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本科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坚实的数理基础,系统地掌握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研制与运用、公共气象服务、农业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与调控、产业工程气象、航空气象、天气预报、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防灾减灾以及应急气象服务等领域从事业务、科研、教学、科技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兼顾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输送优秀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以研究应用气象学原理、方法和技术为主要内容,进行应用气象工程师或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基本训练,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基础宽厚、熟练掌握现代化技术,综合素质较高、能胜任在应用气象学及其交叉学科等多种领域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应用气象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进行公共气象服务的基本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开发应用气象学及相关学科的应用软件;●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了解相近专业如生态学、环境科学、公共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熟悉我国现代气象业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气象现代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了解应用气象学特别是公共气象服务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安全等方面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业务发展动态。【主干学科】大气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主要课程】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物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公共管理学概论、大气物理学、应用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应用气象学方法、应用气候学、应用气象预报、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公共气象服务概论、农业气象学、环境气象学、电力气象学、旅游气象学、交通气象学(包括航空气象学)、生态气象学、城市气象学、医疗气象学、产业工程气象学、经济气象学、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监测与预防、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气象服务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含上机)、教学实习(含参观)、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主要专业实验】本专业包含课程实验的专业课程有:FORTRAN程序设计、应用气象学方法、电力气象学、旅游气象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3S气象学、雷电监测与预防、生态环境监测、农业气象学、产业工程气象学、应用气象预报、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等。教学实验、实习有:网页设计与制作、气象图形软件应用、应用气象综合实验、应用气象预报、公共气象服务实习等。【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可攻读大气科学(包括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及生态资源科学等学科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大气科学(本科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系统地掌握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从事天气分析预报、气候分析预测、气象理论研究、气象数据处理、气象知识应用和专业软件设计的基本技能。能够使用现代化天气预报手段和技术,在大气科学相关领域的一线从事业务、科研、教学、科技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兼顾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输送优秀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以研究天气演变的原理和预报方法及气候变化分析与利用为主要内容,进行气象工程师或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基本训练,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基础宽厚、熟练掌握现代化技术,综合素质较高、能胜任在大气科学及其交叉学科等多种领域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天气学的基本理论和具备较强的天气分析与预报技能;●具备一定气候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具有使用现代化气象探测资料(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进行天气、气候诊断分析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编制气象应用程序的能力;●初步获得进行天气和气候理论研究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具有进行气象科技服务和开发的能力。【主干学科】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主要课程】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气物理学、大气流体力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原理、中国天气、数值天气预报、中期天气预报与短期气候预测、统计天气预报、气候学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含上机)、教学实习(含参观)、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主要专业实验】本专业包含课程实验的专业课程有:数值计算方法、FORTRAN程序设计、数值天气预报、统计天气预报、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应用气象学、天气诊断分析、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教学实验、实习有:天气分析预报综合实验、网页设计与制作、气象图形软件应用、气象综合观测实验、大气科学综合实验。【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可攻读大气科学(包括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及生态资源科学等学科相关方向的研究生。资源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本科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坚实的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资源、环境、交通、国土、测绘、人口、土地、房产、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基本技能。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地理学、环境工程、测绘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与法规;●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编制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程序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英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培养对象】本科生,理学士,学制四年。【主干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主要课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测量学、遥感原理与方法、数字图像处理、全球定位系统、GIS原理、GIS开发技术、空间分析、网络GIS技术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自然地理实习、测量学实习、地图学实习、GIS原理实验、空间数据库设计、空间分析课程设计、GIS项目开发与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实验、遥感技术与方法实验等。根据课程要求,主要在高年级阶段安排教学实习,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学生毕业生可报考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空间信息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环境工程(本科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理论,能在政府环保部门、环保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各种环境污染治理、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以及大气、水、土壤、人居环境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以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生态破坏等环境污染的控制、治理工程设计、管理和科研为主要业务范围。学生要系统学习并掌握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普通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工程设计、环境监测和评价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工程技术和给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具有从事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学习一些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工程原理、工程制图、环境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污染气象、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系统分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规划与管理、给排水管网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工业水处理、环境工程CAD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微生物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主要专业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环境监测实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实验等。【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学生毕业生可报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等专业硕士研究生。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以CDIO为培养理念和模式,以工程项目(包括产品、生产流程和系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培养气象、环境科学知识广泛、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设计、实施、综合应用能力扎实、系统思维能力较强、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综合素质良好、能较快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和一部分高级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气象、测绘、环境、土地、规划、农林、水利、军队、高等院校等部门和企业从事遥感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遥感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等术方面的基本理论,辅助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相关领域知识,并具备气象、测绘、环境等相关行业的知识背景。通过大量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培养学生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遥感信息提取与处理、摄影测量、GIS应用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以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和管理能力。【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遥感科学与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专业如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测绘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地理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背景知识;●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遥感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摄影测量与遥感产业发展状况;●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与实施、结果整理与分析、论文撰写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主干学科】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测量学、地图学、全球定位系统、GIS原理、GIS软件及其应用、空间分析、大气物理与辐射传输、遥感原理与方法、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处理与解译、遥感地学分析、大气遥感、遥感可视化技术、微波遥感、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自然地理、气象学与气候学、环境学原理。【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自然地理实习、测量学实习、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遥感原理与方法课程设计实习、数字图像处理实验、空间数据库设计实验、GIS空间分析实验、遥感地学分析课程设计、大气遥感实验、遥感应用综合实习、遥感可视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