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2、数学活动水平知识技能目标包括:。3、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方法有等。4、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即。5、小学数学中有三种计算方式。6、《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7、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划分有:。8、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基本的成分:。9、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10、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为。11、小学数学教学班级授课的基本组织形式有。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评价的目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同,可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和;按照评价的表达方式不同,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和。13、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二、简答题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2、简析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3、简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4、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5、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6、试分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特点。7、简述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8、简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三、论述题1.试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重要性。2.结合实际论述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3.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论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4.简要论述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条件、教师的特长及教学风格。2、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3、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操作实验法、练习法、引导发现法、暗示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模拟法、探究研讨法(从中任选五个即可)4、活动准备、活动导入、活动实施、活动总结5、口算、笔算、估算6、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7、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8、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模型和方法9、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反思10、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形式运演阶段11、全班授课、分组学习、个别教学1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13、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二、简答题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第一,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第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应成为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第三,反映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2、简析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1)观性: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直观的几何图形和概念(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直观演示);2)描述性:容易理解用日常语言描述的几何概念;3)渐进性:小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逐步理解,渐进形成的;4)偏重于明显要素:感知最明显、最突出的部分,而对那些不太明显的要素就容易忽略;5)偏重于单个要素:单个要素的特点呈现比较明显,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不同图形的本质联系,是比较隐含的,需要大量单个要素观察的积累,才能抽象得到;6)偏重于标准图形:通过变式图形与标准图形的比较,突出标准图形的本质特征。3、简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心理原因:感知比较粗略;注意不稳定;短暂记忆较弱;思维定势干扰;情感比较脆弱知识方面的原因:概念不明确,算理不理解;基本口算不熟练简要地解释上述原因的含义。4、备课的基本要求①钻研大纲和教材;②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③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④充分重视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课程知识的增加;学生重视一起做的工作;学生能够调配他们自己的资源;学生学会管理他人的资源;对于共同完成的任务中挑战性工作,学会建立协作关系,使问题能得到解决;学校任务与校外任务相似,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去已完成工作;小组成员互为榜样;学生培养了对自己及他人的广泛理解。注意的事项:从容易产生的问题中进行总结要注意的事项,如容易产生的问题有如下:学生的误解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转变为对学生的依赖,学生代替了教师,而非结构性的变化,即合作学习;学生中式结构而非过程,把目光集中在小组成果上;学生重视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接受不同的任务和地位,高分的学生做得多,低分的学生做的少。6、试分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特点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从个体发展上看,人的思维由低到高大致经历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而从其年龄阶段看来,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在此,要注意“过渡”两字。首先,它表明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更多地是具体形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到了中年级,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减少,而抽象逻辑思维成分逐渐加大。其次,正因为是“过渡”,即使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仍然不能像成人那样完全依托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维,他们还往往要以具体的表象作为认识的支柱。再次,这种“过渡”,不是单纯的一减一加的关系,数学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往往是兼而有之,始终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7、简述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概念的形成:学生依靠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把握一类事物的本质。概念的同化:当学生学习新概念的时候,利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与新概念建立起联系,从而掌握新概念的本质属性。8、简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联系:作为学科的小学数学是数学科学的一部分,它们源于数学科学,遵循数学自身的科学性。如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形式化、符号化等特征,在学科数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正因为如此,作为学科的数学才保持了数学学科的基本性质。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第一,科学数学是对数学原理与方法的系统阐述;学科的数学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可能出发,安排和呈现有关的内容和方法;第二,作为科学的数学,对所有的定理、公式、法则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推导,以保证其逻辑性和严谨性。而作为学科的数学,主要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往往不做严格的论证,更多地通过列举的方式,用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让学生具体地认识有关的原理。第三,作为科学的数学,可以完全按照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安排,尽量使内容完整、系统和科学化。而作为学科的数学,在不影响内容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儿童的认知规律,一些内容的呈现顺序和编排方式可作适当的调整。三、论述题1.试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重要性。对于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分开来理解。所谓情感,就是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出发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让他们在教学的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把这种乐趣带到日常的生活中,热爱生活。态度,就是学习的态度,对待数学学习的端正问题。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是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对于这个目标他们的关系可以这样来描述:情感与态度是认知的根本,过程与方法是认知的杠杆,知识与技能是认知的结果。那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情感与态度在教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阶段课程目标是这样描述的: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与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显而易见,它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自然特点,又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致力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实际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存在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中,让其成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数学教学过程的灵魂。2.结合实际论述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选择赞扬的语词时,要富有思想性,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做出适当的确切的表扬,才具有真正的激励作用。非言语性的“赞扬”和“谴责”是用表情动作表现出来的。一个轻微的手势或一个小动作就足够把一个信息传送给学生,哪怕只有一个小小的“暗示”或一个“眼神”就能得到思想的沟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有的学生会产生害怕心理,用“勇敢些”、“我相信你”的语词比用“怎么那么胆小”、“你太紧张了”的语词更带有激励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课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问问题,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情做,并且都能基本完成;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既避免了学生作业抄的现象,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信心和习惯,并且每个学生的作业我都很仔细的批改,并写一些激励性的批语,效果很好的。每次单元考查考试时,我就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这部分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我很喜欢看学生获得成功后的笑脸。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针对一些寻找规律、开放性的题目进行教学时,特别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时,主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从问题中发线规律并加以验证,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体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都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并随时观察记录。总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的思维才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3.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论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自主探究应该成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让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根、萌芽、开花、结果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兴趣”——生探究之根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对客观事物选择的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笔者用谈话的形式导入:“你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然后笔者出示超市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商品,分别需要多少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的“学”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科的学习。“激活思维”——萌探究之芽“数学充满着矛盾”,已知与未知、现实与需求、正确与错误……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替不时地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