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32题1.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C.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农业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的古代的农业。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是表现,而非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故排除A;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业产量高低无关,故排除C;欧洲中世纪宗教的黑暗统治的影响主要是在政治和思想上,所以D不符合题意;欧洲粮食收获量小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中国农业收获量高主要是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故选B。2.《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土地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A.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B.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C.导致了自耕农衰退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根据题干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项土地制度指的是均田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均田制的推行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排除A;均田制给农民分配土地,推动了自耕农的发展,故排除C;均田制没有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故排除D;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选B。3.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反映的不是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内容,所以B不符合题意;题干内容没有涉及国内市场扩大的内容,所以C不符合题意;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故排除D;根据“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等内容可知沿海地区出现了生产专业化的分工,故选A。4.南宋《岁时广记·售农用》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上述材料表明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B.宋代定期举行的草市比较繁华C.宋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材料中的“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反映了宋代定期举行的草市比较繁华,B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排除A;唐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排除C;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5.有位学者说:“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15至19世纪中期)名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因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易网。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放弃海禁政策,重视海外贸易B.购买大量的外国商品导致白银外流C.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D.实际上主导着全球化的进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中国明清时期并没有放弃海禁政策,故排除A;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当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应该是白银大量进口,而非外流,故排除B;15—19世纪中期还没有开始全球化进程,故排除D;根据“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易网”可知当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故选C。6.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这一变化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民营手工业。清代手工业者法律地位得到提高,并不能说明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故排除A;手工业者法律地位的提高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故排除B;手工业者法律地位的提高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以C不符合题意;手工业者法律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选D。7.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比例下降为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比例上升为7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方A.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B.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C.小农经济发展较快D.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发展对社会观念的影响。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江南出现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原因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政府抑制兼并无关,故排除B;土地所有权的分散无法说明小农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均贫富的观念,故排除C、D;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的财富观念产生影响,故选A。8.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支持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以1500年为界,便于进行历史研究B.1500年是西欧大规模殖民扩张的开始C.1500年前后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D.1500年前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以1500年为界,便于进行历史研究”的说法没有史实根据,所以A不符合题意;1500年西欧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故排除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D;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选C。9.在1400年的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中,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都未人选,但在1700年的时候,这三个城市却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A.商业和贸易的发展B.资产阶级革命C.工场手工业的发展D.文艺复兴运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700年的时候新航路开辟,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由于地处贸易中心的位置,商业和贸易获得迅速发展,因此得以迅速跻身欧洲十大城市之列,这一变化与资产阶级革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无关,故排除B、C、D,故选A。10.有史学家认为:英国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这主要是因为《专利法》A.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制度前提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推动了纺织生产的根本变革D.激发了社会创造的活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为工业革命提供制度前提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故排除A;题干中没有体现《专利法》的颁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所以B不符合题意;《专利法》的颁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不是推动了纺织生产的根本变革,故排除C;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专利法》的颁布有利于保护发明创造,从而激发社会创造的活力,故选D。11.1883年10月上海《申报》发表评论说:“(轮船)招商局开其端(指招商集资的方式),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这种经营方式A.开创了民族工业之先河B.最先倡导建立私营企业C.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D.是在众人推动下建立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开创民族工业先河的不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轮船招商局,故排除A;轮船招商局不属于私营企业,故排除B;轮船招商局的招商集资方式是仿效西方,所以D不符合题意;根据“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可知,轮船招商局的这种招商集资方式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故选C。12.分析下列表格数据,其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1840年、1860年和1886年中国茶叶销售表(单位:万吨)A.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B.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C.近代茶叶贸易发展仍然非常缓慢D.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表格中只有茶叶的销售量,无法体现茶叶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故排除A;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近代中国贸易处于入超地位,故排除B;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近代茶叶贸易发展迅速,故排除C;中国近代茶叶贸易的出口量不断攀升,说明中国茶业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增强,故选D。13.《民国乌青镇志》卷19《风俗》载:先由男女同意,始行请示父母,互换饰物,再挽冰人(指媒人)行传经纳采之礼。这说明当时乌青镇A.自由恋爱成为时尚B.仍然遵循传统的习俗C.市民生活新旧交织D.民众普遍接受新生活【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先由男女同意说明恋爱尊重个人意愿,是新思想的体现;而请示父母挽冰人(指媒人)行传经纳采之礼说明婚俗仍遵循传统。故本题选择C项。14.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895—1911年”和“政论性报刊约占88%”“《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可知这一时期政治方面的新闻备受关注,故选B项。A项是经济方面,排除;这一时期实业救国思潮刚提出,故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和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15.下图是20世纪上半期杭州某一中国商行刊登在报刊上的广告截图。请仔细观察该图,它不能直接用来研究A.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B.欧式建筑对杭州的影响C.杭州通信工具的发展情况D.杭州交通工具的革新历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根据“轮运欧美呢绒洋货”可知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故排除A;根据图片中建筑的式样可知欧式建筑对当时的杭州有一定的影响,故排除B;根据图片中的“电话一六三八号”可反映当时杭州的通信发展情况,故排除C;图片中没有涉及交通工具的革新,故选D。16.俄罗斯2008年版历史教材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A.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以国家调节市场属于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苏联采取的措施,故A项错误。“压垮”新经济政策的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是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由于苏联工业化的进行,新经济政策在粮食供应等方面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因此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前,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已被打退,故D项错误。17.继十月革命之后,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A.苏联经济逑设的成就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根据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突出成就,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还没有显现,故排除B;此时的苏联主要是经济建设成就,而非革命成就,故排除C;当时苏联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D不符合题意;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斯大林模式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故选A。18.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说:“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