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档来源:准题库APP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叙事性散文,下列合适的是()A.《故都的秋》B.《荷塘月色》C.《小狗包弟》D.《拿来主义》【答案】C【解析】A项,《故都的秋》是抒情性散文。B项,《荷塘月色》是抒情性散文。C项,《小狗包弟》是叙事性散文。D项,《拿来主义》是杂文。2.某教材设置了“现当代戏剧鉴赏”单元,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梳理戏剧矛盾,掌握现当代戏剧的基本特点,下列适合推荐的现当代戏剧作品是()A.《闺塾》B.《三块钱国币》C.《长亭送别》D.《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答案】B【解析】A项,《闺塾》选自《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属于古典戏剧。B项,《三块钱国币》是丁西林先生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一部独幕喜剧。C项,《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是元杂剧。D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3.学习校本课程“有趣的对联”时,学生梳理下列三副对联所赞美的历史人物,梳理而得出的答案正确的是()(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2)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文档来源:准题库APP(3)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A.屈原韩愈汤显祖B.屈原苏轼王实甫C.杜甫苏轼王实甫D.杜甫韩愈汤显祖【答案】A【解析】从“香草”“九歌”等关键词可以看出(1)赞美的是屈原。所谓“金石文章”,是指韩愈的文章“掷地有金石声”;所谓“空八代”,源自苏轼的评价“文起八代而衰”,认为自从汉魏八代以来,只有韩愈的文章符合道通。由此可见,(2)赞美的是韩愈。“玉茗堂”是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从遂昌辞官归家以后,新建用来写作、会客、家宴和演戏的居所。汤显祖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其代表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为“临川四梦”。故(3)赞美的是汤显祖。4.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品味小说语言,赏析人物形象。”下列教学环节与这一教学目标相吻合的是()A.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B.介绍出场人物之间的关系C.感受王熙凤鲜明的个性特征D.体会作者的小说创作风格【答案】C【解析】A项,了解创作背景不能达成该教师的教学目标。B项,“介绍出场人物之间的关系”只能让学生了解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不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D项,“体会作者的小说创作风格”与该教师的教学目标无关。5.“竹”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具有高洁、超脱、坚韧的意味,某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含有“竹”意象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B.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D.瘦石搴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文档来源:准题库APP【答案】D【解析】A项,出自王维的《竹里馆》。B项,出自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C项,出自郑板桥的《竹石》。D项,出自陆惠心的《咏松》,所用的意“松”。6.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诸子百家经典”,下列作品适合作为综合题阅读书目的是()A.《道德经》《论语》B.《庄子》《颜氏家训》C.《商君书》《史记》D.《世说新语》《资治通鉴》【答案】A【解析】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A项,《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此可见A项符合题干。B项,《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的著作。C项,《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D项,《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7.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初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后,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读到的是海子的孤独感,而且他想要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另有一同学发言:“老师,我也读到了海子的孤独感,但我认为他并不想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了‘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他说的是通信,而没有说见面。”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分歧,下列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是()A.请学生继续分享阅读的感受,结合关键语句探究诗歌意蕴B.表扬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表达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C.补充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知识,统一对诗歌主题的认识D.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就课堂争论的问题书面表达个人见解文档来源:准题库APP【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C项,“统一对诗歌主题的认识”不符合该目标的要求。8.学习《鸿门宴》,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樊哙闯帐”部分,要求读出情节的紧张感,读出不同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恰当的是()A.设置情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B.以朗读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作品C.通过情景再现,把握作品风格D.以角色扮演替代对课文的分析【答案】B【解析】A项,通过“设置情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达成“读出情节的紧张感,读出不同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的要求。C项,“通过情景再现,把握作品风格”与题干要求无关。D项,角色扮演确实能够很好的完成“读出情节的紧张感,读出不同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的要求,但是不能替代对课文的分析。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课外阅读”提出具体教学建议,某教师根据这些建议使用“语文读本”,下列使用方法不恰当的是()A.教师鼓励学生运用从精读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自主阅读课本B.每学期至少要用一半的课时学习语文读本,扩大学生的阅读量C.教师向学生推荐语文读本中与教科书阅读单元相配合的选文D.以语文读本所涉作家为基础,向学生推荐其他课外阅读篇目【答案】B【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阅读与鉴赏”教学实施中指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文档来源:准题库APP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B项,“每学期至少要用一半的课时学习语文读本”不恰当,使用的课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10.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赏析意境之前,教师播放赤壁实景图片并配以磅礴的音乐。下列对该教学资源使用的评价,不恰当的是()A.营造情感氛围,可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意境B.契合诗歌的意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C.实景再现,先入为主,影响学生展开想象D.诗歌教学播放音像资料,会降低教学效率【答案】D【解析】D项,题干中教师为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赏析意境,播放赤壁实景图片、磅礴的音乐等音像资料,不会降低教学效率。教师能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很值得提倡。11.阅读《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的片段,按要求答题。任务一: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演讲针对什么人?(2)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3)演讲要达到什么目的?任务二:再读课文,分析文本结构。任务三:三读文本,揣摩重要语段。(1)作者从哪些方面揭示了100年后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哪几段描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请处理并分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思?(3)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采用怎样的方式实现梦想?反对哪些做法?任务四:角色扮演,体悟作者情感。假设自己是作者,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演讲,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任务一重在引导学生初步提取文本信息文档来源:准题库APPB.任务二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脉络C.任务三重在引导学生深入演习文本内容D.任务四重在引导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答案】D【解析】D项,任务四通过朗读的方式,重在引导学生体会全文蕴含的情感。12.阅读某教师教学《登高》的导入环节,按照要求答题。提到杜甫的诗歌,我们自然想到他特有的“沉郁顿挫”的诗风。请看大屏幕:“沉郁’指内容情感,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指内容的凝重、含蓄,也指题材严肃,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则指情感和音韵的表现技法;从情感抒发的角度,指情感跌宕起伏,千回百折,郁结难舒。”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读《登高》来体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并探究这种诗风形成的原因,尝试着更进一步了解“诗圣”杜甫。请同学们结合上面的解释讨论:你能从登高这首诗中读出“沉郁顿挫”的意味来吗?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围绕诗风品诗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赏析作品B.教师对顿挫的解释过于笼统,没有从音韵学的角度详细说明C.教师先解释名词再引导学生讨论,意在营造紧张严肃的课堂氛围D.教师解释概念,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并探究沉郁顿挫的含义【答案】A【解析】B项,教师对“沉郁顿挫”的解释意在让学生理解杜甫诗风的特点,没有必要从音韵学的角度详细说明。C项,教师先解释名词再引导学生讨论,意在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发散学生的思维。D项,教师解释概念,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并探究沉郁顿挫的含义。13.阅读某会考试题,按要求答题。结合《烛之武退秦师》的选文和下面“课文背景形势图”,用选文原句填空。(缺图)从形势图看,晋国处在秦、郑之间,攻打郑国对进过最有利,而对秦国利益不大。因此,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①”,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文档来源:准题库APP越过别国统治郑国;又以“②”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看秦国势力的削弱;最后得出亡郑是“阙秦以利晋”的结论,成功说服了秦伯。对上述试题测试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体现读图时代特点,重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B.考查学生融合不同领域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C.考查学生借读文言文和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D.考查学生对多类型文本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答案】A【解析】A项,该试题的测试目标不是侧重于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查。而是侧重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14.阅读论文《发掘、发现、发展:作文教学指导的三个视角》的片段,按要求答题。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和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惯和能力,就将具备语言交流的主动性和文字表达的自信心,不但不怕作文,而且会喜欢作文,会努力喜欢作文,会努力写好作文。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提出“发掘、发现、发展”的指导理念“发掘”就是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发现”就是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和问题“发展”就是发展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写作个性。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必然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B.高中作文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C.激发写作兴趣与提升写作能力相辅相成彼此促进D.想象作文是发展学生写作素养和写作个性的关键【答案】C【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B项,表述过于片面,除了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还要发展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写作个性等。D项,于文无据,文中没有提到该观点。15.阅读综合性学习“古代诗文朗诵展示会”活动方案的片段,按要求答题。文档来源:准题库APP第一阶段,自选篇目。学生可从教科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课外阅读篇目或其他书籍中,选择适合朗诵的古代经典诗文。第二阶段,班级评优。学生资源组合,自己排练,然后在班内展示,各班评选2个优秀朗诵节目。第三阶段,年级展演。参演学生自聘指导教师,进行加工排练。评委团依据公开的展演评价标准,对各节目从多个角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