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共14题,总共32分)1.综合性学习不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2分)2.文献检索主要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类型。(2分)3.小学语文处处闪烁着(人类文化)的灿烂光辉,要充分利用它来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2分)4.在试卷编制的过程中,编制(双向细目表)的过程是提高命题科学性的重要一环。(2分)5.(结构性表现)测验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笔表现。(2分)6.2001年7月正式出台的大纲和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人文)修养。(2分)7.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内容。(6分)8.(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装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2分)9.(语文教学研究)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语文教学领域内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语文教学的规律。(2分)10.1953年: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2分)11.作文训练中,小学低年级要通过创造性的(想象作文)培养学生重现表象技能。(2分)12.(名著阅读)可为作文训练提供可资借鉴的技法与范例。(2分)13.()是符合儿童言语发展的年龄特点的。(2分)14.综合性学习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现)和创造性的发挥。(2分)二、判断题(共13题,总共26分)1.语文课程标准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明确规定了各项发展性的目标。(2分)错误正确2.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以语文能力为核心。(2分)错误正确3.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2分)错误正确4.20世纪60年代: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2分)错误正确5.北洋政府教育部于1928年1月12日训令全国各国民学校先将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2分)错误正确6.语文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论水平。(2分)错误正确7.研究假设指的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事实,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2分)错误正确8.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2分)错误正确9.1920年: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2分)错误正确10.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又往往是多元的。(2分)错误正确11.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分)错误正确12.从1956年到1992年的36年时间里,国家教育部一共颁发过六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分)错误正确13.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实施性资源两大类。(2分)错误正确三、问答题(共3题,总共15分)1.写字教学的意义?(5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小学生写一手好字,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写字草草了事,写不出一手令人满意的字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与我们平时的写字教学不甚得法有很大关系。首先教师本身写字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比较喜爱书法,对书法较有研究的教师在写字指导方面也觉得难以直观地高效地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写字,一些本身对书法了解甚少,个人书法水平不是很高的教师,在指导上就更难更不容易到位。其次教师对写字教学认识和研究不够,有时仅把写字教学作为识字教学的延续,作为巩固识字的一个手段,只求写正确,不求写得好。对于如何使学生写好字,如何突破写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没有很好地思考,传统的写字教学模式停留在枯燥的、周而复始的教师一笔一划地讲解,这使学生提不起劲来,往往把写字看作负担。由于学生对写字兴趣不浓,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往往到了中高年级作业中的写字质量甚至比低年级有所下降。写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字如其人,在古代人们就非常重视写字,出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欧阳修、柳公权、颜真卿、怀素等,近代有毛泽东等,好字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你在看好字,其实也在进行一次美的熏陶,而糟糕的字使人看了很累。练字也练人,先练姿势后练字,姿势不对不练字,一手好字能与人终身相伴,能使人终身受益。2.语文教学研究的设计应包括哪些环节?(5分)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各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学习和认知水平;要精心设计,比如如何引入,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拓展等。3.识字教学的策略?(5分)四、名词解释(共5题,总共15分)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3分)2.语文的教学评价(3分)语文教学评价,又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它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3.语文(3分)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简约式统称。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文知识几乎包罗万象。语文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哲学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4.课程目标(3分)广义的课程目标在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狭义的课程目标在狭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在狭义上,课程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5.教学策略(3分)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五、论述题(共2题,总共12分)1.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语文素养具体哪些包括哪些内容?(7分)语文素养的内容应该包括:(1)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2)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3)丰富的语言积累;(4)语感;(5)思维和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6)品行修养和审美情趣;(7)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2.编写语文教材的有哪些要求?(5分)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