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1课时)海丰县梅陇中学李文进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的内容,其中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学的应用。教材将免疫调节列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教材中首先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做了介绍,而后才开始介绍免疫调节,意在突出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作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的普遍性。二、学情分析本校学生生物学基础普遍较差,初中生物知识遗忘率较高。但学生通过社会的关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对“艾滋病”的知识也有所了解,对“疫苗”有亲身体验。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②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③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的机制。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体液免疫流程图的学习,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②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免疫学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艾滋病和免疫系统的关系让学生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体液免疫的过程、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五、教学方法和教具(一)教学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讲授、总结学习体液免疫通过举例、比喻的方式学习抗原抗体的关系;(二)教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导入有一个男孩他生活的环境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名字叫大卫,大家都叫他泡泡男孩。患有“重症免疫缺陷疾病”,从小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里。PPT展示男孩的资料和图片提问:大卫为什么要取名泡泡男孩呢?学生观看后思考回答问题: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从出生那一刻便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塑料泡泡里。启发学生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性。引入对“免疫系统”的学习。一、免疫系统的组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35-P36这一部分内容,然后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阅读教材培养学成些器官?(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一)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骨髓、脾、淋巴结(二)免疫细胞出示两种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请分析:1.淋巴细胞由何种细胞分化而成?2.淋巴细胞起源于哪种器官?3.T淋巴细胞在哪里发育成熟?4.B淋巴细胞在哪里发育成熟?(三)免疫活性物质【提问】当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现淋巴结肿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导学生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层次来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多媒体展示】免疫系统的组成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中都有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却不得病,这是为什么呢?P35-P36有关内容,并思考回答。识图回答:造血干细胞骨髓转移到胸腺中成熟直接在骨髓发育成熟生的自学能力,归纳能力巩固免疫器官的概念通过这些问题引入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的学习。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一)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多媒体展示Flash】人体三道防线让学生阅读课本P36思考问题:1.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2.第二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3.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_________免疫结合提供的图片,学生阅读课本P36思考回答:1、利用FLASH卡通动画提高学习趣味性。4.第三道防线由_______和_______,属于_____免疫。【教师归纳】【设疑】第一、二道防线为什么叫“非特异性免疫”呢?第三道防线为什么叫“特异性免疫”呢?【讲授】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提出问题】: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如何起作用的呢?“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体液免疫: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来“作战”,而抗体是被释放到体液中的;细胞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2、学生理解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特点。以艾滋病为例,认识到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三、体液免疫学生阅读教材P37第二段分析以下问题:(1)抗体的本质是什么?(2)什么是抗原?抗原从哪里来?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抗原抗体学生阅读教材P37关于体液免疫的内容和图2-15,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大多数抗原进入内环境后首先被什么细胞处理?(2)抗原通过哪些途径刺激B细胞?(3)抗体被浆细胞分泌并释放到细胞外液中后,如何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呢?(4)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哪个细胞要发挥作用?机体的反应速度为什么比第一次的时候更迅速、高效?引导学生总结体液免疫的过程。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自我诊断】为什么患过水痘后,将不再患水痘?学生阅读课本P37分组讨论思考回答:患水痘后产生的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同种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1、通过分组探究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运用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四、小结人之所以能维持稳态,免疫调节功不可没。人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建立在免疫系统的基础上的三道防线的防卫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即使是癌变的细胞,免疫系统也能将巩固所学知识它清除。其中体液免疫能够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来对付在细胞外的病原体,从而维护人体的内环境稳定。七、板书设计第4节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八、课堂练习【反馈练习】1.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发育成的淋巴细胞是()A.T细胞B.吞噬细胞C.B细胞D.抗体2.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A.抗体B.抗原C.淋巴因子D.溶菌酶3.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4.下列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A.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B.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C.皮肤的阻挡作用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5.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6.组成抗体的基本单位是()A.氨基酸B.球蛋白C.核苷酸D.胆固醇7.产生抗体的细胞是()体液免疫:浆细胞→抗体细胞免疫A.吞噬细胞B.T细胞C.浆细胞D.B细胞8.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9.下图表示某人两次感染同种病原体过程中体内抗体的水平变化。分析两次抗体产生存在显着差异的原因,与哪种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九、教学反思新课标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实现三维目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并充分利用了教科书之外的课程资源,如兴趣小组学生这一人力资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实例,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会如下:1、本节课课时安排较为合理,能完成教学任务,难点逐个击破,重点突出,考点明确,课堂气氛活跃,基本达到预期目的。2、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从学生设计流程图,课堂上评价流程图等方面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3、精选课堂练习,巩固教学内容。4、能体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结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本节课的也体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教学内容较多,课堂A.吞噬细胞B.效应B细胞C.效应T细胞D.记忆细胞节奏较快,有些问题未能进一步强化。本节课虽然通过一些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提出的问题开放程度不够突出,教师的导向作用过于明显,学生的发散思维难以展开。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