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文本I文本项目名称:遂宁市河东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委托单位(甲方):遂宁市河东新区管委会编制单位(乙方):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资质等级:甲级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建】成规编第(081005)建筑工程设计资质等级:乙级建筑工程设计证书编号:013151-SY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资质等级:乙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11005750-6/2院长: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总建筑师:刘德华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总规划师:轰伟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硕士城市规划设计专用章: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规划总工程师:轰伟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硕士李向华城市规划师硕士建筑总工程师:鲁晓静硕士项目负责人:李向华城市规划师硕士陈子瑞城市规划师硕士项目组成员:刘明城市规划师郭建华城市规划师董志伟城市规划师彭涛城市规划师聂润霞城市规划师刘云千城市规划师硕士燕婷婷产业规划师硕士张婷婷生态规划师硕士李明初景观设计师张云波景观设计师冯聪景观设计师刘真力子景观设计师杜宁建筑师王胜利工程师赵常旺工程师II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产业发展规划2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3第四章景观及绿地、水系规划5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6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7第七章市政工程规划8第八章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规划11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12第十章地块划分及开发控制13第十一章城市设计15第十二章规划实施16第十三章附则17附件图纸27图则661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项目背景为更好地深化、落实《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遂宁市现代生态田园城市概念规划》,把河东新区建成中国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典范、城市建设典范、城乡和谐典范、城市品质典范,为河东新区二期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规范的管理依据,特编制本《遂宁市河东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第二条规划范围遂宁市河东新区二期规划区西临涪江,东部、北部与东山、大拇山山体相接,南接河东一期。用地类似半岛状,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2.58平方公里。第三条规划区现状1、交通条件区内仅有一条318国道从规划区东侧边缘穿过,与遂渝高速公路出入口及通德大桥均联系不便。2、自然条件区内地形平坦,为大面积肥沃的农田,西临涪江,东靠山体,背山面水,山水交融,以农居和农田景观为主,兼有局部山体、天然树林、竹林景观。规划区内水资源丰富,水网纵横交错,既有自然河流,也有人工沟渠。3、用地条件规划区内多为城市未开发区,整个地块属于原生自然状态,以农田为主,同时存在少量村庄建设用地。4、现状公共设施规划区内现有学校13所,其中艺术幼儿园1所、小学8所、中学1所;另外驾校1所,职业培训学校1所,再就业培训基地1处;敬老院一所,永兴平湖综合市场一座;110KV变电站一座,加油站2座。5、现状建筑区内建筑以一、二层为主,少量为三、四层,主要是沿街分布。建筑质量普遍较差,一类建筑较少,主要为居民新建建筑;二、三类建筑占绝大多数,特别是一些建筑为木质,质量很差。现状土地利用平衡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占总建设用地比例(%)人均建设用地面积(m2/人)01H建设用地275.96100.0091.9902其中A1行政办公用地1.560.570.5203A3学校用地7.842.842.6104M工业用地8.152.952.7205S道路交通设施用地5.211.891.7406H14村庄建设用地253.291.7584.4007E1水域64.2608E2农林用地1917.35总计规划区总用地2257.57第四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施行)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施行)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设计规范》(GB50220-95)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6、《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8、《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9、《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1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11、《城市电力工程规划规范》(GB50293—1999)12、《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13、《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14、《河东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15、《遂宁市现代生态田园城市概念规划》16、《遂宁市中心城区发展战略构想》17、《遂宁市河东新区文化旅游策划》18、国家、地方有关技术规范、规章及技术文件19、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第五条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规划以生态优先为原则,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延续,为生态田园城市的创建打好基础。2、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既要满足当代人生存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之发展。3、合理布局原则规划充分利用场地自然特点,巧妙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各项用地,保证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和绿化用地等公益用地的落实。4、有序开发原则规划力求局部与整体结合,生产与生活结合,远近结合,有序开发、统一规划,分片分期开发建设、滚动发展。5、特色与效益并重原则规划以先进规划理念,打造特色城市,彰显河东新区个性,增强城市活力,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城市特色间的平衡。第六条规划目标1、特色鲜明的城市形态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和保留,营造一种怡人的自然山水风貌,将自然引入城市,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繁华的城市景象共生共荣。2、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对土地性质和建设强度提出明确要求,控制城市的整体风貌。3、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结合现状地形及自然环境,引水入城,丰富城市自然环境,改善城市局部气候。2文本4、高效安全的交通系统建立合理、完善的机动车交通与慢行系统,保障城区内交通便捷、安全,强化公共交通,高效安排静态交通。5、特色迥异的城市廊道规划尺度宜人的开放空间,舒适清新的绿化和滨水廊道,强化城市的文化氛围,追求高品质的城市空间环境。第七条本规划成果适合于河东新区二期及科教产业园区27.16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土地使用、市政设施、建构筑物的新建、改(扩)建规划设计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规划区范围内使用土地和进行各项建设,均应服从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第八条本规划经遂宁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遂宁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管理。第九条管理的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界线,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允许建设内容。2、各地块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配建车位、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公共与市政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等要求。3、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控制点坐标与标高。4、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用地界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要求。5、各地块建筑体形、体量、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6、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规定。第十条本文本和图件未涉及的指标和规定,应符合国家、地方等有关技术规定。第二章产业发展规划第十一条产业发展定位紧紧围绕河东二期城市定位“生态田园市、现代花园城”,借助成渝“第三城”之机,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渐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助推遂宁跨越式发展。第十二条产业发展重点方向1、现代服务业发展以文化科技、文化商业、文化教育、文化旅游、文化地产、文化创意为主导,形成包括软件信息、金融服务、商业物流、会展会议、教育科研、休闲旅游、地产服务、文化传媒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体系。2、文化产业以文化为核心,突破传统文化产业条块分割,打破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的界限,以“文化+X”的复合型文化产业模式,结合遂宁优势电子信息产业,永兴镇的绿色农业资源以及遂宁悠久的观音文化和生态资源,形成“一产促六产”联动发展的局面。第十三条产城一体化将“文化+X”的复合型文化产业模式与“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相结合,实现文化产业的生产功能与地产、科技、商业、旅游等其它业态的居住、教育、休闲、娱乐等城市其它功能有机结合,建设“产城融合”的理想城市。3文本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第十四条规划理念结合生态城市、新城市主义规划思想及河东二期的建设需要,规划贯彻人性化、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采用小地块密路网、岛状发展绿网渗透、小尺度街区、混合用地的开发模式。1、采用小地块密路网的规划模式,提高城市土地开发和运行效率,打造低碳高效的城市内环境。2、采用岛状发展绿网渗透的结构形态,依托宜人的小尺度街区,营造人性化、生态化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活力与魅力,创造安全健康的生态服务系统。3、采用功能混合的用地模式,营造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绿色公平的生活方式。第十五条总体空间结构规划采用“三心、多带、四片区”的空间结构。1、“三心”:指一个城市级主中心和两个城市级次中心。2、“多带”:依托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多条生态雨洪廊道,构建整个区域的生态基底。3、“四片区”:分别指城市生态中央商务区、文化科创园、科教产业园和综合居住区。第十六条用地功能分区规划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分别指文化科创园、生态中央商务区(ECBD)、科教产业园、慢行居住区、生态宜居区。文化科创园:片区位于中环线北侧,依托场地良好的自然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融休闲、娱乐、居住等功能与于一体,打造为文化创意聚集区。生态中央商务区:本片区位于场地中部,是整个河东二期的核心区域。创新性的提出ECBD理念,融生态于商务区,融商务于花园中,打造绿环境、绿建筑、绿产业、绿文化、绿社会的新型中央商务区模式。科教产业园:在东山山脉内规划以高校教育园、职业教育园为核心,融合特色教育、技能培训、教育科研、高校特色化附属中小学、养生居住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教育产业基地,同时发展山地特色建筑观光、山地旅游、高校旅游等。慢行居住区:该片区位于文化科技园与ECBD区之间,是以打造慢生活为特点的居住区。通过绿色交通、慢行系统、绿色建筑、花园廊道等,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