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3.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4.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5.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6.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7.种群:由同种个体所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具有潜在杂交能力和自己独立的特征、结构和机能的整体,是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8.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该地域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9.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10.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1.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12.似昼夜节律: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13.阿朔夫规律: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并且这种延长的增强、这种延长越明显.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随着光强的增强、这种缩短越明显.14.生物钟: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定时机制.15.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16.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17.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18.霜害: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19.超冷:纯水在零下40℃以后开始结冰、这种现象叫超冷.20.应性低体温:它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此时体温被调节很低、接近于环境温度的水平、心律代谢率及其它生理功能均相应的降低、在任何时候都可自发的或通过人工诱导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21.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22.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23.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24.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25.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26.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露点温度.27.相对温度: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最大水汽压之差.28.饱和差:最大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29.蓄水量:生产单位重量干物质所需的水量.30.土壤质地:机械成分的组合不同百分比31.哈-温定律: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何、只经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平衡.32.遗传漂变:一般发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因为在一个很大的种群里、如果不发生突变、根据哈-温定律、不同的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状态、但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适应的变异发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由于隔离、不能充分的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这样那些中性的或不利性状在种群中继续保存下来33.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34.生命表:是记载某一种群或一定数量的同一时间出生的个体,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个体死亡而逐渐减少的统计表。35.动态生命表: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或得数据编制得生命表.36.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37.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38.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39.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40.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41.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growthrate)、记作rm42.邻接效应:当种群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43.-3/2自疏法则: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44.领域:指由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45.领域行为:生物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的行为.46.领域性:生物具有领域行为的特性叫领域性.47.集群: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在一定的时期内生活在一起,从而保证种群的生存和正常繁殖,这种现象叫集群.48.阿里规律: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因而种群过剩和种群过低或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产生抑制性的影响.49.社会等级:一群同种的动物中、每个个体的地位有一定顺序性或序位、其基础是支配-从属关系、这种顺序性叫社会等级50.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51.基础生态位:在没有竞争和捕食调节下,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叫基础生态位.52.实际生态位: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叫实际生态位53.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54.生态元:从基因到生物圈所有的生物组织层次均是具有一定生态学结构和功能的单元称为生态元55.存在生态位:在一定时间和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对某一生态元存在和可占据的生态位.56.非存在生态位:在一定时间和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对某一生态元不存在和不可占据的生态位.57.生态位宽度:在现有的资源谱中、一个生态元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的幅度58.生态位重叠:指不同生态元的生态位之间相重合的程度.59.竞争排斥原理:在环境资源上需求接近的两个种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如果在同一地区生活、往往在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等方面有种不同.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必然是一个物种死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存、则要使生态位有差异、使生态位分化.60.零增长线:一种生物利用某种必须营养元素时该种生物能存活和增殖的边界线.61.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获取营养、并造成对宿主的危害、这种现象叫寄生.62.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63.种群大爆发: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往往造成不利影响64.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65.种群间的协同进化: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66.渐变群: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的连续变化、导致基因频率或表现型的渐变、形成一个具有变异梯度的群体.67.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68.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69.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70.生态型: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类型.71.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72.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的水平、这种类型称作k对策.73.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74.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75.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76.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77.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78.偶见种或罕见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79.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80.相对密度:某物种的个体数与全部物种个体数的比值.81.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82.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83.频度: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84.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85.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86.生活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一个系列87.生态等值种:在不同地理位置但环境相同或相似的地区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的植物称为生态等值种.88.层间植物:群落除了自养、独立支撑的植物所形成的层次以外、还有一些如藤本植物、寄生、腐生植物、它们并不独立形成层次、而是分别依附各层次中直立的植物体上.89.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90.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91.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始的演替.92.演替系列: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93.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94.伴随种:不固定在某一定的植物群从内的植物种.95.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96.直接排序:根据一个或多个已知的环境梯度进行排序的方法97.间接排序:根据群落本身的属性例如种的相关性、群落相似性等导出抽象轴或群落变化方向的排序.98.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99.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100.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101.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102.食物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103.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104.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个位置上所有生物的总和105.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106.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107.耗散结构:是指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108.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109.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110.产量:生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的生物量.111.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112.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