个姑娘是一种生命和希望的象征。(三)作者为什么重点写这些内容?这与新闻的常规写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⑴人们参观时的表情以及动作变化,从侧面衬托出了集中营的恐怖,揭露了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令人发指。⑵其它新闻在写作时重在对新闻事实进行客观报道,一般不在叙事之中融入个人的主观情感;而这篇新闻突破了一般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利用纯主观式叙写,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将强烈的情感蕴藏在细节之中,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让人类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共同情感成为了永恒,从而也当之无愧地获得“普利策新闻大奖”。独特视角:参观者——纯主观——突破零度写作四、拓展延伸(由文本出发,联系现实,挖掘本则新闻的价值所在。)请你看下列材料后,然后用一两句话来表达此刻的心情。1.1970年12月7日,当时东德总统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献上花圈,并下跪赎罪。2.2015年10月10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迎来了迟到的共识——“南京大屠杀”申遗成功,但是仍然有那么多不和谐的音调。如:2015年10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首相官邸会见了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会见中出现了一段令3人不快的插曲——安倍晋三就中方申报《南京大屠杀档案》登录世界记忆遗产一事表示了遗憾,杨洁篪对此进行了反驳。还有二战后,日本教育部门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不愿承认也不愿反思当年侵略东亚各国的史实;多位日本首相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并为远东国际法庭判处死刑的南京大屠杀中的七个甲级战犯树立“七士之碑”等等。3.一位中国青年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拍照。老师总结:我们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只有还原真相,认识真相,才能警醒世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能勇敢地站出来,负荆请罪,一跪泯恩仇;全世界人民没有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背诵)五、反馈总结1、让学生谈谈学习了本文后还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1)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2)对受害者的哀悼。(3)铭记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2、教师总结全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列宁人类是需要废墟的,没有皱纹的老祖母是可怕的;同样,人类也是需要奥斯维辛的,没有伤疤的历史只会催生新的罪恶产生新的苦难。让我们谨以这样的思考纪念400万在奥斯维辛被无情摧残的生命----余秋雨教师总结:老师们,同学们!正因为奥斯维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会凛然长存!附板书设计: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没有可写的奥斯维辛感受和反应(7—15段(死亡工厂、人间地狱)写了些什么现状(1—3段和16段)突破零度写作地理位置和历史(4、5段)为什么还要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